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形束CT对下颌骨颏孔形态及位置的分析

2019-03-27吕成奇邹德荣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垂直距离神经管下颌骨

孟 松 吕成奇 邹德荣

颏孔是位于下颌骨体前外侧的小孔,为颏神经和血管提供通路。下牙槽神经在颏孔附近分为颏神经和切牙神经,其中颏神经及血管经颏孔出下颌骨,向同侧的下颌骨、下唇和牙龈提供感觉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1]。不同种族人群的颏孔位置及形态存在变异,多位于下颌前磨牙根方[2]。除了下颌骨颏孔以外的孔结构被称为副颏孔,传导颏神经的副支,多位于第一磨牙根方[3]。

本研究利用锥形束CT(CBCT)对下颌骨颏孔区进行三维扫描重建及测量相关数据,以分析下颌骨颏孔形态、位置及分布,对口腔医生在下颌前磨牙区进行牙种植术、根尖手术等外科手术操作中避免损伤颏神经及血管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并拍摄CBCT 的患者中选取了230 个颏孔观察区,所有患者下颌骨完整,无颌骨畸形。

二、方法

1.CBCT 图像的获取:使用ProMax 3D 锥形束CT(普兰梅卡,芬兰),设定5mA、90KV、扫描层距0.125mm、曝光时间13.9s、扫描范围包括下牙槽神经管、颏神经管及下颌牙槽嵴,重建图像间距0.5mm,受检者放松直立,固定头位,面部中线与地面垂直,保持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

2.CBCT 图像的重建:将CBCT 图像以Dicom 文件保存,用Romexis 软件进行测量,在下颌骨水平面和矢状面上从下颌孔开始,依次标记红色点,绘制下牙槽神经管,利用图像冠状面图进行测量。

3.CBCT 测量内容(图1)

a:颏孔的位置:观察CBCT 三维重建图像中颏孔开口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记录个数;b:颏孔上缘与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D1);c:颏孔下缘与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D2);d:颏神经管上缘与下颌前磨牙根尖的垂直距离(D3)。

图1 CBCT 的测量内容图示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3 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如图2 所示,颏神经管在下颌骨体内的形态具有显著差异,大致分为三型:线形、倒钩形、直角形。

2.图三所示在本研究230 个颏孔观察区中发现1例存在副颏孔,发生率0.43%,单侧发生。副颏孔位于下颌第一磨牙根方,位于颏孔偏下方偏远中方向(图3A)。

图2 颏孔形态

图3 下颌骨副颏孔

3.本研究发现颏孔位置主要分布在第一前磨牙至第一磨牙之间(表1),其中位于第二前磨牙根方占84.34%,位于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根方占10.86%,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根方占3.91%,仅发现2 个位于下颌第一前磨牙根方及1 个位于第一磨牙根方。

表1 颏孔位置分布概率

4.CBCT 对颏孔与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垂直距离的测量。颏孔上缘至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为12.53±2.73mm,其中最大值为17.18mm,最小值为10.61mm。颏孔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为9.63±1.20mm,其中最大值为15.26mm,最小值为6.81mm。下颌前磨牙根尖至颏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为9.24±1.96mm,其中最大值为13.69mm,最小值为3.69mm。

讨 论

对颏孔形态及位置的了解,有助于准确定位位于颏孔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对临床医生进行下颌前磨牙区的牙种植术、根尖手术等外科手术操作中避免损伤颏神经及血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CBCT 对下颌颏孔区进行形态学分析,具有空间分辨率高、金属伪影较轻及操控简便,应用广泛等优点。

颏孔的位置,形态及垂直向的差异不仅是多数文献报道的种族差异引起[2],同时也反映个体颌骨及牙列生长发育的状态[4]。本研究中发现颏孔在下颌骨体内走形多样,大致分为线形、倒钩形及直角形,这可能与个体颌骨发育过程中存在修饰基因或相关环境条件下发生基因修饰有关[5]。在本研究中发现1 个副颏孔,发生率为0.43%,而国外学者Unni Krishnan 对287 例颏孔区的研究中发现副颏孔发生率为12.8%[3],明显高于本研究中副颏孔的发生率,这可能种族差异有关[6]。多数研究认为副颏孔位于颏孔偏下偏远中方向,但也有研究[7]发现副颏孔与颏孔位于相同水平面或者更高的位置,在临床进行牙龈翻瓣时应该着重注意。本研究中颏孔位于第二前磨牙根方有193 个(84.34%),这与Rajkohila等[8]进行的实体解剖数据结果基本一致。在进行颏部外科手术时,如牙种植术、颏成形术和根尖切除术等,颏孔距牙槽嵴顶、下颌骨下缘及临近后牙根尖的距离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要因素[9,10]。本研究中颏孔到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为10.61~17.18mm,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6.81~15.26mm,到下颌前磨牙根尖的垂直距离的为3.69 ~13.69mm。与Rudyard 等[11]的研究结果相近,但本研究测得的平均值范围略高,说明颏孔在下颌骨的垂直方向上位置变异较大。目前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颏孔距牙槽嵴顶的距离逐渐变小,但是孔径逐渐增大[12]。

综上所述,颏孔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可能存在副颏孔,在牙种植、牙周和根尖周手术中需要做手术翻瓣时,最好在术前进行CBCT 扫描以掌握颏孔区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颏神经及血管。

猜你喜欢

垂直距离神经管下颌骨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孕早期妇女患病和用药与神经管缺陷的病例对照研究
“双内听道”畸形CT表现一例*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
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效果观察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角度评估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