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大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9-03-22夏莹邓安生
夏莹,邓安生
(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湖南怀化 418000)
1 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大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认识不到位,观念相对滞后。在欠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还在摸索探究过程中。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对社区教育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对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内容的理解不深刻;社会民众对社区教育更是缺乏认识,很多社区民众甚至都没听说过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关注度和参与度都较低。
(2)管理和运行机制不顺畅。在欠发达地区,一是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从而在社区教育推进中缺少政府支撑或支持力度不足,难以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二是各相关部门缺乏统筹协调。目前,在有些欠发达地区虽已建立相关的社区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但由于职责不明确,主导作用不明显,统筹力度不足,各相关部门又由于缺乏行政命令和政府统筹,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相互推诿。三是办学网络不健全。有些欠发达地区,基本已建立市(州)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学习中心四级社区教育办学体系,但这四级办学机构的职责定位不明确,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没有理顺,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制没有健全。另外,在少部分的经济较落后的市州甚至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四级办学网络体系。
(3)办学基础条件不足。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存在诸多不足:一是专用于社区教育的教学场地、基础设施设备欠缺。基层电大大多校舍面积不大,室外教学场地不足,室内教学的基础设施,比如多媒体教室、联网电脑、图书资料等都难以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二是师资队伍不健全。目前电大还是以开展学历教育为主,在社区教育师资配备上存在人员不足,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三是课程学习资源匮乏。电大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已形成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线下线上学习资源,但这并不完全适用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多门类,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必须适应教育对象。
(4)经费投入不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财政实力相对发达地区较薄弱,且政府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领域关注重点主要是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及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还未赢得政府足够的关注。因此,社区教育没有足够的且稳定的经费保障。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市州,政府投入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相对不足,其他渠道的经费筹措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电大在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难以大展拳脚,做大做强。
2 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大推进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究
(1)立足社区,培育社区教育示范点社区。社区教育的落脚点在社区,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基层电大要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必然与社区要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面对诸多客观条件制约,基层电大在推动社区教育初步阶段,可以先着眼于城区中心1或2个社区,培育为社区教育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首先,进行实地调查,考察走访。经过深入分析,选定1或2个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文化基础较好,政府关注度相对较高的社区,作为示范点社区。其次,了解预设的示范点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意愿和教育需求。通过对预设的示范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分析这个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现状,充分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学习需求,为今后社区教育活动赢得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认同和支持奠定基础。最后,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协调,开展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教育活动。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的基础上,要以需求为导向,在社区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最高、最感兴趣,学习需求较大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2)整合电大与社区的教育资源,保障示范点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常态化。欠发达地区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经费有限。鉴于此,电大在示范点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初期,经过对社区内成员的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在可承担的经费预算内,可选定几项社区居民学习需求较大,可参与人数较多的学习项目,例如:老年书画、健康养生、音乐舞蹈或其他学习项目。在确定社区教育项目内容后,电大要与社区加强沟通协调,整合电大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在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方面配备到位,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教学制度、教学质量考评制度等,建立有序规范的工作机制,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社区教育活动有序、正常的开展,确保每次的具体社区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而不是只存在于形式,使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常态化。
(3)开拓新的示范点社区教育学习项目,扩大示范点社区教育的辐射面。示范点社区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完善,社区教育活动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后,要利用媒体、网络平台、社区内的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做好宣传活动,在社区内营造深厚的社区教育氛围,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引导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对社区教育的关注,促使其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可以结合社区内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工作性质、特点、目标,开拓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社区教育项目,例如,协同卫计委开展卫生保健教育或幼儿家庭教育等,协同环保局开展环保教育,协同公安部门开展老年人防网络诈骗安全知识教育等,这样扩大了社区教育覆盖面和社会影响面,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反响。
(4)复制推广示范点的社区教育项目。总结示范点社区教育经验,在区域内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几个社区,将示范点的社区教育学习项目进行复制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要加强与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城区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主导力量。
(5)争取政府支持、推动社区教育由城区走向基层和农村。在社区教育项目推广到一定范围后,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后,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的支持,调动当地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对社区教育的领导组织力量,以行政手段明确各单位在社区教育中的工作职责,使社区教育涉及的相关部门、机构参与到社区教育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市(州)、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社区教育服务机构。实现社区教育由市区向其他县市区、由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覆盖。
(6)电大要及时转变角色,明确其在社区教育中的职责定位。社区教育在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加大后,开始由上而下推动时,电大要及时转变角色,明确好自身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定位。从过去社区教育的开拓者、实施者转变为社区教育研究者和指导者。
3 结语
基层电大想要在社区教育领域占领重要的一席之地,抓住开展社区教育的先机,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龙头单位和有效载体,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完全被动地“等、靠、要”政府支持,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自身的优势,开拓出一条适合当地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先以小成本投入、建立示范点,克服社区教育起步阶段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夯实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基础能力,为后期开展社区教育积累经验。再拓展示范点的辐射面,以点带面进行推广,扩大影响面,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再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形成合力实现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