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anz入路与S-P入路治疗PipkinⅠ和Ⅱ型股骨头骨折的对比分析

2019-03-23陈锐雄陈旭狮黄玉良巫红波邬哲慧刘志彬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骨化入路股骨头

陈锐雄,陈旭狮,黄 勇,黄玉良,巫红波,邬哲慧,刘志彬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是由高能损伤引起外科急症[1-2],其典型的受伤原因是交通事故中车辆仪表板撞击致伤[3],强大的初始暴力造成的髋关节损伤以及继发的创伤性关节炎、早期股骨头坏死和异位骨化将严重限制患者的髋关节活动,造成患者预后不佳。在临床中常用Pipkin分型系统对股骨头骨折进行分类,对于PipkinⅠ型及Ⅱ型骨折,尤其是青壮年患者,保留髋关节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仍然是治疗该类骨折的首要选择,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所有骨块,恢复髋关节稳定性,避免或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是治疗Pipkin骨折需把握的要点[4]。目前以Smith-Peterson为代表的前路手术是治疗PipkinⅠ型及Ⅱ型骨折主流选择,然而近年来以大转子截骨为特点的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即Ganz入路逐步运用于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本次研究回顾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博罗县杨桥卫生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以来的Pipkin骨折病例,比较分析Ganz与S-P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病率,评估两种手术入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29例,采用Ganz入路12例,S-P入路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及Pipkin骨折构成比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相关内容均已充分告知患者,征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伦理编号:LLWZ201901A)。见表1。

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明确外伤史,经X线片、CT检查、详细查体确诊为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无危及生命的颅脑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伤后2周内的一期手术。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合并严重脏器损伤不能耐受手术;PipkinⅢ、Ⅳ型股骨头骨折;髋关节复位时间>24h;采用K-L等其他手术入路;随访时间<12个月。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术前处置

入院后详细询问创伤史,仔细查体,注意下肢是否短缩、内收、内旋,检查患者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急诊行X线片及CT检查,明确骨折位置及大小。手术室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再次行X线片及CT检查,评估骨折块移位情况,并给予胫骨结节牵引。对于难以闭合复位患者,应手术切开复位,避免医源性股骨颈骨折,加重损伤。

4手术方法

Ganz入路:以大转子后方为中心,作后外侧纵向切口,长12~16cm,钝性分离臀大肌,显露臀中肌及股外侧肌,触摸股外侧肌骨嵴,用摆锯从大转子后方向远端截骨,注意截骨片厚度不超过1.5cm,以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分支,截骨片上保留臀中肌和股外侧肌附着点,将截骨片及肌腱附着点一起向前方翻转;部分分离臀小肌,暴露关节囊,从股骨颈前方起Z型切开关节囊,松解圆韧带,屈髋,内收外旋股骨,使股骨头完全脱位。

S-P入路:从髂嵴前半部分向髂前上嵴作纵向切口,并沿切口弧形向下,延长约10cm,沿阔筋膜肌内侧切开深筋膜,牵开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暴露股直肌和臀中肌,结扎旋股外动脉分支,从髂前上棘和髋臼上分离股直肌,并向内牵开,暴露关节囊,纵向切开,松解圆韧带,外旋下肢使得髋关节脱位。探查关节腔有无游离骨片,清除骨折断面的血块,将骨折片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视情况用2~3枚加压螺钉坚强固定,并做埋头处理,尽量不切除骨片;而后复位髋关节,大转子截骨片,以2枚3.5mm螺钉固定,冲洗关节腔,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注意关节囊缝合不要过紧以保护股骨头血运。

5术后管理

术前给予头孢呋辛钠(意大利Esseti Farmaceutici S.r.l,注册证号H20080467,0.75g/瓶)预防感染,静脉滴注,1.5g/d。术后24h内再次静滴头孢呋辛钠1.5g,12h/次;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24,0.2mL:5000IU×10支)预防下肢血栓,皮下注射,0.2mL/d,每次5000IU;复查髋关节X线片及CT,评估复位效果;给予吲哚美辛肠溶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0701,25mg×100s)预防异位骨化,口服,每次25mg,3次/d。术后48h,引流量<50mL/d,拔除引流管;术后继续胫骨结节牵引4周,其间嘱患者行下肢肌肉锻炼,主动或被动活动髋关节,避免关节僵化;术后6周拄双拐下地不负重,3个月后根据康复情况,逐步负重至正常行走。

6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计算术中出血量(术中负压吸引量-冲洗液量+术前术后敷料称重差值)[5-6],术后48h常规复查血常规及全下肢多普勒超声,计算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差值ΔHGB,得到手术前至术后2d血红蛋白下降值,此指标可评估两种手术入路的总失血量,术后1、3个月复查,行X线片及CT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有无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及截骨片的延迟愈合(>3个月)。根据Thompson-epstein评分标准[7],对髋关节影像学及功能进行评估,此后每隔3个月复查1次,取末次Thompson-epstein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

7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Pipkin骨折构成比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ΔHGB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进行均数比较,Thompson-epstein评分优良率采用卡方检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由于样本量<40,且有理论频数<1,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所有患者骨折内固定复位成功,Ganz组和S-P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nz组与S-P组ΔHGB分别为(17.01±4.18)g/L、(11.35±4.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Thompson-epstein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Ganz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0%,S-P组为29.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nz组未出现股骨头坏死, S-P组出现1例股骨头坏死,经MRI诊断为ⅠA期(Steinberg分型),两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nz组有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S-P组有1例异位骨化,且均为不影响功能的Brooker I级,两组异位骨化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nz组出现1例截骨片延迟愈合,见表3。

典型病例见图1。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末次随访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图1患者男性,15岁,交通事故致左股骨头骨折伴脱位(PipkinⅠ)。a.术前双髋关节正位片提示髋关节脱位,可见骨折块;b、c.行Ganz入路,术后24周X线片提示股骨头及截骨面愈合良好,无坏死征象

讨 论

髋关节后脱位的患者中有4%~17%合并股骨头骨折[8-10];发生脱位时,髋关节的位置对于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当髋关节屈曲内收时,单纯后脱位可能性大,而当髋关节偏向外展时,轴向应力会造成股骨头或髋臼后壁的剪切,易形成骨折[3,9]。对于该类骨折,Pipkin分型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骨折分型系统。研究表明,除了位移<2mm的PipkinⅠ型骨折外, Pipkin骨折均应手术治疗[4,12-13]。在临床中,即使PipkinⅠ型骨折的位移不大,但仅通过手法复位和牵引,难以使骨折块移位<2mm,即使达到,这种复位状态也难以持续存在。因此,除了年龄偏大,活动水平不高,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不能耐受手术外,笔者认为PipkinⅠ型骨折均有手术适应证。

Pipkin骨折手术的常规入路主要有Smith-Petersen入路(前侧入路)、Kocher-Langenbeck(后侧入路)及Ganz入路。以往由于对髋关节血供的认识有限,S-P入路被认为会损害股骨头残余血供,因此以往的Pipkin骨折多采用K-L入路[14-16]。Gautier等[17]对股骨头血供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旋股内侧动脉对股骨头的血供起决定性作用。经典的S-P入路虽然切断并结扎旋股外侧动脉,但是并不会对股骨头的血供造成影响;而K-L入路由于对短外旋肌群的牵拉分离,往往会对走行在其中的旋股内侧动脉造成损伤,增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Stannard和Massè等[18-19]通过长时间观察随访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即K-L手术入路的患者其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S-P,这进一步验证了K-L入路对股骨头血供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并不推荐采用K-L入路治疗PipkinⅠ型和Ⅱ型骨折,本研究的病例也没有采用K-L入路。

S-P入路是一种经典的前侧入路,分别经过阔筋膜张肌、缝降肌浅层肌间隙和股直肌、臀中肌深层肌间隙,显露关节囊。由于股直肌反折头部分起于前关节囊,分离较为困难,往往需要切断股直肌起点。有研究报道采用改良的S-P入路,即不切断股直肌,直接牵开[13,20],由于PipkinⅠ型和Ⅱ型患者的骨折块往往向前下方移位,采用S-P入路可以达到良好的显露。多项研究也证明,通过S-P入路可以清晰地显露髋关节,有效治疗PipkinⅠ型和Ⅱ型骨折[21-23]。

在深入研究股骨头血供的基础上,Ganz提出一项划时代意义的手术技术[24],即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大转子截骨,松解外展肌群,完全脱位股骨头,使术者能够直视包括髋臼在内的整个髋关节,该技术的手术切口一般采用K-L入路的下半部分,因此手术入路也称改良K-L入路或Ganz入路。

相比于S-P入路,Ganz入路能够在不损伤股骨头血运的前提下,提供更加开阔的手术视野、更加宽广的手术空间和更加便捷的手术操作,而S-P入路的解剖路径决定了其对髋关节的显露是有限的,理论上,Ganz入路要比常规的S-P入路更具优势。结合本次研究,笔者发现Ganz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均与S-P组相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而在ΔHGB这一项上,Ganz组要高于S-P组。在本研究中,ΔHGB患者从手术开始到术后48h丢失血红蛋白的总量,包括术中的显性出血以及术中及术后的隐性失血。在术中出血几乎相同的情况下,笔者认为Ganz组患者的隐性失血要高于S-P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在S-P组中由于结扎旋股外侧动脉,电凝术中出血点,术中及术后关节内出血较少;而Ganz手术对大转子截骨后,骨面持续渗血,造成术后隐性失血的增加。

研究表明,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性骨关节炎、异位骨化是影响股骨头骨折预后的主要并发症[25-27]。本研究根据Thompson-epstein评分标准对随访病例进行髋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评分优良率差异较小,即两种手术入路术后疗效相似,同时影像学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均出现异位骨化现象,MRI检查也诊断出1例股骨头早期坏死的病例,该患者为PipkinⅡ骨折,手术采用S-P入路,对两组异位骨化和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没有得到有统计学差异的阳性结果。Giannoudis等[28]对11篇文章共计153例股骨头骨折病例的资料进行系统评价,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显示Ganz入路和S-P入路术后股骨头坏死和异位骨化的发病率相似(股骨头坏死:8.3%vs. 5.3%;异位骨化47.2%vs. 44.7%),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Ganz组有1例患者出现了截骨片的延迟愈合。通过大转子截骨,Ganz入路巧妙地保留了臀中肌和股外侧肌的止点,避免了对肌肉血管的损伤和后期的外展无力,但是截骨片之间骨愈合所需时间较长,且天然地存在不愈合的可能。Ganz等[24]总结分析了213例髋关节外科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道了3例截骨片不愈合的患者(1.5%)。Gavaskar和Tummala[29]的前瞻性试验报道了1例大转子痛性滑囊炎的患者,在取出固定钉后,患者的症状消除。Beaulé等[30]则将截骨片延迟愈合归因于螺钉的直径与术者的手术操作,为了预防截骨片延迟愈合,在手术操作时应尽量采用摆锯一次成形,同时应选用直径在3.5mm以上螺钉,术后发现愈合不良,应及时采取措施,促进愈合。

综上, S-P入路和Ganz入路均能充分暴露术野,有效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两种入路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Ganz入路隐性失血较多,且存在截骨片延迟愈合的风险。

猜你喜欢

骨化入路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SPECT-CT评价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