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画是甘肃省的重要文化财富*

2019-03-26高启安

丝绸之路 2019年4期
关键词:岩画甘肃研究

高启安

(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一、岩画是甘肃另一富集的文化财富

甘肃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文化资源大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48 处世界文化遗产中(2015 年),甘肃或与甘肃有关者就有7 处入内。虽然,不能以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数量来判断一地之历史文化财富之贫弱与富集,但毋庸置疑,甘肃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其资源富集、多样性和古老、悠久,有目共睹,世所公认。

目前,地方学界及各级政府推重的甘肃历史文化财富,主要有敦煌文化、彩陶文化、长城文化、伏羲文化以及河西简牍历史文化资源等。

但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这就是由于敦煌、丝绸之路等的耀眼光辉,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甘肃其他完全可以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的历史遗迹及文化财富的光辉。其中之一就是岩画。

甘肃境内岩画,早在西晋时期的著作《搜神记》中就有记载:

初,汉元、成之世,先识之士有言曰:“魏年有和,当有开石于西三千余里,系五马,文曰‘大讨曹。’”及魏之初兴也,张掖之柳谷,有开石焉:始见于建安,形成于黄初,文备于太和,周围七寻,中高一仞,苍质素章,龙、马、鳞、鹿、凤皇、仙人之象,粲然咸著。此一事者,魏、晋代兴之符也。至晋泰始三年,张掖太守焦胜上言:“以留郡本国图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谨具图上。案其文有五马象:其一,有人平上帻,执戟而乘之。其一,有若马形而不成,其字有‘金’,有‘中’,有‘大司马’,有‘王’,有‘大吉’,有‘正’,有‘开寿’。其一,成行,曰:‘金当取之。’”①

北魏时期的地理著作《水经注》中也有两处记载今甘肃境内岩画:

湟水……又东南迳光武城西,故广武都尉治,郭淮破叛羌,治无戴,于其处也。城之西南二十许里,水西有马蹄谷。汉武帝闻大宛有天马,遣李广利伐之,始得此马,有角为奇。故汉武帝《天马之歌》曰:天马来兮历无草,径千里兮循东道。胡马感北风之思,遂顿羁绝绊,骧首而驰,晨发京城,夕至敦煌北塞外,长鸣而去,因名其处曰候马亭。今晋昌郡南及广武马蹄谷盘石上,马迹若践泥中,有自然之形,故其俗号曰天马径,夷人在边效刻,是有大小之迹,体状不同,视之便别。②

另一处在“漾水”流域:

故道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虚轩,峰枉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衍违,方俗是祈。③

干宝《搜神记》和郦道元《水经注》所记三处岩画,虽然在谶纬盛行的时代被当作神话,或披上了神话的外衣,但透过神话,被今人认为是史籍中最早的关于甘肃岩画的记载。

二、甘肃岩画所处地理位置和分布

甘肃岩画是中国北方岩画弧形带中间的部分。中国北方岩画,从阿尔泰山、天山到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山脉及黄河谷地,形成了一个弧形带。其中延伸距离最长、跨度最大者,为祁连山,约1000 公里,在千里祁连山北麓,目前所发现不同时代的古代岩画几十甚至上百处。除此外,马鬃山、黑山以及黄河河谷的山崖上,也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画。

这些岩画大致处在农耕与游牧生产方式的分界线上,属于干燥稀疏草原和绿洲农业、湿润农耕区域的分界线,由此也是早期游牧与农耕生产方式的分水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世界通道之一的丝绸之路,正是傍着这些有岩画的山脉而延伸。这些岩画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可谓丝绸之路的先声。而这条弧线,既是两种不同地理的分界线,也是不同文化形态的分界线(见下图)。④

此弧形带非同小可。400 毫米降雨量是这条线的分水岭。400 毫米降水线以东、以南的湿润带发育为农耕区;北纬40°以南是农耕文明,北纬40°以北是游牧文明;以西的干燥带发育为畜牧区。其原因即出于此。亦即半干旱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学者们以为,历史上游牧民族周期性南下,与此地理分界线关系密切。这种天然的地理界限,将两种不同形式生产方式分隔为南北。由于高山成为天然屏障,不仅制约了游牧民族南下与农耕民族争夺自然资源,其实也限制了农耕生产方式的北移。

甘肃是全国为数不多有岩画的省份,其岩画分布地域之广阔、内容之多样,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从西部的肃北、阿克塞、瓜州、玉门、嘉峪关、肃南、山丹、永昌、武威、古浪,到中部的榆中、景泰、靖远、平川到陇南成县、甘南玛曲等地,先后发现各个时代岩画数十处(据云74 处⑤,最近一两年内,笔者参与多次岩画考察,又发现数十处之多)、数千幅(见下表,由庞颖提供)。

有岩画的县 岩画所在处名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月牙湖、红柳峡北山、大黑沟、老道呼都格井、深沟、霍勒扎德盖、格格乌苏、柳沟、后灰湾子、同古图、仓库沟口、都呼鲁斯特、大井泉、七个驴、灰湾子、扎子沟、山德尔、阿尔格力台、旱峡、疏勒河月牙湖、红柳峡北山、大黑沟、老道呼都格井、深沟、霍勒扎德盖、格格乌苏、柳沟、后灰湾子、同古图、仓库沟口、都呼鲁斯特、大井泉、七个驴、灰湾子、扎子沟、山德尔、阿尔格力台、旱峡、疏勒河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青崖子瓜州县 鹰嘴山荨子沟岩画嘉峪关市四道股形沟、磨子沟、石关峡口、交河沟、蕉蒿沟、红柳峡玉门市 昌马乡石墩子梁、昌马乡鹿子沟榆木山、雷山、大勒把河、康隆寺、小白沙沟、灰房底子、魏家沟东梁顶、大泉井南坡、大山口中梁、羊角湾顶、四满口西岔顶、白沙沟西顶、芨芨泉顶、塔儿沟东岔、花疙瘩圈后梁、柴鄂博后横沟脑、松木沟南梁顶、盘道迟顶、大石滩沟、象牙台子、、木头井子、大房子沟、黑崖子沟、西沟、罗泉沟、牛肚子沟、青苔子。山丹 石峡口羊鹿沟、卧牛沟岩画、四达子沟岩画、长沟永昌 牛娃山、青石头、大泉、北山、杨家大山武威凉州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莲花山(武威市相关人士告诉笔者,凉州区有6处)红水镇姜窝子沟、红水狼洞沟、芦阳镇黄崖沟、正路乡彭家峡、中泉乡板荨沟、中泉乡尾泉陈家坝沟、中泉乡尾泉沟、寺滩乡石鹿沟、上沙窝镇三眼井村泉子沟老鸹崖、红水镇红岘村原雷家庄子梁家湾、红水镇红岘村原雷家庄子石湾梁、红水镇红岘村原雷家庄子不知名梁靖远县 大兵道、道经湾、石羊滩、吴家川、小沙沟、狌吼沟平川区 棉沙湾、野麻滩甘南玛曲 娃尔义岩画成县 太庙大崖洞岩画景泰县大靖镇花庄(郎才沟)、裴家营镇郎加沟、裴家营镇大沟、甜水沟、新堡子乡新堡子村臭牛沟、新堡子乡新堡子村楼蹄子沟榆中 青城迷路沟岩画古浪

岩画所分布的山脉川源,岳邦湖先生例举了祁连山、马鬃山、黑山、龙首山、永昌杨家大山、牛娃山、榆中北山(青城)、白银吴家川等50 余处近千幅岩画。⑥后来又陆续在景泰、古浪、山丹、甘南、陇南等地发现了数十处,特别是黄河河谷地带的砂岩上发现了不同于褐岩上琢刻的岩画。据笔者所知,河西走廊东段的古浪县,在大靖花庄子郎加沟、裴家营的郎才沟、大沟、甜水沟,新堡乡的臭牛沟、楼蹄子沟,景泰县的红水、寺滩、正路、芦阳、中泉、上沙窝等乡镇,发现岩画几十处。近年来,各地不断有发现岩画的报道见之于媒体。

最近,笔者会同其他岩画专家前往河西考察岩画。在山丹,由于原来考察过岩画的地方文保人员记错,进了另外一个沟,但在沟里,居然也发现了数处岩画。即便在原来发现过岩画的山沟里,也有新的发现。笔者会同地方文物工作者前往景泰县红水镇红岘村雷家庄子找寻原来记录的一处岩画,却没有找到,但在别地却新发现三处。在以往地方文博部门不知情的古浪臭牛沟、楼蹄子沟等处,也发现了大量的岩画。在景泰县红水姜窝子、平川区野麻滩等地,也新发现有岩画。这说明,目前发现的甘肃岩画,只是画山之一角,今后将不断有新的岩画发现。

与新疆、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岩画不同的是,甘肃古代处在农耕与游牧交界线上,其岩画沿祁连山北麓分布,处在弧的中段,且大量岩画傍着古丝绸之路延伸。

三、甘肃岩画内容丰富、别致

笔者将甘肃岩画作了简单梳理和分类,大致如下:

第一类:早期的狩猎画面(弓射、投枪、投石、围猎、可能的陷阱等);第二类:生殖崇拜(动物交媾、人交媾、生殖器展示等);第三类:祭祀;第四类:巫觋;第五类:庆祝(嘉峪关黑山岩画);第六类:自然崇拜(太阳、树木、星星等);第七类:动物(大角羊、岩羊、鹿、豹子、狼、狗、马、骆驼、老虎、牦牛,特殊者,有大象及难以识别者);第八类:人物、人面岩画;第九类:岩刻文献(也称作摩崖石刻),数量颇多,除肃北岩画旁的题记⑦外,玉门市(“柔远人”)、高台镇夷峡(“道光八年毛目县丞王世“甘泉济众”以及“石门”“ 石开路”)、永昌、民乐、靖远等县,都有摩崖题刻,还有著名的西狭颂摩崖石刻、张家川河峪村东汉摩崖石刻、阿克塞县当金山藏文石刻、扁都口石刻文字等,其他应不在少数,尚未见有人全面搜集、整理;⑧第十类:放牧及农耕生产内容;第十一类:其他(如符号、可能的部落族徽等)。

也有一些可能属于近古人们生产内容的摹刻内容,其中一些内容非常值得研究,透露出一些早期或近古各民族迁徙、交融的内容;个别内容甚至属于敦煌学新资料(如肃北的那件石刻题记)。研究价值不可小觑。

甘肃岩画处在此弧形中部,绵延数千里,几乎在整个河西走廊都有分布。保存完好,内容题材多样,透露出了多重历史文化信息,是甘肃重要的文化财富,也是上古时期漫长历史长河中的原始艺术遗存,可谓远古艺术长廊。既有与新疆、宁夏、内蒙古岩画内容的共同性和一致性,也有其独特性。

甘肃岩画地处丝绸之路中段沿线,也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些岩画反映出早期人类就有交流。一些相似内容的岩画出现在不同地域,说明远古时期人们从阿尔泰山、天山,沿河西走廊,再到贺兰山、阴山一线,有着一定的交流。详加研究,对于我们判断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早期交流的蛛丝马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甘肃岩画研究现状

无论从其绝对数量、分布地域、内容价值,以及所处位置,甘肃当之无愧为岩画大省。新疆有阿尔泰山、天山山脉,宁夏有贺兰山脉,内蒙有阴山山脉,而绵延最长的是祁连山脉,从头至尾,从河西走廊西端到东端黄河边上,每段都分布有岩画。除此外,北境的马鬃山、甘南的玛曲、陇南也有岩画零星分布。且甘肃岩画发现得也不晚。著名的黑山岩画,在北方岩画群中闻名遐迩,很早就有学者着墨研究。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甘肃是岩画研究的小省、落后省份,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在外问到甘肃研究岩画的专家有谁,很难一口举出;问甘肃有哪些研究岩画的论著,所举也不是很多。

内容如此丰富的岩画,2015 年前的情况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立项、无专门学者、无研究机构)。只活跃着一些民间自发的研究学者,如令平先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文化站的杜成峰先生等,多数处于新闻报道后就沉寂的尴尬局面。就其数量和分布点而言,甘肃是岩画大省,研究理应跻身于岩画大省之列,但比之于内蒙古、新疆、宁夏、河南等省区,甘肃的岩画研究泛善可陈。笔者陋知,每年平均只有极少文章问世,⑨宣传、展示工作也很薄弱。目前,公开出版的岩画图册,只有《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岩画》《黑山岩画图录》和《肃南岩画》三种。⑩除此之外,还有个别非公开出版的图册。⑪这些图册多是岩画内容的识读,深入研究的成果较少。这种状况与岩画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而新疆、宁夏、内蒙等省区,不仅有岩画研究的民间组织,而且在高校或社科院,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有许多图册和论著问世。网上检索,宁夏、内蒙古不仅有组织,有课题,有专业保护研究人员,有专著、大型图册,有专门博物馆,还外出办展览、组织学术研讨会。这几年,甘肃岩画调查研究状况稍有改变,兰州财经大学申请到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目前,有数本岩画图册和研究论著问世。

五、几点建议

第一,应尽快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比如岩画研究会、高校的研究所等组织,开展岩画调查研究活动。应该说,由于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第二,扶持一些具有一定基础的大学研究机构,以此为主,培养研究队伍,形成研究团队,促进岩画研究。

第三,以专业研究团队为主开展全面专门调查,尽快摸清家底。这是研究工作的基础。以项目为导向,培养队伍,形成从基础数据采集到研究的梯层结构。

第四,省上在社科项目、评奖方面,本着公平原则,对岩画研究有一定的倾斜,以培育岩画研究力量。

第五,岩画的保护刻不容缓。各地岩画存在着一定的自然和人为损害,如不加以科学保护,存续了数千年的岩画将很快消失或湮灭。

第六,联络各省相关专家,召开一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成立相关学术研究组织,整合研究队伍,促进甘肃岩画研究。

第七,积极准备条件,与各省联合,就北方弧形带古代岩画整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按照岩画的规模、价值,进入联合国世界遗产文化名录应该名至实归,问题是我们现在还处在资料不清、研究初始、保护工作不到位的阶段,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和保护措施、方案,无法提出申请。随着丝绸之路整体申遗的成功,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运作经验,加以努力,岩画可能会成为最有可能申遗成功的项目。我们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注 释]

①[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搜神记》(卷7),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3 页。

②③[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13 年版,第49 页、462 页。

④江上波夫著、张承志译:《骑马民族国家》,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年版,第3~7 页。

⑤王建平:《“亘古天书——2015 中国岩画展”亮相兰州》,《甘肃日报》2015 年10 月19 日“甘肃省岩画居全国岩画遗存点总量的第四位,类型属于中国北方岩画体系……全省境内8 个地市的12 个县区有74 处岩画遗存,占全国岩画遗存的6.02%。其中有11 处为2 级(省级)保护单位、4处3 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级文保单位占岩画遗址74 处总量的20%。特别是在省文物局的积极配合支持下,我国第一批13 个岩画遗址地认证当中,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红水姜窝子沟凿磨岩画区被认证为中国第一批岩画遗存地。”

⑥岳邦湖、田晓等:《岩画及墓葬壁画》,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年版,第16 页。

⑦吴浩军、李春元:《肃北大黑沟摩崖石刻考释》,《敦煌研究》,2009 年4 期,第80~82 页:1.悬泉府主帅张思直,因当□□2.写镌壁。□□□□□□□□□3.盈亏,□□□□□□□4.幽岩峻险,谷内外草光精。5.从人经爽代书,石包流名。

⑧关于摩崖石刻文字是否要纳入岩画研究范围,学界有不同意见。鉴于许多石刻文字本身就与岩画在同一岩面上,故笔者以为应纳入岩画研究范围。

⑨根据高启安、庞颖不完全统计,研究甘肃岩画的论文和专著加起来,约70 篇(部)。

⑩杜成峰:《肃南岩画》,甘肃民族版社2014 年版;韩积罡主编:《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岩画》,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年版;张晓东编:《黑山岩画图录》,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 年版。

⑪景泰县博物馆编:《景泰岩画》,2017 年版。

猜你喜欢

岩画甘肃研究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甘肃卷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孜孜荣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