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文字型网络新兴语的传播机制

2019-03-22许琳惠陈静茹孙叶琳

今传媒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播机制

许琳惠 陈静茹 孙叶琳

摘要:本文从语言模因论的视角探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模因是携带模因宿主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传播的信息表征,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通过解读当前文字型流行语,笔者发现其外在来源分为热点事件和网络综艺、节目这两种;其传播的内在因素包括模因载体的易学性、语言模因的能产性和存活时间长。

关键词:语言模因;网络新兴语;传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49-02

一、模因与语言模因

“Meme”一词肇始于1976年,道金斯在其出版的名为《自私的基因》的小册子中首度创用。道金斯创造这个词主要是用以说明文化进化的规律,他认为模因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遗传单位[1]。国内学者何自然最先首次把Meme译为“模因”。根据道金斯的观点,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2]。Blackmore(1999:43)将模因定义为“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的信息单位。”[3]语言模因是携带模因宿主意图,借助语言结构,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传播的信息表征。语言模因作为文化传播单位,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

二、强势语言模因与网络新兴语

传播性是模因形成的根本途径,语言要成为模因必须经过广泛传播。从传播力度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模因分为强势语言模因和弱势语言模因,只有那些传播面广、复制人数多、保真度高以及生命周期长的模因才可以成为强势模因,本文将以网络新兴语为例研究这些强势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海利根(Francis Hylighen)把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同化,呈现的模因能够被宿主注意——理解——接受;二是记忆,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否则就不能被称为模因;三是表达,模因必须由无形的记忆转化为能够感知到的有形体然后加以广泛传播;四是传输,模因的表达需要物质载体或媒介,它们具有一定稳定性可以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等[4]。

新兴语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迅速被复制、传播,可以被视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狭义上的网络新兴语是指网络上网民们约定俗成并广为流传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文将网络新兴语从形式表现上分为文字和图、文、动图结合的表情包两大类。

三、以当前流行的文字型流行语为例进行解读分析

(一)文字型新兴语、流行语传播的外在因素

当前的文字型流行语的外在来源有两种,分别为事件营销和热门网综。

1.事件营销

以“锦鲤”的兴起为例进行分析。“锦鲤”一词的兴起归因于外部因素,首先是相关背景事件的凸显度较高,其次是公共心理表达的需求度。在支付宝做活动期间,“锦鲤”一词成为全国热点,引发了民众关注,造成一定的轰动效应并获得了大众关注。在此背景事件中的标志语言就具有比日常语言更多成为语言模因的可能。同时,“锦鲤”的转发也代表着人们在某一方面对好运气的期盼,“锦鲤”成为“祈福”的另一种符号,满足了人们心理表达的需要。

2.热门网综

以“Skr”“土味情話”“真香”等热词的兴起为例。“Skr”“土味情话”“真香”等语言模因的兴起主要归因于外部两大因素,首先是大众传播媒体的感召度;其次是公共心理表达的需求度。信息时代,“Skr”“pick”“土味情话”“真香”“土味情话”来源于各大热门综艺节目,短视频、微信、微博等社交方式也为其兴起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互联网各大平台使得流行语传播范围更广,也为流行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情境,更易让人接受。其次“skr”一词则表现出人们对“时髦”“酷炫”的追逐心理;“土味情话”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让创作者产生智力优越感;“真香”既能满足自嘲,又能满足嘲他。沈忱宇、刘洁发现语言结构清晰易模仿,内涵风趣能引发网友情感共鸣的语言较易成为强势语言模因[5]。它反应自己或他人,在傲娇拒绝某事之后,又爱上这件事时诙谐的自嘲,使自己不陷入“前后不一”的尴尬境地。

(二)语言模因兴起的内部因素

在最近的网络新兴语中,“我可能xx了假x”“确认过眼神,我遇上XX的人”“XX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这类流行语同属于语言模因中表现型模因,这类语言模因有着相同的表现形式,内容却千变万化。

表现型模因的流行源自以下三个特性。

1.模因载体的易学性

“我可能xx了假x”在句式上属于固定结构,在传播当中这种简单、固定的句式往往容易得到复制。流行语“原来你是这样的XXX”当中,句式结构简单,“原来你是这样的”+“名词”,其中名词作为想表达观点和立场的对象。在传播过程中,句式得以稳定地进行传播而不发生变异,具有高保真度。“XX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这一句式结构简单,以“具体人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为基本结构,在以人名为内容的基础之上的变异,结构简单并获得大量传播。而由此衍生出来的“人名”+“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常被人们用在交际当中,表达出对事情本质的吐槽。

2.语言模因的能产性

“我可能xx了假x”在2017年期末考试期间,“我可能xx了假x”得以广泛传播,传播主体主要是即将参与期末考试的广大考生。“我可能xx了假x”这一流行语广泛衍生出“我可能上了假课”“我可能进了假的考场”“我可能划了假重点”“我可能拿了假试卷”“我可能考了假试”等语言模因,一时间在学生群体当中广泛流行,传达出对考试结果与复习结果(上课结果)之间落差的调侃。在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都可以看到这一流行语的广泛流传。“原来你是这样的XXX”流行语在传播当中,在形式上得以保留和复制,在内容上则衍生出各色各样的产物。比如“原来你是这样的吴秀波”“原来你是这样的海底捞”“原来你是这样的重庆”等。“XX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衍生出来的“人名”+“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常被人们用在各种交际当中,表达出对事情本质的吐槽。

3.语言模因存活时间长

从“我可能考了假试”到“我可能上了一个假班”“我可能养了一只假狗”“我可能买了一辆假车”等,“我可能xx了假x”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场景,同样的,“原来你是这样的XXX” “XX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也是如此,各个年龄群体的人都可以将它们使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交际的各个场景当中。其范围和含义的扩大,延长了这一网络流行语的生存寿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字型网络新兴语的流行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新兴语在社交媒体中的流行增加了其传播的范围,但实际上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在于其内在因素,即模因载体的易学性、语言模因的能产性和存活时间长。如果没有这些内在因素,文字型模因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逐渐从强势语言模因转变为弱势语言模因,从而逐渐消失。模因论为我们顺应社会的发展变迁,有目的地创造强势模因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何自然,陈新仁.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3]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99.

[4]Hylighen, Francis.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A].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 de Cybernetique,Namur)[C]. 199,8418-423.

[5]沈忱宇,刘洁.新媒体语言的模因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0):295-296.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传播机制
网络大电影的传播机制和营销策略研究
农村政策纵向扩散中的“悬浮”问题
基于微信公众号对招聘网站的网络口碑传播机制的探讨
互联网拓宽民间艺术的边界
全民新闻报道背景下互联网朋友圈谣言传播机制探讨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
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