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媒体冲击大奖应在“小”上做“文章”
2019-03-22张志杰
张志杰
摘要:2018年11月2日,第28屆中国新闻奖正式揭晓,《西安晚报》文字系列作品“寻找‘最美女孩”荣膺二等奖。历年来,中央及省级媒体是中国新闻奖的“收割机”,地市级媒体很难分得一杯羹。在此次获奖的348件(含特等奖)作品中,地市级媒体作品共42件,占比12.1%。本文以西安晚报获奖作品的采写及参评过程,结合地市级媒体获奖情况,总结规律,以期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地市级媒体;获奖情况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131-03
一、“寻找‘最美女孩”系列作品采编及获奖过程2017年4月18日早8时许,在西安市经开区凤城七路与文景路十字,一位老人突发疾病晕倒。危急时刻,一名长发女孩不顾有呕吐物,跪地为老人做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其他人也纷纷伸出援手。这一温馨场面还被路人拍摄了下来。在长达4分29秒的视频中,长发女孩俯身为老人做人工呼吸30多次。
笔者通过微信朋友圈流传的视频了解到这一线索后,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走访目击者。笔者推测长发女孩很可能是医务工作者,还到附近的凤城医院、长安医院,边打探老人的情况边试图寻找长发女孩。遗憾的是,老人没能被救活的消息笔者打探到了,长发女孩的消息笔者却一无所获。幸运的是,当天笔者通过各种办法,先后联系上视频的拍摄者和在现场参与救人的一位市民。通过他们的讲述,再结合视频记录的内容,笔者认真完成了第一篇报道。
第一篇报道见报后,再加上视频的传播,此事引起社会关注,长发女孩获赞无数,很多网友将女孩称为“最美女孩”。长发女孩是谁?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与同事精心策划,开始了一场寻人“接力赛”:《美丽女孩你在哪?我们在找你》《“姑娘,这座城市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人”》《老人家属事发现场拉横幅寻找“最美”女孩 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一系列的报道,笔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对女孩敬意的同时,发动全城寻人。4天后,长发女孩终于有了消息,她的名字叫吴一帆。紧接着,后续报道先后被推出,市文明办也及时发声,对吴一帆的善举高度肯定。
紧接着,笔者与同事又开辟小栏目,面向广大市民征集线索,让他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温馨画面,把“正能量”一一挖掘出来。在随后20多天里,笔者与同事挖掘出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很多感人故事,用温情的笔触,一个一个娓娓道来。报道临近结束,笔者还邀请医疗专家走进社区,为居民普及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预防和急救知识,算是为这组报道划上圆满的句号。最终,牵动一座城的接力寻找完美落下帷幕。
2018年初,这组系列报道被推荐参加陕西新闻奖的评选,并如愿获奖。5月,该系列报道又被陕西省记协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中国新闻奖评选之严格从中可见一斑。
8月初,笔者与同事接到省记协通知: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指出该系列作品有一处错误,并将稿件退回。原来,在该系列作品中,有“在文景路与凤城七路十字上演感人一幕……”这样的表述,中国记协组织的评前审核指出“十字”应为“十字路口”,意指用词不准确。对此审核意见,笔者连夜请教专家,形成申诉意见,再通过省记协紧急呈送中国记协。幸运的是,申诉意见最终被采纳,作品得以继续参评并最终获奖。
二、地市级媒体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情况
笔者统计显示,在此次获奖的348件(含特等奖)作品中,地市级媒体作品共42件,占12.1%。其中,一等奖作品62件,地市级媒体作品有4件,占6.5%;二等奖作品98件,地市级媒体作品有9件,占9.2%;三等奖作品183件,地市级媒体作品有29件,占15.8%。与前两届相比,以上比例均有所下降。
长期以来,中国新闻奖一直被中央级甚至省级媒体垄断。与中央级以及省级媒体高屋建瓴、平台之大、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相比,地市级媒体没有这样的优势,也不具这样的平台。此次西安晚报也是时隔6年,再次有作品摘得中国新闻奖。包括该获奖作品在内,28年来,整个报社获此奖项的作品不过6件。由此可见,作为地市级媒体获此奖项的难度。
笔者认真分析此次获奖的42件地市级媒体作品,发现这些作品主要呈以下特点:
1.反映重大事件。对地市级媒体来说,这类新闻少之又少,如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抓住。比如《珠江晚报》文字消息《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荣获一等奖。港珠澳大桥可谓世界级工程,施工难度大,对港珠澳地区的交通和发展至关重要。该作品正是在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时,记者对大桥建设过程的探秘,事件重大;比如克拉玛依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消息《新疆玛湖地区发现全球最大砾岩油田》,报道的是全球第一大砾岩油田的发现,这是国家急需的一种稀缺资源,可为我国航天和军事工业提供丰富的油品原料,意义重大;比如二等奖作品《常州晚报》文字系列报道“三块地”,反映的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对全国具有导向性意义;比如《开封日报》文字通讯《焦裕禄干部学院的“三件宝”》,作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焦裕禄干部学院栽下的一棵泡桐树、为焦裕禄填写的一首词以及留下的一张收据讲故事,反映开封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儿。
2.反映时代主题。如今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主题。紧扣时代主题的新闻作品,也容易获奖。比如《宁波日报》文字系列作品《十四城纪行——探寻魅力“活化石”特别报道》,通过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探访海内外14座“古港古城”,反映“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拉萨晚报》文字通讯《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 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写的是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17年如一日,团结带领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突出的是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上饶广播电视台与江西广播电视台合作完成的广播专题《幸福王家“规矩”多》,围绕一个村庄的发展变化做“文章”,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一重大主题。
3.弘揚“正能量”。不管在任何时期,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都不过时,这类新闻素材也相对常见。作为地市级媒体,在报道此类新闻方面也有优势。如邯郸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系列《大爱让生命延续》,讲述一个朴实善良的80后年轻妈妈突发急病去世,家人遵照其生前遗愿,将器官捐出的大爱情怀;《新疆和田日报》的文字通讯《两袋玉米面 报恩半世纪》,记录的是一位汉族老人在20世纪70年代遇到困难,一位维吾尔族同胞接济了他和家人两袋玉米面,汉族老人为报答恩情,信守承诺,倾情付出全力报恩近半个世纪的动人场景。
4.以小见大。还有一些获奖作品表面上看写的是小事或个例,但是都反映了一定的主题。如《金华日报》文字通讯《我在中国社区矫正的日子》,借外国人在义乌的真实经历,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述了中国司法公正的大主题;《保山日报》的文字通讯作品《山邑“三问”》,通过记者扎实的采访和深入思考,展示的是山邑村在完善“股份合作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的探索;《湖州日报》文字消息《安吉九成村庄用上城市物业》,写的是安吉县在浙江省率先实施城市物业进农村措施,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反映的是对美丽乡村建设中难题的有效破解。
其实,不仅仅是第28届中国新闻奖地市级媒体获奖作品有这样的特点,笔者粗略分析第26届、27届中国新闻奖获情况,地市级媒体获奖作品几乎均呈以上特点。
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在“小”上做“文章”纵观地市级媒体获奖作品,“小新闻”占了大多数。仍以《西安晚报》获奖作品为例,街头救人之类的事情并不罕见,也经常见诸各类媒体的报道,但分析采访写作过程,笔者认为该作品能获奖并非偶然。
1.莫轻小事深度挖掘。接到这条新闻线索时,笔者并没有因为此类事件常见而轻视。其实,对该事件的报道,《西安晚报》并非独家,当时同城很多媒体都在采访此事,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当事人,甚至在当事人有了消息后,有媒体同行还抢先采访到了对方。但是多数媒体都止步于当事人被找到,唯独笔者与同事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趁热打铁,继续策划新闻栏目《寻找身边的感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正能量,从而避免了仅报道新闻事件本身的单薄。从采访写作到策划推进,每一个环节笔者与同事都认真对待,让这组报道不仅有了份量,也有了深度。
2.认真写作规避错误。长期以来,“无错不成报”的说法流传甚广,不少新闻工作者认为新闻作品出点小差错再所难免。但是,中国新闻奖评选非常严格。自2014年起,评选增加一道程序——在定评前,审核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内容包括有无错别字、有无多字或少字、有无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有无语法错误、有无常识性错误、有无重新制作,等等。一旦发现问题或错误,审核委员会便明确指出,并将审核意见与参评作品一并退回。
此次全国各级媒体参评的文字系列作品皆优秀之作,遗憾的是,不少作品在审核环节被淘汰“出局”。如《温州晚报》的“兰小草”系列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隐名埋姓的村医,每年都践行承诺,定期拿出2万元现金扶危助困,连续行善15年。直到这位村医因病去世,他的身份和名字才为外人知晓。该系列作品素材难得,亦属精品,由于被审核出有错别字,该系列作品最终折戟沉沙。《西安晚报》这组获奖作品,笔者与同事认真写作,坚决杜绝错误,这也是该作品能入围中国新闻奖的前提。
总之,中央及省级媒体因为平台高,作品多鸿篇巨制,立意多高屋建瓴,地市级媒体无法与之竞高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小”上做“文章”。一旦有好的新闻素材,要冲击中国新闻奖,地市级媒体除须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要增强策划意识,对作品要精心包装,对语言文字也要精雕细琢。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文件 记协发[2018]7号.
[责任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