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2019-08-05赖锦湘王宝艳
□赖锦湘 王宝艳
一、引言
近年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生的高考成绩不够理想。为了更好开展教学,笔者对学院最近三年新生的入学成绩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2015~2017级学生高考成绩对比表
由表1得知,最近三年学生的入学成绩平均分数逐年递减,这种趋势不容乐观。从入学总成绩来看,平均成绩降幅大,每年降幅达13.6%。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数学成绩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2017级与2016级学生高考成绩相差很大,重心左移,平均成绩低14分,2017年的数学平均分数为46.53,相当于百分制的31分,即总体知识掌握率为31%。可见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学习精力等各方面都不容乐观,达到不改革不行的地步。
契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等。
二、主要目标
通过研究《高等数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将数学创新实验室、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平时教学结合在一起,融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可以排除教学时间、教学地点限制的弱点,应用数学实验——信息化手段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能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化、多元化、趣味化,提高学校的课程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
(一)教学分析。
1.确定课程内容。为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为专业服务的要求,今年,数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利用暑假时间采用走访企业、行业协会、毕业生座谈、兄弟院校征询、网络检索等方式深入开展课程建设调研,综合高职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且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知识,结合学院对《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改革,确定了本门课程对应各个专业所要求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重难点。
2.分析学生情况,确定信息化教学手段。本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工科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基本掌握了数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不够牢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也不够好。但他们具备了娴熟操作电脑、手机的能力,同时电脑与智能手机成为学生的标准配置,为网络化、移动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已经养成了使用APP进行各项学习、娱乐和互动交流的技能,为采用APP进行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可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包括:应用数学软件、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如易班网、蓝墨云、麦可思等)、网络课程资源、动画库、微课及相应二维码的制作、手机APP等。
(二)教学策略。学院已建立数学创新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操作过程,把数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借助电脑与Mathematic的功能,自己动手,去亲身体会和接触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各种的能力,如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会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普遍规律,逐步提高自己计算与数据处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在实验室中,充分利用Mathematic等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来完成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求解微分方程等常规的数学问题,同时,通过上机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在成功与失败中获得真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高等数学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模式为“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由教师引出问题,让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去做实验,采用小组或组织集体讨论,开展学习兴趣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依靠电脑新技术与Mathematic软件工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解决所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中获得各种亲身体验,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参与其中,实验要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且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团结互助原则,既要突出个人的操作能力,又要强化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数学实验一定要遵循导向性、生动性、实用性三原则。
在确定实验主题后,一个生动、实用、充满吸引力的主题引入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思路要明确清晰;设计的实验在程序上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和观察;引入过程要简洁、直接,能够快速进入到实验的主题。
数学实验教学形式应由实验时的具体情况所决定,可以分组,由2~5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也可以是个人自己进行分析研究,实验可以在学院建好的数学创新实验室里进行。第一,教师确定实验主题,即“问题”后,指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第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反思,拓展学生各种思维能力,这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协作、互助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去,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在实验临近结束时,提示学生猜想实验的可能结果,用数据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归纳和总结,归纳与猜想与讨论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常常相互融合。猜想是数学实验教学重要的一环,是实验的精华部分,猜想得出结论是数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决定性步骤。第四,指导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也可以举反例否定结论或证明结论,让学生彻底理解与掌握,得出的理想成果只有经过理论或实践证明才更容易让别人信服,这是对数学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验证”。在以上系列实验过程中完成了“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这样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现新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高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教学评价。具体分为三部分:第一,依靠网络课程平台在线测试的成绩(可在数学创新实验室中完成),包括预习资料和预习题目,比例为40%;第二,课堂的现场操作考核分数,包括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比例为30%;第三,课后考核,包括线上互动和进一步拓展资料,占30%。
四、条件保障
第一,自主开发的教材,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基础。第二,建立了数学建模实验室和数学创新实验室,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第三,建设了一系列的动画程序库和网络资源库。
五、实际成果、成效情况
2017年荣获2个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二等奖;作品《曲线的曲率》荣获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荣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主编《高等数学》教材在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等。
六、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数学实验课时占比少。传统数学教学,数学实验课时占比非常少,而学院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比较多,总学时又比较少,为完成专业系设定的教学计划内容及应付学生考试,教师几乎都没有时间进行数学实验教学。
(二)教师缺乏专业技能知识。开展数学实验,教师要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学院大多数数学教师对计算机知识比较薄弱,而开展数学实验需要利用较多计算机知识,且有时甚至还要利用程序设计知识;另一方面,开展数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数学知识与科研能力等,这就对教师自身要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资金匮乏。开展数学实验教学需要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支持,这就需要学院购买实验设备和软件技术,这样,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会给推广数学实验造成客观上的障碍和阻力。如今,值得兴奋的是,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飞迅发展,价格普遍下降,对建立数学教学实验室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也应克服困难,建立数学教学实验室,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让理论与实践能进一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