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9-03-24谢小婷吴劲松

福建中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太极拳障碍老年人

宋 健 ,赖 红 ,谢小婷 ,黄 佳 ,吴劲松

(1.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22)

老年抑郁障碍(late-life depression,LLD)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以情绪低落、焦虑、孤独和较多的躯体不适为临床主症的精神障碍[1-2]。目前,老年抑郁障碍患病率约5%~15%[3-4]。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抑郁障碍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老年抑郁障碍除伴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外,其认知、睡眠和社交等功能均受到影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防治老年抑郁障碍这一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太极拳作为传统身心运动疗法之一,练习过程中需要心静体松、凝神静气,将意念与动作结合起来,可起到调节身心和放松精神的作用。研究表明太极拳具有缓解压力、改善抑郁的作用[5],且对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等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老年抑郁障碍防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中外文献与相关资料,拟对目前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睡眠功能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了解目前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地开展太极拳防治老年抑郁障碍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老年抑郁障碍的常见干预方法是药物疗法,然而抗抑郁药物存在药物抵抗、心血管危害、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短板[6-7],专家学者们开始转向寻找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如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对于老年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Lavretsky等[8]采用太极拳联合抗抑郁药物,对老年重度抑郁症患者(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进行干预,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使用抗抑郁药物联合健康教育,其采用每周1次,每次2 h,持续10周的太极拳训练联合10 mg/d的西酞普兰的治疗方案,在试验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的评估,结果显示治疗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降低,表明太极拳可为老年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提供额外的临床疗效。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认为单独使用太极拳对老年抑郁障碍即可起到临床治疗作用。Yeung等[9]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单独进行12周,每周2次,每次1 h的太极拳训练对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华裔老年人的临床疗效,在干预第12周评估时,等候练习组、健康教育组和太极干预组的反应率分别为25%、21%和56%,缓解率分别为10%、21%和50%,太极干预组的反应率和缓解率明显优于其余2组,且其疗效在第24周的随访中得以延续。Chou等[10]在香港社区中进行了一个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14名老年抑郁障碍患者,采用每周3次,每次45 min,持续3个月的18式杨氏太极拳训练,与等候练习组比较,太极拳在有效改善抑郁症状的同时,也可以改善与抑郁症状相关联的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交际问题和提升个人幸福感。这两项研究表明单独使用太极拳对老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同样有效。

同时,有学者提出练习太极拳时伴随舒缓的音乐可加强太极拳改善老年抑郁障碍的作用。Liao等[11]观察了太极拳联合音乐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状的效果,在8个社区中招募142名老年人,每次50 min,每周3次,持续3个月,结果表明,采用舒缓音乐和杨氏24式太极拳训练结合的方法可以减轻老年人抑郁症状。邓红梅等[12]随机招募10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太极拳结合民族音乐的周期性训练,通过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的量表评估,发现太极拳结合民族音乐可以显著改善社区老年人的抑郁、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上述研究表明太极拳结合音乐的训练方式也可以作为早期防治老年抑郁障碍的干预手段,且易于在社区中推广应用。

太极拳不仅在练习期间具有改善老年抑郁障碍的作用,而且其训练效果具有延续性。刘强等[13]对63名老年女性参与者进行为期16周,每周5次,每次1 h的太极拳训练,发现其抑郁程度及相关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性改善,并且这种太极拳训练效应在停练2个月后仍有维持性作用。Liu Xin等[14]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213名中枢性肥胖的中老年抑郁症患者,经过为期24周的太极拳训练后,与等待对照组比较,太极拳组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的严重程度有显著性改善,患者的腿部力量在训练期第3个月时出现改善,并且在后续3个月的随访中,其心理健康和腿部力量的变化得到进一步保持。上述研究表明太极拳的训练效果在老年抑郁患者身上呈现累加效应,并且可以进一步推测太极拳的维持性作用可能与训练周期的长短有关。

相比于其他非药物疗法,太极拳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如饶婷等[15]为观察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采用为期8周、每周5次的太极拳训练,与针刺治疗组比较,发现太极拳训练能够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张先庚等[16]采用12周的太极拳结合五行音乐与艾灸的干预方式,与认知疗法结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发现老年人抑郁的缓解率提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中的社会功能、精力和精神健康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太极拳不仅对老年抑郁障碍具有治疗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持续性的太极拳训练与老年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降低呈现正相关的关系[17],每周 2~3 次、每次 30~60 min 的太极训练可能是防治老年抑郁障碍的有效方式。老年患者可以将定期性或经常性的太极拳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以预防及改善抑郁障碍。

2 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相关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太极拳不仅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具有防治作用,其在改善常见的伴发障碍如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2.1 太极拳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常见问题,会严重影响其应对日常生活需求的能力[18]。一项Meta分析表明:患有抑郁障碍的老人比没有罹患抑郁障碍的老人患轻度认知障碍乃至痴呆的风险更高[19]。另一项研究同样显示:罹患抑郁症和痴呆的进行性发展之间存在联系[20],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1]。

太极拳运动中强调以意念来带动躯体,通过集中注意力,心无杂念,意识主导来进行的一种调神、调心的运动,可以达到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的目的。2014年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20个临床研究,共调查了2 553名参与者,表明练习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22]。

从大脑结构改变方面,研究发现通过12周的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整体记忆功能,采用核磁共振进行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发现被试者的内侧颞叶、壳核和脑岛的灰质体积增加,而这些区域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23]。 赵指亮等[24]的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左右两侧海马的体积均较非抑郁症者海马体积小,并与老人记忆力减退相关,推测与老年痴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从大脑功能改善方面,研究发现老年阈下抑郁患者存在默认网络的改变现象,表现为腹侧纹状体之间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显著增加[25];不仅如此,阈下抑郁还与认知控制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损伤有关[18],缰核与默认网络等抑郁症相关的多个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亦存在异常[26],而这些功能连接的改变均与老年抑郁发生有关。而经过12周的太极拳训练可改善相关认知控制网络的功能连接,并且明显发现在左额上回、左背侧前扣带回皮质和左喙前扣带回皮质的认知控制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下降,海马区和内侧前额叶皮质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明显提高[27],这种改变与记忆功能明显相关。

2.2 太极拳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睡眠功能的研究 老年抑郁患者常伴有睡眠问题[28-30],研究表明: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改善,在主观睡眠测量和抑郁症状的改善上有显著的相关性[31]。系统评价表明:像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改善抑郁和睡眠质量相关的行为因素,表明太极拳训练在解决抑郁障碍中伴有睡眠质量下降这一问题中具有潜在的价值[32]。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包括更好的主观睡眠质量、更快的睡眠潜伏期、更少的日间功能障碍。老年参与者在太极训练中消耗了身体能量,加快了新陈代谢,进一步促进深度睡眠。而在练习太极时意念与气息相互调节,以达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效用,推测这是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降低抑郁程度的主要原因[33-35]。太极拳具有调息、调心、调节情绪的积极作用,既降低抑郁等不良情绪,又改善睡眠质量,可正向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36]。

2.3 太极拳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由于老年抑郁障碍的心境变化,加之增龄的困扰,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态会随之转变,尤其是抑郁障碍的老年人会产生的持续孤独感和社会疏远感[37-39]。

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和练习时的相互交流是改善抑郁症的重要治疗因素,太极拳是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社会关系的支持作用,并强调在社区内进行的太极拳训练与互动,可以给予练习者一种归属感和支持感[40]。Liao等[41]的研究发现:随机招募 112名社区老年人,将传统太极拳与中国民间音乐相结合,采用每周3次,每次50 min,连续12周的干预,可以改善社区轻中度老年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太极拳可以使老年人在身体、心灵和精神多个维度上实现更全面的内心感受[42]。因此太极拳作为一种安全、易学的传统运动疗法,可增强练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43],同时也会提高老年人与身心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际[44]。

3 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行为学研究 从行为学角度,太极拳的核心思想在于让老年人“形神兼修,动静结合”[45],练习太极拳会转移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对于生活中社会和心理问题的过度关注。练习过程中对“无为”理念的强调可能对练习者的生存态度和人生体验产生影响,使他们对负性生活事件淡然处之[46];其次,通过长期太极拳训练,可以使老年人摆脱无用感和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应激,从而保持一个怡然自得的良好心态[47],达到对老年抑郁的防治作用。

3.2 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现代机制研究现代针对老年抑郁障碍的机制研究主要从神经突触可塑性、神经生理学、免疫反应等角度出发,通过探究老年抑郁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而分析太极拳能够改善老年抑郁障碍的根本原因。

从神经突触可塑性的角度,老年抑郁障碍常伴随着认知控制网络(前额叶皮层、扣带回、顶叶等关键区域)和情感控制网络(杏仁核、眶额皮层、边缘系统等关键区域)的异常[48-49],老年抑郁患者的认知控制网络与突显网络的连接性增加并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50]。与早发性老年抑郁症相比,晚发性抑郁症可导致更严重的脑网络结构的变化,并且预后功能结局不佳[51-52]。研究发现:通过为期12周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额叶内侧皮层、前扣带皮层、右额中回皮层、后扣带回皮层和左侧枕叶皮层之间的默认网络的连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太极拳组双侧前喙扣带皮质与内侧前额叶皮质的认知控制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增加[53-54]。近期研究表明:33名社区老人(平均年龄68岁)在家中自主练习太极拳,每周3次,持续6个月,与健康教育组比较,太极拳组可以进一步促进大脑的突触可塑性和海马神经元的生长[54-56]。因此,太极拳可以通过调控认知/情绪控制网络的相关脑区(背外侧前额叶、扣带回、眶额皮层等)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神经修复和功能连接恢复,进一步调节情绪和减缓抑郁的发生[57]。

从神经内分泌角度,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是调节人体压力应激的主要生物介导系统之一,与其相关激素及神经递质(如糖皮质激素、皮质醇、5-羟色胺等)参与了情绪的调控和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与健康人相比较,当患有抑郁障碍时,HPA轴的活动明显增强[58]。HPA 轴失调将增加老人的负性情绪[59]且年龄增长对老年抑郁患者的HPA轴功能呈现线性影响趋势,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HPA轴更容易受到影响[58,60]。 研究发现:通过每周 4次的太极拳练习不仅可以减轻中老男性的抑郁症状,且可改善老年男性HPA轴的异常功能活动[61]。另一项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可以降低被试者HPA轴异常所导致的皮质醇水平升高[62],帮助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恢复HPA轴的功能平衡,以达到延缓老年抑郁障碍的作用[60,63]。

从免疫反应的角度,有学说提出抑郁障碍也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炎症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和C-反应蛋白等)水平的升高[64]。进一步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可以改变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谷氨酸和血清素等)的产生和代谢,而这些神经递质与情绪调控密切相关[65]。炎性因子甚至还可以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当炎性因子发生氧化应激时,可以进一步影响情绪调控的相关脑区,如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等[66],进而加重抑郁症的严重程度。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免疫代谢反应,C-反应蛋白水平随太极拳的练习时间而发生明显变化[67]。 Robins 等[68]通过为期 8 周的太极拳练习,结果显示太极拳有助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4等,表明练习太极拳可以进一步影响炎性反应标志物,从而增强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以缓解老年抑郁的严重程度[69]。

3.3 传统医学对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认识《黄帝内经》中认为“七情失调”为郁证致病的主要因素。由情志因素所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的疾病,统称为狭义的“郁证”,主要强调“情志致郁”,并且与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70]。《素问·举痛论》中“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此为“情志致郁”的观点,将情志因素视为导致郁证的重要原因,认为情志异常的表现,可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脏腑气血失衡。而练习太极拳可以畅达气机,调整气血运行,促进七情和合,调畅神机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心理状态[71]。

中医学认为“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气机郁滞与“七情失调”密不可分。而太极拳精神内收、凝神静气的作用恰好可以达到平衡阴阳、调理七情的作用,配合肢体运动,激发阳气,推动气机运转,从而达到改善抑郁的效果[72]。

太极拳作为中医传统康复方法之一,其以意领气,以腰为轴,以气运身,通过全身十二经脉使气血遍布周身,通达四肢,实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开郁散结的功能,从而实现调节情志的功效[73-75]。

4 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研究的不足与解决方案

目前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 现有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多为单中心研究[76];② 缺乏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远期效应观察;③ 目前缺乏其他有氧运动作为阳性对照的研究,难以明确太极拳中非运动成分对老年抑郁障碍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对临床试验质量的控制,以获取高级别的太极拳干预老年抑郁障碍的循证证据,如采用评价者盲和统计者盲的方式以避免研究的主观偏向,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试验,采用随访观察其远期效应,采用与太极拳同等运动剂量的其他有氧运动作为阳性对照以进一步观察其非运动成分的效果。

综上所述,规律持续的太极拳运动可防治老年抑郁障碍,并对老年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交际、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有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太极拳障碍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跟踪导练(四)2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