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识教育的认知度调查分析
——以三亚学院为例
2019-03-22管玉梅
管玉梅
(三亚学院管理学院,海南三亚 572000)
自美国教授帕卡德 (A.S.Parkard)19世纪初首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在跨界人才和整合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大学因分科太过专门而导致知识被严重割裂的教育弊端越来越凸显,于是,利用通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视野和整合思维能力,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通识教育已引起中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已广泛成为中国大学的必修科目。三亚学院近两年也开始开设核心通识课程模块,从历史与文化、哲学与伦理、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科技与自然五个板块设置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开设出近100门核心通识课程。该研究就三亚学院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知度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相关数据能够帮助学校不断提高核心通识课程模块的教学质量。
1 研究设计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研究从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知晓度、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设计了10个主要题项来调查学生的通识教育认知度。问卷调查对象是三亚学院的在校生。在学校各个食堂门口,采用随机拦截方式,赠送小礼物吸引学生扫二维码进入问卷星的问卷调查页面,在移动网络上完成选项输入和提交。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信息478份,并直接使用问卷星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来做调查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知晓度分析
2.1.1 学生对学校核心通识课程板块设置情况的了解
关于“我们学校的核心通识课程板块设置有哪些”(多选),86.52%的学生选择了历史与文化,89.89%的学生选择了文学与艺术,92.34%的学生选择了经济与社会,67.42%的学生选择了科技与自然,56.38%的学生选择了哲学与伦理。从调查结果看出,多数学生对学校的通识课程板块设置情况比较了解,只有哲学与伦理、科技与自然板块的了解程度偏低,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相关板块的具体核心通识课程开设门数相对偏少,影响力或对学生的吸引力偏低。
2.1.2 学生对学校核心通识课程目标的了解
关于 “你了解学校设置核心通识课程的目的吗”,6.74%的学生非常了解,34.83%的学生比较了解,43.82%的学生一般,12.36%的学生不太了解,2.2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从调查结果看出,多半的学生对学校设置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了解,只是学校让上什么课选什么课就随大流照做。
2.2 态度分析
2.2.1 学生的通识教育必要性认知
关于 “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展通识教育”,认为有必要的学生占60.67%,选择无所谓的学生占20.22%,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占19.1%。从调查结果看出,六成以上的学生对学校开展通识教育持肯定态度。
2.2.2 学生的通识课程重要性认知
关于“你认为核心通识课重要吗”,认为重要的学生占42.7%,认为没有专业课重要的学生占32.58%,15.73%的学生选择没想过,4.49%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4.49%的认为完全不重要。从调查结果看出,多半的学生认为核心通识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或者不重要,对其重要性认知依然有待提升。
2.2.3 学生的通识课程获益认知
关于 “你认为核心通识课程能帮助你提升哪些素养”(多选),75.28%的学生选择了历史人文素养,70.79%的学生选择了艺术鉴赏能力,53.93%的学生选择了自然科学素养,70.79%的学生选择了社会经济视野。从调查结果看出,学生的核心通识课程获益感知中,自然科学素养提升感知相对低于其他三类。
2.2.4 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兴趣程度
关于 “你对学校目前开设的核心通识课程有兴趣吗”,17.98%的学生对多数课程觉得有兴趣,33.71%的学生对一半以上课程有兴趣,47.19%学生只对少数课程有兴趣,1.12%的学生对所有课程都没兴趣。从调查结果看出,有一半学生只对少数课程感兴趣,说明目前开设的多数核心通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一般。
2.3 行为分析
2.3.1 学生获取有关通识课程信息的渠道
关于“选通识选修课时,获取有关通识课程选择信息的渠道有哪些”(多选),31.46%的学生选择了学校选课指南,30.34%的学生选择了学长介绍,22.47%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建议,37.0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随便选,69.66%的学生选择了与室友好友等相约同门课,还有16.8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从调查结果看出,有近七成的学生选课时随大流,主要考虑和关系好的同学选修同门课,或者自己随便选,而学校的相关指导,教师建议和学长推荐都占比不高,且差异不太大,说明多数人对相关选课都不太重视。
2.3.2 学生选择通识课程的考量依据
关于“选择具体的通识选修课,你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49.44%的学生考虑是否与专业有关,76.4%的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33.71%的学生考虑授课老师水平,38.2%的学生考虑是否有用,13.48%的学生考虑其他因素。从调查结果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其次是是否与专业有关,教师授课水平等被考虑得相对较少。
2.3.3 学生的核心通识课堂表现
关于“对所选的通识课,你会怎么学习”,29.21%的学生会都比较认真听课,67.42%的学生对感兴趣的或有价值的课就认真听,3.37%的学生主要是为了混学分,都不认真听。从调查结果看出,近七成的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认真听,只有三成学生会比较认真听所有课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对三亚学院在校学生的通识教育认知度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关于知晓度情况,学生对学校的核心通识课程板块设置和具体选课情况都有普遍认知,但是对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普遍没有很深的认知和理解。
(2)关于态度情况,学生多数觉得通识课程没有专业课程重要,有一小半学生对通识课程持无所谓或不重视的态度,而且他们对自然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认知明显欠缺,对学校开设的多半通识课程都兴趣度不高。
(3)关于行为情况,多数学生的选课行为比较随意,听从多方建议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和选择通识课程的学生很少,而且多数学生上课只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吸收到的通识知识跟学生自己的知识面、视野和学习态度等因素高度相关,知识面宽、视野开阔、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获益会较多,而那些积极性不高,自己知识面窄,兴趣点少的学生在通识课上的收益就相对有限。
3.2 建议
根据实际调查得到的信息,为了提高通识教育质量,可以做如下尝试和改进:
(1)在新生入学教育或入门指导课程教育时,学校应该考虑在某些环节和板块增设通识教育理念宣传和学校通识教育模式介绍,让学生从入学后就树立通识学习意识,拓宽学科视野边界,从而增强学生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2)全面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模式,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变革、创新、跨界等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力,以适应社会变化对人才的需要。学生有了跨界思维能力,自然就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了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不能替代的。
(3)通过通识课老师授课技能比赛,授课风格展示等多种方式,并对通识课程授课教师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引导他们对通识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不断改革,提高通识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从而提升通识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全校招牌式通识课程和名牌授课教师,从而提升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品牌印象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