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古城梁遗址周边的辽金墓葬
2019-03-23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一、发掘概况
2007年,为配合内蒙古兴托(兴和——托县)运煤重载高速公路凉城段的基本建设工作,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凉城县的古城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遗址位于凉城县厢黄地乡半坡村西部丘陵之上,东北距凉城县城约10 公里,遗址东部进入半坡村内,西北距古城梁村约500米(图一)。对该遗址发掘的过程中,对发掘区周边进行了调查,于遗址周边地区发现三座墓葬,遗址发掘完成后对墓葬进行了清理。
古城梁遗址为一处辽金时期的普通村落遗址,2007年由于配合基本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工作。当时发掘有房址和灰坑遗存,其中房址为曲尺状的火炕。出土遗物为典型的辽金时期兽面纹瓦当及山西、河南等窑口的瓷器。而发现的3 座墓葬位于发掘区的西部临近冲沟断面处,之间皆相距不过10 米(图一)。因破坏严重,现仅将墓葬形制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二、墓葬介绍
M1 平面基本呈圆角方形砖室墓,墓道向南,约193°。墓口距离地表约80 厘米。墓道位于墓室西壁正中,距离南、北壁约75 厘米。墓道残,长度不明。可知宽约110 厘米,距离墓室开口约122 厘米。墓室长256、宽252、深274 厘米。墓道与墓室垂直,墓室保存不佳,墓壁四壁均有砌砖,但大多残缺不全。东、南壁尚可见到砌砖,一至六层不等,北壁东北角残存,西壁则基本不存,仅在墓道口部残存砌砖。砌砖与墓壁间存有约0.5 厘米厚的白泥。墓室底部未见铺砌砖块,为生土底,较为平整,从墓道处至墓室内部略微有所下斜。墓主人人骨凌乱,应为双人合葬墓。墓主人为东西向放置,南侧人骨保存略好,呈仰身直肢葬,肋骨及盆骨等不存,上肢骨移位,下肢骨较为完整。北侧人骨较差,下颌骨与头骨分离。未见任何随葬品,墓葬破坏严重(图二)。
M2 竖穴土坑长方形砖室墓,方向0°。墓道与墓室为同时修建而成,至底部墓道与墓室间形成台阶状分隔,墓室较墓道略深。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基本成圆角长方形,长120、宽105~110 厘米,墓道底部呈平底,较为平整,深130厘米。墓室也呈圆角长方形,长250、宽110 厘米,墓室底部平坦,深150 厘米。墓砖保存不佳,仅在墓室西壁处残存长约85、高60厘米的九层砖壁。墓壁与砌砖间填有一层厚约8 厘米的白膏泥。人骨保存较差,仅存头骨及部分上肢骨,头骨偏离原位,呈东西向。墓室不见随葬品且墓室砌砖也被破坏(图三)。
M3 梯形斜坡式墓道圆角长方形砖室墓,墓向186°。墓道与墓室垂直。墓道大致呈梯形,墓道口南略偏西。南部略窄,至北部逐渐变宽。墓道长250、宽46~72、深0~120 厘米。墓室长246、宽184、深132 厘米,中部靠近墓道口部的西南角和东南角呈圆弧状,内壁东北角和西北角则较为平直。墓室底部及四壁皆砖砌,形成四壁约170 厘米见方的砖砌墓室。墓室底部为长及宽约20 厘米、厚约5 厘米的方砖错缝平铺而成,共七排。东、西距离生土墓壁约10 厘米,用长约20、宽12、厚4 厘米的长条砖围砌。四壁为长条砖层层错缝垒砌而成,东、西壁保存较好,可见有青砖浮雕的斗拱结构,大体呈一斗三升式,结构较为简单。墓道口进入墓室处留有宽约34 厘米,长与墓室相同的生土底,呈斜坡状。北壁因砌砖破坏,露出生土壁与砖砌墓壁内壁之间的填土,生土壁与砖砌墓壁宽约44 厘米。该墓葬为双人合葬墓,人骨凌乱不全,仅存头骨及大的四肢骨。但大体可判定为头向东,南侧墓主人位于中部,北侧墓主人头骨紧挨砖室北壁,墓底铺砖局部破坏,破坏处可见零散人骨(图四)。
三、小 结
三座墓葬皆被早期盗扰过,均未见任何随葬品。M2 墓葬形制最为简单,为竖穴土坑式砖室墓葬。M3最为复杂,为带斜坡状墓道长方形砖室墓,顶部及四壁均遭到破坏,内壁保存较好,东壁上可见残存的砖雕斗拱结构,清理墓室内的残砖时,发现有雕刻灯擎的残片。M1 墓道破坏不见,但可见墓道亦朝向南,墓壁砌砖大多不存,但从墓葬形制来看,大体与M3相近,且两者皆应为双人合葬墓。
因发掘的3 座墓葬均不见遗物,所以其年代根据墓葬形制来看,墓葬南向,砖室结构的墓壁砖雕有斗拱及灯擎等情况与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五代至辽金时期的砖室墓葬结构相近,砖雕仿木结构墓葬曾在清水河县塔儿梁壁画墓①中可见。目前从内蒙古地区发现的辽金时期砖室墓来看,圆形穹窿顶居多,另外可见六角形及八角形者,方形则较为少见。而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方形墓葬多为石室墓葬,如巴林右旗乌珠日墓②、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墓葬③等,此为契丹中小型平民墓葬多见。根据考古发现,这种方形砖室墓葬在内蒙古地区见于赤峰市林西县土庙子村金代墓葬④、敖汉旗娘娘庙墓葬⑤等。林西县土庙子金代墓葬为长方形砖室墓,青砖砌筑墓室四壁,券顶。墓室底部用青砖铺成。在墓室北部用青砖砌成长方形尸床,墓主人头东脚西,为仰身直肢葬。这些墓葬结构和葬式都与古城梁M3 相近。敖汉旗娘娘庙墓葬即是非常规整的方形砖室墓,为双人合葬且头向东,与古城梁M1、M3 都相近,只是未见砖雕结构。而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铁匠营子砖厂辽墓为八角形砖室墓,发现有仿木结构的精美砖雕⑥,时代定为辽代晚期。
据对金代墓葬的专门研究,认为金代的砖室墓平面形制以方形为主,另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室内有土筑、砖筑或石筑的棺床⑦。而且方形砖室仿木结构在内蒙古东部、沈阳、吉林、河北等地区都有发现,一般来说,墓葬结构简单且随葬品较少⑧。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辽金时期墓葬发掘也不少,但大多为圆形及多角形,凉城县发现的古城梁方形砖雕墓除方形墓室外,还有砖雕的简易仿木结构,且根据以上墓葬材料的比较,时代当属于辽代晚期至金代早期。虽然墓葬遗留的信息较少,但也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辽金时期墓葬形制及葬俗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发 掘:孙金松 张清秀 刘志勇
执 笔:党 郁 孙金松 李亚新
绘 图:曹 荻 王 燕
注释
①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清水河塔尔梁五代壁画墓》,《文物》2012年4期。
②⑧朝格巴图 :《巴林右旗乌珠日山发现一座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1期。
③王建国、马俊山:《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辽墓 》,《内蒙古文物考古》1986年1期。
④索秀芬、李少兵:《林西县土庙子村金代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1期。
⑤邵国田:《敖汉旗娘娘庙辽代壁画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1期。
⑥赤峰市博物馆、宁城县文物管理所:《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铁匠营子砖厂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97年1期。
⑦卢青锋:《金代墓葬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