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业胜任力提升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2019-03-22赵妮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胜任能力课程

赵妮娜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 315100)

当前,我国经济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不断的转型升级,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主题。[1]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在国家不断推出扶持政策的当下,大学生创业人数突飞猛进,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但是,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到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数。创业成功率如此低,固然有政策、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原因,但其自身的创业胜任力是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强化创新精神,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提高创造技能,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探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素质特征,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此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胜任力的内涵和构成

1.1 内涵

胜任力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McClelland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工作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他可以是特质、动机、态度和自我形象,也可以是某领域知识、价值观或行为技能等[2]。随后,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胜任力”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自观点。1993年查德勒和汉克斯将“胜任力”引入了创业领域,提出了“创业胜任力”,将其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属于创业的核心能力,且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了解掌控的加深而不断地强化[3]。国外有学者提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的能力综合,包括个性特质、知识及能力等特征,这些能力的获得受到家庭环境、培训教育、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学者提出除了识别市场机会、利用市场机会的能力,创业胜任力还包括整合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我国多位学者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研究,刘帮成等在《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一文中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界定;冯华、杜红在《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一文中提出了机会能力、关系能力、概念能力、组织能力、战略能力、承诺能力、学习能力、情绪能力八个创业胜任力的维度,认为创业胜利力表现为创业者识别并捕捉市场机会,评估所掌握或可获得的资源,并能够取得相应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4]。

综上所述,创业胜任力是在创业过程中促使创业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创业者不断地提升创业绩效,实现创业成功的个体特征。

1.2 构成要素

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是胜任力模型中比较典型的两种。冰山模型把胜任力分为水上和水下两个部分,水上的是外显的,比较容易观察和测评的特征,主要是知识、技能等表层特征,这些胜任力通过培训等比较容易获得;水下的是内隐的、潜在的,不容易被观察和测评的特征,包括价值观、特质、动机、内驱力、自我形象等,这些胜任力特征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在工作中取得优秀绩效的关键因素。洋葱模型把胜任力由内而外分为几个层次,处于核心层次的是动机和特质,后天习得的难度比较大,向外一层是价值观、态度、社会角色和自我概念,最外层是知识和技能,相对于核心层,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认为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是构成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四个维度。

创业品质是创业者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所具有的开创性的个性、意志、思想、观念和作风等[5],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风险控制意识等。

创业知识指创业者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主要包括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等。只有系统地掌握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才能更好地解决创业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创业的成功概率也才会更高。

创业能力是指在创业过程中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能力[6]。包括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心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的抗挫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包括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意志等。

2 胜任力视角下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之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创业教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在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构成、教学方式、实践平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不符。

2.1 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业教育实施的方向和标准,也是创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同时还是创业效果评价的导向[7]。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是创业工作的前提,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其目标应该定位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胜任力,把创业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让他们认识到创业是一种思考和行为方式,是一种品质的凝练和能力的提升。创业品质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但是,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创业知识讲解和能力传授,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真正教学目的,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就业指导,而没有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这便对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产生了误导,使其肤浅地认识创新,功利地看待创业,而无法正确地认知和思考创业。

2.2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完善

学生要实现创业,除了具备创业品质,还需要创业知识及能力。知识的获得需要识别市场需求的市场战略类课程,也需要提升产品市场领先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还需要持续运营企业为导向的综合管理类课程,同时需要法律课程、金融课程、心理素质训练课程等。纵观目前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在数量上比较少,设置零散,在体系上并不完善,知识结构单一,创业类课程基本是以通识课的形式存在,均是大众化的内容,融合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几乎没有,即使有专业课程也只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类课程、经营管理类课程改头换面,没有考虑学生的层次、专业背景,这种广谱试的课程教育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2.3 创业教育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融入真实的创业情境是高校创业教育所缺失的一个环节。首先创业课程较少涉及实践体验及实战模拟,导致创业教育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也更多的是理论传授,照本宣科,没有最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即使学生有创业的热情和意愿,但缺少创业的能力,很多人想要创业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创业,导致目前大学生创业率较低或者即使去尝试创业,但创业的成功率也比较低。

2.4 创业教育的师资结构不合理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比较特殊的实践型的课程,他对教师的知识、经验、实战性要求比较强,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不但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有实际的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但是,在目前高校中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很少具有创业经验,而主要是两类人在担任课程任务,一类是具有管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学生管理的兼课教师,这两类人的共同缺点是缺乏创业经历,无法把握创业教育的实质和精髓,他们的教学只是一种“纸上谈兵”,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学校也聘请了企业专家通过论坛、讲座、沙龙等形式来参与创业教育,但课时较少,也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2.5 创业教育的实践条件有待改善

实践基地是构成创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最好的平台,通过创建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实战训练,获得真实的创业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学生也对自己感兴趣且有市场发展前景、可行性高的项目深度挖掘,为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各高校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参差不齐,大部分学校虽都建立了校内外的实践基地,有些学校还设立了产业孵化园,但受政策、资金的影响,创业实践基地形同虚设,学生并没有真正利用实践基地,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3 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3.1 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业教育的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胜任力,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按照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侧重点,分层部署,分步实施。大一阶段学生刚进入新的环境,对创业教育不了解,还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这一阶段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抗挫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业大赛、创业兴趣小组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行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不断地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唤醒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创业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随时有可能失败,创业教育中就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把压力看成是动力,提高创业的自信心,以乐观态度看待创业中的种种困难。大二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创业所必需的知识体系,包括营销、项目运作、财务管理、金融税收、法律等,随着知识的加深,学校可以利用一些创业活动、创业项目去鼓励学生创业,如可以让学生入驻学校的创业孵化园,学校为其提供场地、资金,创业学生可以尝试成本低、成功率高的小型创业项目,也可以让学生参观合作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在这种尝试中,学生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大三阶段是创业技能培育的关键时期,和大二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更注重实践技能。学校应鼓励学生大胆创业,通过创业大赛,对学生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鼓励他们组建团队、及时给予创业指导和扶持资金,引入创业孵化园进行重点培育。

3.2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的开发上要紧紧围绕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从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四个维度来设置。一是注意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把创业的知识融入专业教育中,这样更有益于创业者对创业知识的掌握;二是要注意创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注意学科间的互动和沟通;三是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业者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创业的能力,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同时一定要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可以设置创业知识必修课、活动课程、创业实践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分层开展创业教育,使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毕业设计的撰写模式,强化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内容,把撰写创业计划书、调查报告、策划方案等作为毕业设计选项。

3.3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创业教育课程在授课时要明显的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努力做到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从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从知识讲授为主向体验式教学为主转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商业游戏、项目训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案例讲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也认识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这比传统的理论讲授要更有效。角色扮演是以创业故事为剧本,让学生根据剧本来扮演特定的角色,体验创业者的心情、创业过程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培养创业品质,学会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商业游戏法是指设计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如市场营销、新产品的开发、财务预算等,让体验者做出决策的过程,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动力,培养参与者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营造有凝聚力的团队氛围,这是创业活动中所必需的。项目训练法是让学生全程参与一个项目的过程,从项目论证到立项、实施、完结,全部由学生来组织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了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体验到其中的艰辛,创业胜任力在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3.4 优化创业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担任创业教育的老师很多缺乏创业经历,他们很难把商业游戏、角色扮演、项目训练等方式用于教学,师资力量的薄弱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迫在眉睫。一是立足于本校培养,加大对担任创业教育任务教师的培育力度,选派教师参加KAB、SYB等创业课程培训,同时鼓励他们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也可以鼓励教师自身创业,使其对创业有更真实的感受,更好地把创业经验传授给学生;二是加大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力度,可以引进一些具有创业经历或者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进入学校,组建创业师资队伍,形成优势互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三是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的兼职教师,通过固定课程、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企业运作的方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及创业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同时让他们担任指导教师,让创业团队的项目能够更加的落地。

3.5 开拓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培养具有创新品质、创新知识、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实践成才的热情,创业实践体系必不可少[8]。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通过这两中心开展团队心理辅导、拓展项目训练等,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创业胜任力,是其在今后的创业中更能如鱼得水;二是要真正的发挥学校创业孵化园的作用,学校的创业基地要给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在孵化园进行创业实践,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他们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心理得到准备;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合作双赢,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把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机会去接触企业,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猜你喜欢

胜任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