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优化降压药物服用时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效果分析
2019-03-25冯超群吕新琳于海燕刘佳梅
赵 洁,冯超群,吕新琳,于海燕,刘佳梅,张 英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我国罹患高血压的人口众多,且国民高血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达标率均严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不仅可引起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进而还可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1],同时还严重增加了国民医疗成本及支出。降压治疗不仅要使血压达标,同时还要减轻血压变异,保证血压平稳及全天血压达标。有研究发现,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给予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恢复血压昼夜节律、降低血压变异,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2]。为此,本研究分析了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的高血压治疗方式与传统治疗方式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患者共计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诊断分类标准。
入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1:1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年龄47~69岁,治疗前平均血压(162±10/94±4)mmHg;对照组中男36例,年龄49~75岁,治疗前平均血压(164±9/91±5)mmHg。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两组降压药物用法及血压测量 患者入组后停用原降压药物1周,随后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一次;1周后加用坎地沙坦4mg,日一次口服。两种药物均在每日上午8:00服用。观察组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确定给药时间:每日在血压高峰前3小时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1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加用坎地沙坦4mg日一次口服,亦于血压高峰前3小时服用。
血压的测量:两组患者均于坎地沙坦治疗1周后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治疗效果,测量部位为右上肢。观察指标包括平均血压的变化情况、血压变异情况和血压昼夜节律的类型。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连续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血压下降幅度比较(±s ,mmHg,n=60)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血压下降幅度比较(±s ,mmHg,n=60)
观察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24小时平均收缩压 -22.7±5.1 -20.9±4.7 -2.01 0.047 24小时平均舒张压 -11.5±4.1 -9.9±4.7 -1.99 0.049白昼平均收缩压 -19.8±5.5 -21.4±4.3 -1.78 0.078白昼平均舒张压 -9.5±5.7 -11.3±4.9 -1.85 0.066夜间平均收缩压 -23.3±4.8 -21.4±5.3 -2.05 0.042夜间平均舒张压 -11.9±4.7 -10.1±5.1 -2.01 0.047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负荷<10%的比例比较 观察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1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10%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负荷<10%的比例比较(n=60)
2.3 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为杓型血压的例数分别为57和49,观察组杓型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23)。
3 讨论
高血压病虽然是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且多种因素会影响其治疗效果,但就目前的临床现状,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优化给药时间能够使绝大部分患者血压平稳降低、达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联合钙离子拮抗剂(CCB)目前认为是最合理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3-4]。既往研究发现,CCB类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西尼地平的降压效果会受到给药时间的影响[5-6]。
为此,本研究对于观察组患者,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根据人体的时间生物学特点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于患者血压高峰前3小时给药,使患者体内药物浓度变化与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尽可能同步,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增大可明显增加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7-8]。因此,本研究不仅观察了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同时还评价了治疗后患者血压的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以期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的药物治疗在控制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兼顾血压的波动趋势及昼夜节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以及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10%的比例和杓型血压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使用相同降压药物(非洛地平+坎地沙坦)进行治疗时,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优化给药时间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给药方案。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于患者血压高峰前3个小时给药,不仅能避免血压达高峰时药物浓度未达到高峰,同时能有效避免药物浓度达到高峰时过度降低血压,从而避免血压的变异性过大,进而可避免因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导致非杓型曲线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9]。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患者在相同治疗方案(非洛地平+坎地沙坦)的基础上,依据时间治疗学理论优化给药时间,能够获得更优的降压效果,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的变异情况,对于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具有积极意义。但有待于深入研究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患者进行分析、并观察远期预后,以期对临床实践具有更可靠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