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2021-10-19倪涧钊许亮赖丹琳魏斌黄晓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下颌线性学者

倪涧钊 许亮 赖丹琳 魏斌 黄晓红

咬合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VDO)是指,上下牙弓在牙尖交错位时面下1/3的高度。其测量方法是鼻底至颏顶之间的垂直高度[1]。Dawson[2]根据升颌肌群的不同状态将VDO分成主动垂直距离以及被动垂直距离。

测量垂直距离的方法众多,有学者将其分为两大类:(1)拔牙前方法:口内咬合情况记录、面部外观描绘以及头影测量分析法;(2)拔牙后方法:息止位记录法、面部外形观测法、吞咽法、发音法、头影测量法等[4]。有学者使用肌电图进行全口咬合重建时的疗效评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5-6]。但也有学者[1]认为这些方法缺乏准确性以及有效性。

随着数字口腔技术的发展,T-scan系统(Tekscan 公司,美国)作为定量咬合分析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咬合垂直距离测量的校准。T-scan系统可以精确测量咬合接触分布、顺序及咬合力大小,具有较好的测量稳定性和可重复性[7]。有学者[8]使用T-scan系统对咬合重建以及全口义齿重建后的咬合进行测量,以对比分析垂直距离改变前后咬合力大小的不同。

国内外学者[9-10]认为X线头影测量法因为测量的骨性标记点相对固定,重复性好,对于测定咬合垂直距离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通过研究福建地区中青年头影测量,参照国内外学者[1,8]的测量方法,通过分析(ANS-Dc-Me,VDO sup)、 (ANS-Go-Me,VDO inf)、 (ANS-Xi-Pm,VDO med)、(ANS-GOC-Me,LA)、FMA五个不同表达垂直距离指标,用以评估不同垂直距离表达方式于其他上下颌参照值的相关性,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出模型拟合度最好的指标,用以口腔修复、正畸、正颌外科等多学科研究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 年~2021 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头颅侧位片的142 例患者个别正常颌患者(女81 例,男61 例),父辈均出生并一直生活于福建。平均年龄25.16 岁,最小18 岁,最大51 岁。纳入标准:(1)牙列完整;(2)侧貌协调,无明显前突或后缩;(3)磨牙Ⅰ类关系;(4)拥挤度小于4 mm;(5)无正畸治疗史;(6)无颞下颌关节疾患。

1.2 方法

1.2.1 头影测量影像拍摄 按照标准侧位片要求,由同一位影像科专业医师使用同一台数字化侧位X光机(Diggora公司,芬兰),拍摄患者的头影侧位片。患者采取坐位,两眼平视前方,由耳部固定装置固定头部,所有患者拍摄时处于牙尖交错位。

1.2.2 测量分析 本次实验应用Sketchpad 软件测量。头影测量由笔者于14 d内测量2 次完成,取2 次测量平均值。

1.2.3 测量标志点 鼻根点(N);蝶鞍中心点(S);眶下点(Or);前鼻嵴点(ANS);颏下点(Me);下颌角(Go);下颌支中心点(Xi);下颌角后下角(GOC);颏上点(Pm);Ba-N与髁突前后缘交点的中心(Dc);面中心点(CF);关节点 (Ar)(图 1)。

1.2.4 测量角度 角度VDO sup、VDO inf、VDO med、LA、(Ar-Go-Me,Gonial angle)、(N-CF-ANS,CA)、(FH与MP之间的夹角,FMA)、SNA;测量线距:ANS-Me、Go-Me、S-N;线距比:ANS-Me/N-Me(图 1)。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5.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 VDO sup;∠2: VDO inf;∠3: VDO med;∠4: LA;∠5: FMA;∠6: Gonial angle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头影测量数据分布

调查对象的头影测量结果如表 1。如图所示可得知不同性别ANS-Me(男6.810、女6.310、P=0.000)、Go-Me(男7.035、女6.629、P=0.000)、S-N(男6.574、女6.189、P=0.000)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指标不同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 1 不同性别头影测量指标T检验

2.2 5 项垂直距离指标与8 项基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5 项垂直距离指标与4 项基线指标是否相关,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如表 2。

相关性分析显示5 项指标与Gonial angle、SNA、ANS-Me、Go-Me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与ANS-Me/N-Me大部分相关(除FMA外),Ca于S-N于5 项指标相关程度相对较少。

分析中发现VDO inf与LA相关性结果高度相似,故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高度相关(r=0.975,P=0.000)。随即将LA作为自变量,VDO inf 做为因变量建立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方程LA(角度)=-0.535+0.979(VDO inf);(调整后R2=0.950,P=0.000)。说明VDO inf可以解释LA变异性的95%,另外5%不能解释。

表 2 相关性分析结果

2.3 5 项垂直距离指标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将Gonial angle、SNA、ANS-Me、Go-Me、ANS-Me/N-Me纳入为自变量,分别以5 项指标为因变量,使用SPSS进行步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并进行模型拟合度比较。模拟结果如表 3,各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度大小(通过调整后R2比较),模型拟合最好的是LA(调整R2=0.902),其次是VDO inf(调整R2=0.900)。

表 3 5 项指标与Gonial angle、ANS-Me、CA的回归分析

3 结 论

3.1 准确测量咬合垂直距离的重要性

X线头影测量测量估计咬合垂直距离,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1,11-12]认为是一种稳定、重复性好的方法。并且不受牙列缺失影响,优势在于可避免软组织影响,并且大部分标志点在牙缺失后无明显变化。头影测量垂直距离主要有3 类方法:(1)线距测量;(2)角度测量;(3)比例表达法。陈润等[13]利用垂直距离尺测量福建籍青年正常垂直距离为(65.35±6.11) mm。本研究为消除投影缩放产生的干扰,使用角度测量法进行横向比较垂直距离的测量。并且参考国内外[1,12-13]项垂直距离指标以及相对应多个上下颌参考指标进行研究。

3.2 垂直距离与上颌基线指标的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14-15]通过研究LA与CA之间的关系,认为可以通过CA来量化评估垂直距离。在本研究中CA与5 项垂直距离的相关性不高(VDO inf,0.172;FMA,0.289;LA,0.181)。另有国内外学者[16-17]通过S-N分析,认为S-N可以量化估计垂直距离的线距ANS-Me。但在本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认为5 项垂直距离指标与S-N并无显著性相关。表明头影测量所得上颌的解剖指标无法很好的量化垂直距离。

3.3 垂直距离与下颌基线指标的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中ANS-Me,即前鼻嵴点到颏部下点的距离,是临床中常用的面部测量垂直距离的外形投影点,与5 项垂直距离指标皆为正向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VDO inf 和LA与Gonial anlge呈强相关(R>0.7)。有学者[18]认为Gonial angle与咬合的功能以及肌肉形态相关,并且咬肌与翼内肌附着点位于Gonial angle所在的区域,其肌肉的收缩力同时也影响下颌角的形态。肌电图研究[19]也提示咬肌与翼内肌活力活力越强,面下1/3的距离以及Gonial angle越小。

3.4 5 项VDO回归分析结果与临床参考意义

本研究中使用多个垂直距离表达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横向比较多个指标拟合度,以找寻最佳垂直距离角度指标。在Orthlieb等[1]的研究中VDO inf在单因素线性回归中的拟合度最佳,与本研究类似,但作者并未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VDO med测得的角度为47.767与Yamashita等[20]测得数据相仿,在Yamashita等[20]的研究中测量了VDO med=47.9并且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指标,但是未与其他垂直距离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本研究中,回归结果得出模型拟合最好的是LA(调整R2=0.902),其次是VDO inf(调整R2=0.900)拟合度较高,提示上下颌各测量角度以及垂直距离相关的线距可以较好地解释LA以及VDO inf的变异性(≥90%)。同时本研究中发现LA及VDO inf高度相关,且回归方程为LA(角度)=-0.535+0.979×(VDO inf)。提示以下颌角以及下颌角附近参考点为顶点的垂直距离测量角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垂直距离的参考指标。本研究中样本量不大,但统计结果证明方法是有意义的,并且操作相对简单,没有创伤,可行性高。希望后续能够通过更大的样本,对不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以归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垂直距离数据,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下颌线性学者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二阶整线性递归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ℝN上带Hardy项的拟线性椭圆方程两个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