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019-03-26唐飞娆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唐飞娆

摘 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入手,着重探讨其价值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内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2-0176-02

党的十八大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是我们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

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强烈向往。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把这一目标作为自己的观念和追求,为推进建设一个真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一)自由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

建设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会,是社会主义者不断探寻的永恒课题。马克思一生致力于追求每个人真正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恩格斯同样强调要“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起就始终高举“争自由、争人权”的旗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起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黨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设良好条件。

自由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追求更高、更真实的自由,实现每个人真正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条红线。这充分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致力于不断实现人的解放的终极目标。

(二)平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认为,平等表明人应当把别人当做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恩格斯强调平等意味着一切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平等实践。从土地改革到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再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等等,无一不是社会主义平等事业的生动实践。

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只有平等价值观深入人心,才能让每个公民享有同等生存的权利、得到同样的人格尊重、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公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懈追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强调公正,指出,“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的权力。”[2]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主张和奋斗目标,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全体人民的解放,这是最大的公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起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也都蕴涵公正的价值理念,体现对公正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正体现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因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

(四)法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保障

马克思认为,法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公务人员要遵循法律规定向每一个公民负责。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轨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1950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法律,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依法治国做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依法治国为社会营造了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有力保证,从制度设计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所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内涵

自由就是人的解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步步摆脱压迫、争取自由的历史。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摆脱自然的束缚,追求身心自由。马克思辛辣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压抑了人的自由发展,使得社会中的少数人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被剥削、压迫的苦难中。因而,共产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社会。在那里,所有的人都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空闲时间,享受充分的自由。

自由是历史的、具体的。抽象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脱离现实状况的“自由”是虚无缥缈的,真实的自由要放在一定社会、一定历史阶段加以考察。实现自由需要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人类的自由程度越高。当前,虽然我国进入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自由的实现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我国不断向前发展,自由的实现程度也会与时俱进。

自由是有边界的。虽然我们追求自由,但只有在有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让每个人都享有实现梦想和成就自我的机会。但是在享受各方面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社会主义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以法律为边界,保障每个人都能在秩序范围内享受自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内涵

平等意味着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个权利,包括每个人都享有的生存权、发展权等。平等体现在法治原则中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体现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每个人都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二是法律适用平等。国家机关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依法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追究每一个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法律界限平等。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平等意味着公民享有平等的机会。机会平等是指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争取机会、获得财富的可能。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起点平等。对待同样的工作和机会,不因为性别、外貌等非必要因素取消他人的参与资格。二是规则平等。对待同样的机会,规则要统一、公开透明,规则制定和执行也要公正。三是潜能实现的机会平等。尊重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弱势群体,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相应的机会,充分发挥其潜能。

坚持正确的平等观,反对平均主义的错误倾向。平等不是绝对的,不否认差别的存在。现阶段,我国生產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按需分配”难以实现,只能采取“按劳分配”的办法,这就不可避免存在待遇上的差别。适度差异是合理的,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完全“大锅饭”式的绝对平等,只会带来社会的整体贫困,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现实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的内涵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公正的底线。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一些基本权利是底线,如生存权、健康权等。社会要尽最大可能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基本权利,让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正。近年来,我国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发挥政府的兜底作用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感受到社会公正。

保障机会公平是体现社会公正的关键。在一个良性的社会中,底层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层跃升,改变自己的命运。机会公平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每个人都有通过自身努力寻求向上发展的可能性。寒门也可出贵子事实上是很多人对社会公正程度感知的重要标志,所以,国家采取完善高考制度、完善就业政策各种措施,努力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坚持按贡献分配是社会公正的要求。这是结果公正的重要体现。在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的前提下,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为大家所认可。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分配方式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对于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取得正当的较多收益的人国家予以积极鼓励,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内涵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将党的领导贯穿在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体现在:一是领导立法。根据党和国家形势和人民意愿,提出立法建议,使法律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保证执法。党通过思想领导、工作领导等,监督促进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三是支持司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和检察院依法公正行使权力。四是带头守法。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作用,带头遵守法律。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要重视宪法,增强宪法权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努力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营造出全社会自觉遵守、维护和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真正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体现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方面的体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应遵循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搞清发展的力量源泉问题;三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发展道路的价值追求;四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良法美德相得益彰;五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实事求是。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必须坚持的价值观念,它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八字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