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期间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3-23罗继红
罗继红
(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湖北 襄阳 441000)
急诊输液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病情种类多、患者人数多、病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患者心态较差等,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且容易发生不良事件[1]。本文将对急诊输液期间护理干预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6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急诊入院,进行输液治疗,患者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正常,无精神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心肺疾病等。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4.01±8.09)岁 。对照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4.08±8.12)岁 。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输液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健康教育:急诊输液期间应对患者全程健康教育,输液前,应详细讲解输液药物、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病情严重程度 ,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案及预期效果;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对患者不了解的内容再次讲解,同时告知患者自我护理方法;(2)心理护理:充分利用护患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性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焦虑、恐惧等情绪;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制度,使患者感受到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的安全感;(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了解各类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并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3 评价标准
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价患者对疾病不确定程度[2],总分125分,分数与不确定感呈正相关。采取模糊数字评分法评价患者舒适度,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使用SAS、SDS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3],SAS>50分,SDS>53分,表明存在焦虑、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舒适度、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由于人流量大、疾病种类较多,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部分患者由于起病较急,对疾病缺乏了解,容易陷入急躁、担忧、恐惧等情绪,并容易出现护患纠纷。为提高急诊输液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应对患者采取积极的、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疾病不确定感 舒适度 SAS SDS观察组 31 43.25±7.26 9.02±0.3434.47±5.8342.31±4.58对照组 31 55.38±11.35 7.12±0.7347.46±6.2751.01±5.94 t -- -5.013 13.136 -8.448 -6.458 P -- <0.05 <0.05 <0.05 <0.0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舒适度、SAS评分、SD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采取护理干预后,急诊输液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减轻,舒适度提高,且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保持微笑服务,避免态度严厉给患者留下不耐烦、敷衍的影响,甚至引起患者厌恶感、抵触心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保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尽量使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注意非语言的运用,例如眼神直视、赞扬手势、抚慰动作等,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优化护理细节,在各项操作前,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及后续操作流程,嘱咐患者放松精神,使患者感受到精心的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输液室摆放疾病预防或保健宣传手册,供患者阅读。讲解输液安排、药品作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切忌自己处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确保插针准确性,避免反复插针增加患者痛苦,对于低龄患者或恐惧针刺患者,应注意使用鼓励性语言引导。输液结束后,应告知患者下次输液时间,并嘱咐患者饮食注意事项,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体贴。
综上所述,对急诊输液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应用效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