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概述*

2019-03-26

丝绸之路 2019年4期
关键词:景泰县白银市狩猎

庞 颖

(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岩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创作形式。陈兆复先生在《中国岩画发现史》中对岩画概念的使用有一个描述和限定:“在中国,岩画这个名词实际上包括画的和刻的,与国外‘岩石艺术’这个名词相似,主要指的是一种制作在岩石上的原始艺术。”原始先民通过敲凿、磨刻的手法在岩石上勾画出许许多多的壮丽图像,可以说是人类艺术的雏形。它的创作者,无名无姓,是以狩猎、放牧为生的原始先民,是最早的艺术家;它反映了自然原生态,表现了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信仰、服饰、武器,表达了先民对宇宙、自然和自身的认识,是先民生活的形象史书,具有原始艺术稚拙、率真、朴素的魅力,是艺术和历史的源头之一。

甘肃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汉、羌、戎、吐蕃、鞑靼、党项等民族在这里都有过较长时间的活动,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他们中间的能工巧匠,在游猎放牧所到之处,祭祀祈祷聚会之地,高达山巅低及河畔,在一些陡崖峭壁或较平整的石块上面,以硬器密集点琢的手法,凿刻了许多深浅不一、大小不等,颇为生动的岩画,这些粗拙简朴的画面,记录了从远古到近古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史料,是今人研究古人的生活、信仰,研究地理气候变迁的宝贵资料。

一、黄河流域岩画分布情况

黄河自西向东发源于青海省,在甘肃省境内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白银市。白银市属于甘肃省管辖下的一个地级市,下设白银、平川两区和景泰、靖远、会宁三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黄河流经全市258 公里,流域面积达14710 平方公里,海拔1276~3321 米。在甘肃省境内黄河流经的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岩画。目前白银市境内在景泰县、靖远县和平川区共发现岩画点17 处,其中景泰县共发现岩画点9处,靖远县共发现岩画点6 处,平川区共发现岩画点2 处。从地理分布看,白银市岩画属于黄河流域岩画;从图像风格看,白银市岩画系北方岩画,具有北方岩画朴实稚拙的特征;从内容看,白银市岩画图像题材丰富,时间跨度很大,既有早期的狩猎图又有后期的农耕图(见图1)。

图1 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位置分布图(庞颖绘制)

(一)景泰岩画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白银市西北部,是丝绸之路与黄河的交汇处,也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要道。从岩画的地理分布情况看,有两条岩画路线:一路从尾泉村向西南过中泉乡岩画向西直通正路乡彭家峡岩画;另一路从芦阳镇黄崖沟岩画向西北到上沙窝镇三眼井泉子沟老鸹崖岩画穿过寺滩乡石鹿沟岩画直通红水镇梁家湾岩画,再向北至红水镇姜窝子沟岩画最后进入古浪境内(见图2)。迄今,景泰县境内共发现岩画点9 处,中泉乡陈家坝沟岩画、尾泉沟岩画、板荨沟岩画,正路乡彭家峡岩画,芦阳镇黄崖沟岩画,上沙窝镇三眼井泉子沟老鸹崖岩画,寺滩乡石鹿沟岩画,红水镇梁家湾岩画,红水镇姜窝子沟岩画,这9 处岩画总面积达100 多平方米,可识别的单体图像400 多个,从岩画数量看,是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图2 景泰县岩画位置分布图(庞颖绘制)

(二)靖远岩画

靖远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白银市东部,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要道。目前靖远县境内共发现岩画点6 处:三滩乡中二村吴家川岩画、糜滩镇碾湾村信猴沟岩画、糜滩镇碾湾村小沙沟岩画、三滩乡朝阳村水沟道经湾岩画、三滩乡新田村大兵道岩画、石门乡小口村石羊滩岩画。这6 处岩画总面积达100 多平方米,可识别的单体图像200 多个,从岩画数量看,也是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见图3)。

图3 靖远县岩画位置分布图(庞颖绘制)

(三)平川岩画

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偏北,目前平川境内共发现岩画点2 处:水泉镇野麻滩岩画、水泉镇绵纱湾岩画。这2 处岩画分布在红山峡谷黄河两岸的山崖上,岩画凿刻于距地面20 多米高的红砂岩上,从岩画与地面的距离看,周围环境应该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因为距离地面较远,野麻滩岩画整体保存完好,图像没有任何损坏。2010 年,野麻滩岩画经平川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 年,经白银市人民政府批准,野麻滩岩画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 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4)。

二、黄河流域岩画图像内容

从岩画的图像题材看,白银市岩画属于甘肃省境内题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人面像

人面像在甘肃黄河流域岩画中共出现过3 幅:一幅是景泰县中泉乡尾泉村尾泉沟岩画,一幅是景泰县芦阳镇黄崖沟岩画,一幅是平川区野麻滩岩画。从这3 幅人面像可以看到,先民们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强大,从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到开始表现自我、展现自我,这无疑是人类思想意识上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平川区野麻滩的这幅岩画,人面像和农耕文化同时出现,而且人面像在画面中占主导地位,尺寸也比较大,在画面下部出现了尺寸较小的耕种场景(见图5)。这表明人类能力在逐渐强大,而这种变化已经被先民们所知晓,并试图通过图像记载在岩石之上。

图4 平川区岩画位置分布图

图5 平川区野麻滩岩画

(二)动物图

动物图像是岩画中出现最多的题材,可见先民对于食材的需求和喜爱。这类岩画不同于狩猎、畜牧和其他题材岩画中出现的动物,它只是在画面中单纯表现各类动物的图像,并且动物的尺寸在画面中往往比较大。另外,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甘肃黄河流域岩画中出现的动物种类比较丰富,有羊、鹿、豹子(或者虎)、狼、牦牛、骆驼(数量很少只出现在景泰县梁家湾岩画中)、马、鸟等。从造型特征和图像组合以及凿刻的位置来看,有的是希望动物能够不断繁衍,从而使人类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有的是将动物凿刻在山包转角处、山谷豁岘处或者是动物经常出现的地方,这显然是记录指示的作用,记录此地猎物最多,给予自己和其他猎人清晰的指示;有的可能是对某种动物的崇拜,比如在景泰县寺滩乡石鹿沟中出现的这幅岩画,纯粹只表现动物,并且其中有一只体量较大的公鹿,这表明人类早期有对鹿崇拜的现象(见图6、图7)。

图6 景泰县寺滩乡石鹿沟岩画

图7 景泰县寺滩乡石鹿沟岩画线描图(庞颖绘制)

(三)狩猎图

狩猎是甘肃岩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在景泰县岩画和靖远县岩画中大量出现。从狩猎工具看,这类岩画出现较早,而且延续时间较长,这说明岩画所表现的狩猎方式在甘肃黄河流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特定文化环境的一种艺术化记录方式。狩猎岩画中的主要形象是作为狩猎者的人物、狩猎工具和各类野生动物。狩猎工具有木棒、石斧、弓箭、投石、黄羊夹子等,猎物主要是羊、鹿等。在景泰县红水镇姜窝子沟有一幅狩猎图(见图8、图9),画面中间是一头猛兽,前后各有一猎人,后面的猎人用一把石斧砍在猛兽尾部,前面的猎人用一根尖状木棒刺向猛兽前胸。从人类使用的工具看,此幅岩画应该属于早期,狩猎工具还处在最原始的状态。另外,在景泰县中泉乡陈家坝沟的狩猎图中(见图10、图11),猎人身穿束腰长袍,搭弓射箭,显然在狩猎工具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图8 景泰县红水镇姜窝子沟岩画

图9 景泰县红水镇姜窝子沟岩画线描图(庞颖绘制)

图10 景泰县中泉乡陈家坝沟岩画

图11 景泰县中泉乡陈家坝沟岩画线描图(庞颖绘制)

(四)崇拜图

崇拜题材的岩画在早期岩画中比较多见,反映了远古时期的先民对于自身及客观世界的朦胧认识,所以在观念意识上常表现出一种“万物皆有灵”的意识。在甘肃黄河流域岩画中与之有关的画面包括日月星辰崇拜、生殖崇拜、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四种形式。

日月星辰崇拜在岩画中比较多见,它们出现在狩猎、畜牧、动物等题材的岩画中,也有独立出现的。比如景泰县芦阳镇黄崖沟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同心圆,最大的同心圆直径为65 厘米,同心辐射状的阴刻线一共10 圈,每道线宽约2 厘米,用一圈圈光环来表现太阳(见图12);在太阳的上方用7 个小同心圆排列成七星北斗星座的形状(见图13)。这些图像都有力地证明了日月星辰在先民心中的位置,先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崇拜之心,将一个个日月星辰凿刻在崖壁之上,以便今后顶礼膜拜。

图12 景泰县芦阳镇黄崖沟太阳岩画

图13 景泰县芦阳镇黄崖沟星辰岩画

生殖崇拜在甘肃黄河流域岩画中共出现两幅:一幅是中泉乡尾泉村陈家坝沟岩画,一幅是正路乡拉牌村彭家峡岩画。两幅岩画在表现生殖内容上都属于岩画中的精品,表现出先民对于生殖繁衍的渴望,尤其是陈家坝沟的这幅交媾图,这种表现生殖崇拜的图像在大北方岩画中并不多见(见图14、图15)。在一只硕大牦牛的下方,一对男女呈男上女下的交欢体式。两人身体呈S 状,单手叉腰,左右手伸展在头部上方相对而握,男性肩宽臀窄,女性肩窄臀宽,清晰准确地展现出男女性征。从图像的刻痕和刻画手法看,应该是一人所画,所以我们推测在男女交欢场面出现牦牛可能有其特殊含义,或许有强调两性交媾能促使牲畜增产的意义。

图14 景泰县陈家坝沟岩画

图15 景泰县陈家坝沟岩画线描图(庞颖绘制)

自然崇拜的岩画主要与祈求丰产巫术有关。一般巫人手中都会持有一枝长条状物体,景泰县红水镇姜窝子沟的一幅岩画,画面中左边的巫人手持长条状物体,其主枝向上,上端一侧有分枝;右边一人头披长辫,双手下垂,身体直立。这表明先民对自然界神圣力量的崇拜意识,想通过与上天对话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愿望,祈求上天的庇佑,并且通过岩画这种特殊形式记录在永恒的岩石之上(见图16、图17)。

图16 景泰县红水镇姜窝子沟岩画

图17 景泰县红水镇姜窝子沟岩画线描图(庞颖绘制)

三、结语

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的遗存形式主要是露天崖壁岩画和少量的旷野大石岩画,露天崖壁岩画凿刻在由红砂岩或泥岩组成的崖壁上,旷野大石岩画凿刻在砂岩上。凿刻在红砂岩和泥岩上的岩画是黄河流域所独有的,在整个甘肃省未见第二处。因红砂岩和泥岩石质较松软,图像制作方法主要是北方岩画中常见的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技法相结合,有的是用密集琢点形成的剪影式造型,有的是用密集琢点形成的线条式造型。这种松软的石质长年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的影响,部分画面已经模糊不清,很多图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甘肃省黄河流域岩画的保护目前还是个很难攻克的问题。

白银是丝绸之路与黄河的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要道。在这里出现的岩画如实记录了古时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移动轨迹、迁徙、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可以说是早期人类的先声,为人们解读丝绸之路提供了有利的图像依据。

猜你喜欢

景泰县白银市狩猎
才艺之窗
7个加工型番茄品种在景泰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2019年白银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分析
甘肃省景泰县:湿地色彩斑斓美如画
关于白银市景泰县乡村治理情况的调研
狩猎还是偷猎
恐龙是怎么狩猎的?
秀逗原始人④狩猎惊魂
甘肃省景泰县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