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三困生”心理状况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2019-03-22费志军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困生贫困生资助

费志军(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随着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校生人数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三困生”人数也呈明显增长。由于“三困生”心理问题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激增,因此,高校将“三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了重要的课题。

1 高校“三困生”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1.1 高校“三困生”概述

高校 “三困生”是指的包括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内,存在着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以及心理困惑等情况的高校学生的总称。高校“三困生”是高校学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是高校需要重视的学生群体之一。

1.2 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心理危机干预,在此处是指“三困生”遭受了重大生活事件或者长期的精神压力造成的一系列情绪失常以及轻生、自闭、行为障碍等情况时,针对“三困生”个人进行的一定的心理援助,有利于“三困生”摆脱心理危机的现状。以迅速、关联性、自信鼓励为主以及心理问题化处理等四大原则作为基本指导[1]。

2 高校“三困生”心理状况分析

2.1 乐观自立型

乐观自立型是高校“三困生”中的主流类型,“三困生”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属于此类型。此类型的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性格开朗,有足够的抗压能力也有正确的价值观,能正确妥善地处理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的事宜。此类的学生心理非常健康。

2.2 极度敏感型

极度敏感型,也是高校“三困生”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型。高校“三困生”由于在经济、学习或是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再加之教育的不当,导致了此类学生极度敏感,对于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做出过度的反应,是当下高校“三困生”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情况之一[2]。

2.3 严重自卑型

严重自卑型也较为常见于高校“三困生”中,由于学生自身家庭经济情况或者自己的学习状况不如人意的,加上价值观取向的畸化,当与同龄学生进行比较时,学生容易出现缺乏自信,显得自卑。

2.4 依赖懒惰型

依赖懒惰型多见于学习困难生,这种学生容易依赖家庭背景或者作弊手段对学习及生活应付了事。无法从大学生活中获得知识,只是虚度光阴。

2.5 消极麻木型

这类的高校“三困生”多数是由于其学习基础差,又缺乏足够的抗压能力,最终在几次挫折后就一蹶不振,甘愿在网吧虚耗光阴也不愿意好好学习生活。

2.6 抑郁封闭型

抑郁封闭型,是高校“三困生”中较为少见的一个类型。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交能力,且性格多为多愁善感型,当遇到问题时,不会向外寻求帮助,又不能妥善处理,积压在心中,久而久之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症情况。是六种心理类型中最为危险的一种。

3 高校“三困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

3.1 生活以及学习环境的变化

高校“三困生”心理健康状态容易发生问题的实际最容易发生在大一刚进校时。由于生活及学习环境的变化,部分“三困生”走出了原本的舒适圈,来到了新环境,未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能力,而显得格格不入。例如贫困生可能是由于大学的消费水平过高、学习困难生可能是因为教学环境的改变造成心理问题、心理困惑生可能是因为熟悉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适感造成的心理问题[3]。

3.2 资助或帮扶方式的不恰当

部分“三困生”中的贫困生存在着敏感、自卑的心理状况,而由于部分资助或帮扶方式,过于形式化,未能估计到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特点,从而造成部分“三困生”敏感、自卑的内心进一步受到伤害,继而演变成心理危机。因此,资助方式或帮扶方式的选择也必须要有所选择,要顾及“三困生”的心理状况特点。

3.3 对于自身困难的认知错误

部分“三困生”对于自身存在或面临的困难认知不足,对于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认知不足,造成了其不愿意向外求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三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很多的抑郁症就是在早期对于自身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认知不足所造成的。

3.4 自身消极价值观根深蒂固

部分“三困生”学生由于自身价值观的畸化,导致其不能够正确对待自身所面对的客观情况,感觉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最终导致自暴自弃,消极麻木、依赖懒惰[4],极易出现心理危机。

4 高校“三困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4.1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

高校辅导员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掌握是进行高校“三困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基础。高校辅导员教师应当对班级中的“三困生”多加关注,对每一个“三困生”的资料尽可能全面掌握。并及时地与“三困生”同学进行交流。做好心理沟通疏导工作,发挥好辅导员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线的沟通交流重任,促进高校“三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5]。

4.2 完善优化资助、激励或帮扶方式

针对部分高校资助、激励以及帮扶方式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进一步完善优化资助、激励或帮扶方式。要以人为本,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合适的手段与方法。要做好精确建档工作,确保“三困生”切实得到了资助、帮扶或激励。要强化奖学金及勤工俭学制度,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奋斗的方式获得经济补贴。此外,还要进一步发动社会群体对学生进行更多方位的资助与帮扶,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在这整个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是工作的核心。

4.3 建立网络式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大部分高校都有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虽然已经对一些主动求助的“三困生”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但是这都是属于需要学生主动求助的机构,因此远远不够。高校还应该更进一步地建立网络式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辅导员为第一线,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保障,对“三困生”心理调适、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三管齐下,帮助“三困生”维护好心理健康[6]。

4.4 针对不同情况的“三困生”开展相应的帮扶活动

对于高校“三困生”,恰当合适的帮扶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针对经济贫困生开展五心同行活动,发动工委、社会团体以及教师团体用爱心、耐心、细心、热心以及责任心对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同学进行帮扶,在一定进行物质支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自信心。而针对学习困难生开展师生同行活动,发动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等等与学生更多的交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重新建立对于学习的兴趣。而针对心理困惑生则开展心理家园活动,除了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点外,还可以发动退休老教师,设立“知心家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5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截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第一学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通过课堂的形式帮助学生更为理智客观地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建立一些基本的认知,并且帮助学生养成有困难要寻求帮助的基本观念,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裨益。高校要紧抓这门课的教学质量,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问题认知,防患于未然。

5 结语

近年来社会较为频发的“三困生”因心理健康所造成的一些恶性事件,为高校对于“三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敲响了警钟。高校应当在对于“三困生”资料全方面掌握、心理状况类型特点认知、心理危机成因的充分了解下,以先进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与学生的自身实际,实事求是,制定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高校“三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困生贫困生资助
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家困生的积极品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德困源于心困
——小学德困生现象及心理辅导策略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