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及护理方式研究
2019-03-26黄宝玲
黄宝玲
[摘要] 目的 探析ICU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60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但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优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来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ICU糖尿病;高危因素;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a)-0153-0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及高血压一类慢性病的患病率也不断提高。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会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出现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糖尿病并发症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1-3]。危重症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需要进入ICU科室接受治疗,患者随时有病危的可能性,故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2017年2月—2018年4月此次研究旨在评估ICU糖尿病患者120例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了12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该院ICU科室接受治疗。运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60例/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从38~76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62±2.38)岁;病程从1~11年不等,平均为(5.56±1.28)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从37~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58±2.41)岁;病程从1~12年不等,平均为(5.74±1.35)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4-5]:①均符合临床上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经检查患者不存在肝肾、心肺功能障碍;③该次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对知情过程和结果有知情权,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④各项基本资料完整。
1.2 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内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积极的控制血糖,加强对症护理。
观察组在了解ICU糖尿患者常见问题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实施心理干预。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根据具体的特征展开心理护理干预,积极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开导患者的想法和情绪,让其明确负面情绪只会造成病情加重,反之若保持舒畅的心情,积极的配合医生和护士完成治疗与护理工作,病情则会在短时间内明显缓解。其次,实施营养支持。通常情况下,ICU糖尿病患者的机体耗氧量大,若营养摄入不足则会对机体康复产生影响。患者入院后需要遵医嘱对其进行胃肠减压,若患者伴有消化道不适感,则实施肠内营养支持。饮食上,多给予患者一些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进食后需要及时检测机体各项指标。最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便秘、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做好消毒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对患者皮肤的色泽和温度进行密切观察,保障床铺干净整洁,若有异常及时上报。
1.3 观察指标
①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各项血糖指标进行测定,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②汇总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便秘、感染、压疮,计算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资料和对比数据分析处理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在两组比较过程中,涉及到计量指标均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而检验方法均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对比中涉及到计数指标用[n(%)]的形式表示,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χ2检验。若统计值P<0.05,则说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但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优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来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会出现功能受损及功能障碍,引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6-7]。因此,对于ICU糖尿病患者而言,要在了解常见问题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为稳定;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充分体现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综合护理干预建立在对糖尿病患者护理常见问题和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整体的、综合性的护理模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ICU糖尿病病患的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8]。
综上所述,在护理过程中根据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文芳,龚红霞.综合护理方法用于ICU内患有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8.
[2] 刘佳.ICU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24.
[3] ICU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以及单核细胞HLA-DR预测价值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8,16(1):51-54.
[4] 刘燕,雷桂玉.对ICU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173.
[5] 王成连.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ICU糖尿病患者的联合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16(12):1416-1417.
[6] 郭燕尔,王彦芬,郑丽华.优质护理服务在ICU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5):133-134.
[7] 龙碧,董涛,王东.胰岛素强化治疗对ICU无糖尿病史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59-60.
[8] 郑燕琼,刘金城.ICU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93-94.
(收稿日期: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