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名英译中的语言规范问题探讨

2019-03-22□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名音译意译

□梅 欢

中国地名英译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宋元时期;长期以来,由于翻译主体和翻译目的的不同,中国地名的英译方法也是各所差异。随着国家相关文件和法律的制定,中国地名英译逐渐倾向于采用汉语拼音方案。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专名(专有名词)和通名(通有名词)全部采用汉语拼音音译,还是专名音译、通名意译?

一、中国地名英译的语言规范问题探讨

(一)统一规范问题探讨。中国近代地名英译主要使用“威妥玛式”拼法和“旧邮电式”拼法。“威妥玛式”拼法是以Thomas Francis Wade命名,该人于1842年来到中国,在中国任外交官40多年。1867年他写出《语言自迩集》一书,创立了一套拼音系统,采用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比如,“北京”拼写为“Pei-ching”,“济南”拼写为“Chi-nan”,“广州”拼写为Kuang-chou等。“旧邮电式”拼法是在“威妥玛式”拼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6年春,在“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并统一使用。在民国时期,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依然采用“旧邮电式”拼法,比如,“北京”拼写为“Peking”,“济南”拼写为“Tsinan”,“广州”拼写为“Canton”。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呼吁世界范围内的地名应该得到统一,采用影响最为广泛的罗马(拉丁)字母拼写,以求达到一地一名的目的;也就是地名“单一罗马化”或者“国际罗马化”。1977年8月,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我国代表提出了“关于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国家语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97)。之后,197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和1984年的《拼写规则》等前后多个文件的下发以及2000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明确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中国地名“单一罗马化”,即使用汉语拼音书写中国地名,从提出到最终法律确立以及前后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得到认可。在中国地名英译时,“Amoy”(厦门)、“Swatow”(汕头)、“Chin-men”(金门)等字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逐步摒弃了近代使用的“威妥玛式”和“旧邮电式”拼法。地名的主要功能是指示和标识,地名可以有历史沿革,即同一个地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但应尽量避免同一个地方在同一时期还有多个名称,以免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同理,中国地名英译时,也应尽量避免同一个地名却出现多种版本译名的情况;否则,英语国家的人对中国地名的认知也是模糊不清。因此,针对中国地名英译领域,对于译名混乱或者人们长期争执不下的问题,国家有必要通过行政命令、法律诸如此类的方式进行统一规范起来。

(二)语言发展规范问题探讨。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单一罗马化”的标准之后,当进行中国地名英译时,却也出现许多疑问和问题。其中矛盾最突出的是,究竟采用专名和通名全部使用汉语拼音音译,还是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问题。专名和通名完全音译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保存汉语特色文化等。专名音译、通名意译则有利于沟通交流等。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词汇作为外来语直接进入西方国家语言系统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比如,“guanxi”(关系)、“geili”(给力)、“tuhao”(土豪)等已经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但这并不表明汉语词汇可以随意进入其他国家语言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如“guanxi”(关系)一词能够进入英语,更多是因为汉语里的“关系”一词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在英语语言系统中几乎找不到一个与之对应的英文词汇。“关系”一词表示在中国人情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特有的复杂关系。于是,英语国家人们便接受了这样一种表达。这是一种语言不断磨合,慢慢演化的过程。这时,这些词汇的英译自然可以直接用汉语拼音来进行。

可是,当中国地名(专名+通名)也要希望与“guanxi”(关系)这样的词一样,完全使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译的手段,显然是不妥的。汉语拼音只是中国顺应联合国的主张,进行中国地名“单一罗马化”而采用的一套拼写体系。汉语拼音本身则属于汉语语言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翻译。一般情况下,鉴于地名最明显的功能是标识和指示,故而地名的专名部分用汉语拼音直接表示出,即专名音译。而通名部分因英语中已经存在,诸如“XXXProvince”、“XXXDistrict”、“XXXRoad”、“XXXStreet”、“XXXSea”、“XXXLake”这样的统一的地名表达,中国地名的通名部分也要随之翻译成对应的英文词汇,即通名意译。如果单凭“单一罗马化”标准,让英语国家人们接受自己的语言中出现“XXXSheng”、“XXXQu”、“XXXLu”、“XXXJie”、“XXXHu”、“XXXHai”这样的词汇,不仅违背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不现实的。由此看来,这些地名中通名的汉语拼音“并不具备成为英语外来语的条件”(彭元芹,2013)。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要与该国相关的法律和规定相一致。在中国197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中,也规定“在各外语中地名的专名部分原则上音译,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通名部分(如省、市、自治区、江、河、湖、海等)采用意译。”但是,许多相反的论点也是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中找到依据,最常提及的是下列国家规定。

1980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的《城市街道名称汉语拼音拼写规则(草案)》中,专名通名全部使用汉语拼音,并在第六条规定中,示例为,“大川淀一巷Dachuandian 1-Xiang”、“八纬路8-WeiLu”等。

在颁发1984年的《拼写规则》的“通知”中,明确“凡过去关于汉语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定与此规则相矛盾的,均以此规则为准。”在《拼写规则》中,专名通名全部使用汉语拼音,规定中示例为,“大川淀一巷Dàchuāndiàn 1 Xiàng”、“西安Xi’ān”、“海南岛Hǎinán Dǎo”等。

在1987年的《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中,“对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这是我国地名标准化的一大进展。但近来发现有个别城市,在街道路牌上对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未采用汉语拼音,而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有的对地名通名部分不用汉语拼音而用英文译写,这种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作出的并经联合国通过的规定,……”。于是,得出结论:中国地名英译时,专名通名全部使用汉语拼音,进行完全音译。

实则不然,仔细辨析发现,在197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中,专名音译、通名意译是针对中国地名外译的。而1980年、1984年和1987年的规定,是要革除“威妥玛式”拼音、“旧邮电式”拼音等在汉语语言中的存在,着力明确只有汉语拼音才是汉语语言的一部分。1987年的规定中明确范围是我国的“个别城市,在街道路牌上”,而不是在对外翻译的地图等译文中。因此,这些规定是针对汉语语言本身的发展,不涉及中国地名外译。在进行中国地名外译时,应当采用专名音译、通名意译。

综上所述,中国地名英译本质是翻译,就必然涉及两种语言,即汉语和英语;因此要尊重两种语言各自的发展方向和语言发展规律。专名音译,采用汉语拼音拼写,符合汉语发展规范。通名意译,使用英文词汇书写,也符合英语语言发展规范。

二、结语

地名的本质属性是指位性,同一时期的某个地名不应出现多种译名,以免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因此,中国地名英译时,对于译名混乱或者人们长期争执不下的问题,国家有必要采取措施(比如取缔“威妥玛式”和“旧邮电式”拼法,把汉语拼音作为“单一罗马化”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中国地名英译时采用专名音译、通名意译,可以尊重各自语言发展的自然规范。

猜你喜欢

专名音译意译
名义摹状词理论及其反驳与辩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古籍专名数据库的构建与统计分析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专名问题的语言哲学、语用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