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不当及其对策探索

2019-03-22李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管教成就子女

李鹰

(广州市海珠区客村小学,广州海珠 510300)

子女几乎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家长一直竭尽所能地想给自己的孩子留下更多的东西,让孩子过上更更高层次的生活。望女成凤与望子成龙几乎成为每个家长迫切的期望。然而,家长于教育孩子方面,通常把握不好分寸与尺度,通常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孩子需要怎样的呵护和爱。家长应当给孩子什么,怎样把握好教育尺寸,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关系到孩子的人生走向。所以,家长在教育管教孩子时需有足够的重视。

1 家长对子女教育管教过严或不当的危害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使得诸多家长采取了管教太严且不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通常会导致物极必反的情况出现,下面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对管教过严或不当产生的危害进行思考。“你要干什么?你再这样我就……”一阵尖锐的呵斥声划破了新生入学家长会的宁静。站在讲台的我伸长脖子去望,只看到了一个老人家,却望不到被训的小朋友。那是因为陪这个老人家开会的孙子(女)蜷在老人旁边坐着,这种情景不由让我地心头一紧,同时也有点疑惑:一般新生家长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入学家长会,可为什么这个小朋友的父母却没来呢?经过了解才知道那个在家长会上公开叫嚣的外婆居然是一位退休教师。小朋友的父母都是高级白领,沟通起来非常通情达理。可是当天因为工作特别忙,所以就委托外婆来开新生入学家长会。随着开学和小雷同学相处后的几个月,我看到的是:在那么严厉的外婆管理和明事理的父母管教下,小雷同学非但不乖巧,反而不拘小节——衣服邋邋遢遢,书写特别马虎,甚至是桀骜不驯的。外婆的严厉在小雷那里没起任何作用,父母的明事理在小朋友那里也没什么反应。我不禁心里有了一些担心:严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小朋友越来越叛逆,甚至是作对。

1.1 对家长高期望不满,出现对抗的心理

从上述故事看出,家长过高的期望其子女的反应是选择对抗与抵触的心态。若是孩子小时因为自身太弱小对家长的命令与要求无法有所抗拒与选择,那么当子女至自我的意识比之前明显提高的青春期时,便会主动地做出选择。对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太过的不当的管教教育,被逼至墙角的子女,通常是反抗家长,事事和家长对着干,出现叛逆的情况。对于家长提出的一些要求,有时会消极抵触、阳奉阴违,有时会对抗与忤逆家长,更甚的是出现过激言行而刺激到家长,进而导致亲子间出现冲突,使亲子间存在的感情有所恶化。

1.2 适当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

子女对自身评价主要的来源就是家长的期望和评价。家长的期望和评价,就像标杆一样,使子女对自身成就和行为有所衡量。若子女跳一跳便可摘到果子的时候,便会自觉往着此目标所努力,会对成就感有所体验。相反,若家长不切实际设置过高的标杆时,子女感觉自身无法达至标杆要求,一次一次地努力跳起也无法跨越,经过多次失败,仍无法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便会使其陷至无助的感觉境地当中。此无助感会摧毁子女自信,使其认为就算自身再努力也无法做好,子女便会产生自卑、无助及消沉等情绪,进而开始逃避,最终还会丧失尝试的勇气,开始自我放弃。通常期望值过高的家长均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失败,若对子女作为不满意时,一般会用批评、施压甚至是打骂等方式来教育孩子,进而导致子女更加悲伤、抑郁及无助,因长期消极的情绪影响而无法自拔,在心理上出现障碍。

1.3 压力太大会压跑子女成就的需要

经部分数据信息能得出如此结论:若压力越低,则成就的需要就会越高。若相反,则成就的需要就会越低。推动子女发展自身潜能一个关键动力就是成就方面的需要,若无此需要,其潜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本人亦很难有着健康的人格。子女感受来自家长越大的压力,就则对学习就会越无胜任感,从而体验不到成功的感觉,成就方面的需要也将不会再是子女的需要。若子女无成就方面的需要和动机,那么便不会出现内驱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属于厌学的一个原因。

1.4 太高的期望导致子女产生焦虑

一般有着成就焦虑症状的子女会担心自身无法超越别人或是被他人而超越,所以情绪会时常处在紧张与不安的状态下,这主要是在成绩比较好的子女身上出现,为达到超越他人的要求,其必须经超越他人获得成就才能感受到欢快与安全。但并无常胜的将军,万一未达到相关的标准,那么对成绩就会不满意,对自我评价也会很低而不能原谅自己,进而在成就方面出现焦虑:烦躁易怒与焦虑不安等,更严重的会导致失眠与做噩梦及疲劳等。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会推动子女出现成就焦虑的情况。由于此类子女总处在和同学相互竞争的关系,所以若是未超越他人,便会嫉妒他人,并且还可能会出现仇视他人不希望他人好的心理。

1.5 达不到家长期望,出现内疚和自责的感觉

部分子女温顺乖巧并懂事听话,习惯听从家长命令,会将家长期望与要求编程自身的要求与期望,将家长的期望标准当成自己的行动标准,根据家长的标准处事,期望变成家长心目当中的好孩子。本来这属于好事,然而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要求太严,并追求理想中的完美,那么便会使得子女对自己太过苛刻与严格,自己制定部分与实际不相符的目标,给自己加以压力,万一其努力了也未达到自定目标的时候,便会出现相应的内疚感觉与自责的心理,更有甚者出现强迫型的人格。

2 家长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科学对策

经小雷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不能对孩子管教得太过严厉,但也不能太过包容,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

2.1 对子女加以用心的了解

就算是家长平时的工作过于繁忙,但是务必要抽出时间来和子女加以交流与沟通。部分家长经常是早出晚归,对子女在家或者是在学校的状况并不了解,唯有平时加强和子女交流,方可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子女才愿意和家长加以交流。若是经常沟通交流,就算孩子在行为上发生偏差,家长同样会及时找到正确指引的方向。

2.2 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刚入学的小朋友犹如一张白纸,你在它上面画上什么就是什么。与其以后花成倍的时间去改正和重画,不如一开始就把它画好,画正确。

2.3 耐心的倾听子女真实想法

子女的行为发生偏差的时候,家长务必要冷静并镇定的对待。由于部分子女对自己的错误有所不知,部分子女不知道怎样是错,家长若称职应先对子女真实的想法仔细加以倾听,再与子女一起想办法来对现实当中所存在的情况加以处理,并不能打骂子女,更不可将子女从家里赶出去。若是遇到较为特殊的情况,家长还应当学会原谅子女。

2.4 盛怒期间不可管教子女

家长处于极其愤怒的时候,必然不能够用理性的方法对子女加以管教教育。因此,若是当家长心情无法平静下来时,家长最好是先短时间离开,或者是去做其他的事情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如给亲朋好友打电话聊天或是听听轻音乐等。待自身真正平静下来之后,再去与子女好好沟通。

2.5 不应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

有的时候家长表现得太过心急,经常用自身都很难做到的标准对子女加以要求。家长应当知道,子女的年龄较小,存在固执、好动、遗忘等情况实属正常。若是家长对子女真的有相关要求,应务必对子女成长的情况加以思考,不可一直用放大镜方式来对待子女的种种表现。

2.6 让子女自身体验

若孩子总是无法将家长的话听到心里,那么则在确保安全与无不好后果的情况下,家长可让其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经自身真实的体验,子女会深刻地感受到家长一系列教导是何其关键与正确。

2.7 要真诚对待子女

部分家长和子女沟通交流时,经常喜欢用命令或是指责的口吻,这使子女很难接受。亲子间有效的沟通应当真诚无距离,家长可认真把自身担心或者是情绪给小加以解释,使孩子真正知道其行为使你很难过或者使你害怕与担心。

2.8 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父母的教育观念决定了孩子将来的眼界和发展方向。祖辈隔代教育不能替代父母的教育,年轻父母更容易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这对于孩子非常重要,因为与其和祖辈理念不同地互相抵消教育效果,不如自己多花些心思在孩子身上,避免成长中的遗憾。祖辈没义务帮你那么细致科学地教育孩子,反而是作为晚辈的我们应该是在养育自己孩子时多点体会父母当初养育自己的不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好教育自己孩子的工作,毕竟孩子是自己的,而祖父母精力是有限的。

3 结语

家长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信任和关爱,让其深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个体,家长在对子女管教教育当中切不可过于严厉,更不可随意地打骂孩子,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尊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把握好严与纵的尺度,使用合理方式教育孩子,切不可让教育走向两个极端,否则会矫枉过正造成物极必反的结果。

猜你喜欢

管教成就子女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了不起的成就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失恋“成就”的CEO
回顾五年成就
WHERE ARE WE GOING, DAD
管教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