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差异化教学反思

2019-03-27周乐陶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反思

周乐陶

[摘   要]差异化教学是基于“全面教育”“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提出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差异化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差异分类,科学确立差异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差异化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64-02

差异化教学得到重视并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与积极应用,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需求:一是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二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强调“一个都不能少”,就是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有质的教育,这是基于教育兴国战略的需求。差异化教学法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理念,这其实可以视为差异化教学的肇端。差异化教学历经千年还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其教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差异化教学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精准、高效地掌控。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也莫衷一是,有班级内的差异教学、有基于学科的差异教学、有跨班级的走班式差异教学……这种“纷杂”可以视为差异化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差异化教学与教师还缺少深度的契合,也就必然存在一些值得去思考和调整的问题。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际,对差异化教学进行了一些反思,试图使这一教学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准确把握差异分类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有一个热点名词,叫“精准扶贫”,就是找准贫困户的贫困原因,了解他们的技能优势和所处环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而不是笼统地提供财物上的支持——其实,初中道德与法治差异化教学也是这个道理。教师必须搞清楚自己学生的差异和学习条件等问题,切中了差异的“脉”,才能有效实施“精准”的差异化教学。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去考虑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进行差异化分类就是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分类。教师通常把学生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是学习成绩好的;第二档是大多数,是学习成绩一般的;第三档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于是,在教学中就实施如下的差异化策略:第一档的学生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多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深化的、拔高的教学;第二档的学生则重点抓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理解记忆;第三档的学生则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把教学内容简化,加强补习、巩固。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亲情之爱》这课中有关“孝”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第一档的学生出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如: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你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事例来进行分析、评价吗?而对于第三档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把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关于孝的行为、内容记牢。

这种分类,看似是合理的,但其实会存在以下问题:有些“学优生”并不一定有能力拓展,而一些“后进生”也并不一定沒有能力学得更深。比如,我有位学生,他的道德与法治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他的特点是严重偏科,理科成绩非常好,但文科成绩普遍一般,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强,而感性思维能力弱。根据这种情况,我不仅没有把他的学习标准降低,反而加强了对他的思维训练,让他多做一些思考题,使他的成绩逐渐得到提高。如果我没有对这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简单地将他归类于第二档就进行施教,可能会耽误他的发展,这显然并不是我们所要的全面的教育。

所以,对于差异化教学中学生的分类,除了要考虑学习成绩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意愿、性格、思维等进行综合的考量。根据学习能力和意愿来进行分类的差异化教学才是科学合理的。

二、科学确立差异目标

一般来说,学科教学目标是有明晰标准的,比如,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品质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让他们掌握多少法律知识以及对他们哪方面的素养进行培养等等。但是,当前的教学要求“以学为中心”,就是不仅要考虑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怎样的要求,更要考虑学生对学习和素养的发展有怎样的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并不考虑这样的问题,他们就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来组织差异化教学,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在考试中取得尽可能好的成绩。这就出现了目标方向性上的问题,特别是在同一个班的差异化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处于同一档次的结果。

根据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操作上有所区别,但归于统一的结果是相同的。第一种操作,可称为“浮球式”操作。这种操作策略基于学生有较强的整体能力,把差的学生“拉”到较高的水平上。就譬如是水中浮球:向一个水槽中放一些小球进去,有的球当时就浮在表面上,有的球则下沉到不同的深度。教师想办法给沉在水中的“球”(学生)不同(差异)的浮力,使它们最终都漂在水面上,达到同一个水平。第二种操作,可称为“刀削面式”操作。这种操作策略的原因是学生整体学习力不高,教师用了更多精力去照顾差生,而造成一些学优生成绩有所下滑(或止步不前),最终也达到了成绩的同一。就像是刀削面,一层层削下去,面团的上部就基本保持了平整。这两种操作策略可以归纳为“削峰填谷”,而我们所强调的“实施差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既强调“全面”,也强调“发展”。所以,差异化教学的目标是“发展”,而不应是“找平”。这也是值得反思的。

因此,教师在应用开展异化教学的时候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化处理。在对学生的能力、意愿等进行综合考量之后,给每个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但基本的原则是保底,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基础的知识,发展最基本的素养。在这个基础上,多给有能力、有意愿的学生一些引导,使他们走得更远、跳得更高。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成绩一般的学生,他就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那教师就应该多投入一些精力去让他有所提升。

再如我的另一位学生,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希望自己将来能学习法律、政治这方面的专业,然而课本上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他的学习需求。于是我指导他去研究和涉猎更深入、更广泛的知识。如,在学习“维护国家安全”这部分知识时,课本上有个关于外来物种“巴西龟”破坏我国生态平衡的案例。这位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他说:“老师,国家安全不仅包括政治、军事上的安全,还包括生态安全。”我说:“对,而且我们教材中主要就讲了生态、环境安全上的问题,其实国家安全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我建议你去查阅一些资料,对关于国家安全的内容进行梳理。如果你有空还可以去看看《寂静的春天》(美国,蕾切尔·卡逊著)这本书,它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事例,对我们现在建立绿色生态有参考价值。”在这样的指导下,这位学生不仅把教材中的内容学得很好,而且政治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如果我没有基于他的目标需求进行差异化的个性指导,这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显然是得不到满足的。

其实,差异化教学的问题还有许多问题是需要关注的,比如教学方法的使用、课堂教学的组织、课下作业的布置、学生因分层而产生的负面情感等等。以上提及的两个问题,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也是在差异化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在这里进行分析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提升差异化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剑.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差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8(17):76.

[2]  宋炎玲.浅谈初中政治课堂中差异教学法[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4):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差异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反思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