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舆情背景下“00后”大学生责任感研究

2019-03-22

关键词:责任感舆情媒介

陈 彬

(福建商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福州 35001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当代“00后”大学生表达看法、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晴雨表”,在高校网络舆情中频频出现的诸如情绪化、流言化、非理性化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这些网络舆论失范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00后”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加强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对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意义深远,高校要着力培育当代“0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领导权,形成良好的网络秩序,守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一、高校网络舆情相关概念

(一)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指的是“社会公众在网络这一公共空间对公共事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某些组织或个人带有公共性的话题等方面的具体事件而发表的情绪、意见、看法、态度、诉求的交汇和综合”[1]。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在高校这一特定而又特殊的环境应运而生以及不断变化的[2]。高校网络舆情主要体现于学生在网络平台对于发生在校园内的公共事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某一突发事件带有倾向性的引起的大范围的舆论。

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 + ”和“自媒体”等大数据数字信息化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了大众进行网络社交的重要媒介。当前的大学生多以“00后”为主流,他们作为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主要使用者,他们之间的交流往往通过各种新媒体、APP、社交软件或者自媒体软件传递信息,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以下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的形式多元化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校“00后”大学生更多地使用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以及快手等直播平台或渠道进行信息传播。网络平台为个人与他人或群体实现及时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可能,“00后”大学生可以从网络新媒介上快速吸收国际、国内和周边的热点事件,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能够引发大范围的社会性讨论,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载体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新特点。

2.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缺乏责任感

现阶段,高校网络舆情的主力军将向“00后”大学生靠近,其中这些“00后”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生活方式,他们热衷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以及各种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对社会热点、时事热点新闻等发表看法;时常转发评论或者参与抖音、快手等各时期较热门的自媒体视频软件。基于大数据自媒体时代网络匿名性的特征,使得“00后”大学生容易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发表一些非理性的观点,“00后”新一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感被无形中削弱,不仅减少了发表不良言论所带来的愧疚感,甚至避免承担法律责任后果,以及受到从众心理的作祟,他们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缺少甄别的能力和判断真伪的意识,出现盲目跟风式的转发和评论。

3.高校网络舆情客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

网络舆情是以现实社会事件为基础的,譬如,众多的网络舆情多是以民生或国家安全利益相关问题为载体的,这些事件经过不断的讨论和转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发酵成难以控制的网络舆情。在特定的高校环境中,网络舆情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除了与社会热点事件有关外,高校网络舆情中“00后”大学生谈论的更多的事件主要关乎日常起居后勤保障、评优评先等,和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网络舆情客体的类别多和范围广,导致高校舆情更具自发性与突发性。

4.高校网络舆情的“蝴蝶效应”论

最早提出“蝴蝶效应”论述的是来自美国的一个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该效应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巴西有一只蝴蝶挥动下翅膀,可以引发乃至影响整个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3]。这个理论反映出的是即使一个微小的动作或者细节都可以造成巨大影响的内在本质。高校网络舆情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很多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事件都是从大学生发布的一条朋友圈或者微博、拍摄的一条抖音视频开始的,都可以迅速引起大学生群体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仅仅需要短短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时间,就可能导致事件爆炸性地蔓延,这一蔓延过程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和掌控范围。

5.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极具挑战

高校舆情监管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大学生在微博、微信、QQ、贴吧、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上发布的显性信息,也涵盖了一些隐性信息,例如:浏览记录和网页搜索记录等不易被监管的内容。“00后”大学生群体人数庞大,网络平台上的社交发表量和浏览量上数不胜数,而且在内容上也是五花八门。“00后”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同社会乃至世界各地的联结,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如此不计其数的网络信息量,高校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需要社会各方的技术支持,才能逐渐形成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

二、高校网络舆情下大学生责任感的内涵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生逢其时,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担当。网络世界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和延伸,当代“00后”大学生在高校网络舆情中树立责任意识,意义重大,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净化网络环境与维护网络秩序的迫切需要、是有序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求”。在新时代网络舆情环境下,赋予“0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内涵也有新的诠释。作为网络舆情的传播者和接受者,“00后”大学生承担着双重的责任要求。

(一)作为网络舆情传播者的责任内涵

1.知悉守法,做遵纪守法的新时代大学生

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00后”大学生作为传播者必须知悉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一般性法律法规、网络法律法规和自媒体平台的相关规定,自觉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网络社区环境。当前我国对网络舆情等行为的监管和惩治也逐步进入轨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实施,“诽谤信息转发超500次可判刑”[4]已经正式成为可执行的国家法律,诸如此类的法律法规都应该进入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中。

2.传递青春正能量,呈现“00后”大学生向上精神风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所说:“坚持营造气正风清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扮演网络舆情传播者的角色时应该传递青春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自觉抵制歪理邪说,弘扬社会正气,给受众提供有温度、有质量、有价值的信息内容。2018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学生丁慧在锦州南站跪地抢救一名昏迷急症老人,该事迹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其中不乏众多的在校大学生在网上纷纷地转载并给予崇高的赞美,歌颂新时代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并在微博平台上发起“学习丁慧”的热点话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很大的共鸣。

(二)作为网络舆情的接受者的责任内涵

“00后”大学生作为接受者,必须对自己使用的网络平台性质和信息具有基本认知。由于网络舆情来自各行各业的没有经过严格验证和审核的信息,所以也必须具备甄别和筛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海量的信息中浪费时间以及能够保护自我安全。同时还要“培养自身监督网络平台的基本能力,促进网络良好环境的形成”[5]。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在纷繁嘈杂的网络社区中,面对海量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应该将增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储备、提升批判思维和辨别能力作为时代责任要求自己。

三、高校网络舆情背景下培育“00后”大学生责任感的对策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近几年频频发生的高校网络舆情负面事件把高校推到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对高校的教学秩序和形象声誉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正是由于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对自己的言行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极易引起非理性行为,产生更大的共振效应。高校要有效应对网络舆论负效应,要着力培育“0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6]。

(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0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本意在于向传授大学生媒介相关知识的同时,着重提升大学生分析媒介信息内容的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甄别意识[7]。在智慧时代环境下“00后”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对于培育责任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高校应多开设有关媒介素养的讲座,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或者从事媒体传播的资深工作者,开展大学生座谈会传授媒介等相关知识,通过鲜活的例子加强大学生分辨网络舆情真假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角色代入感。其次,开设校本课程。媒介素养可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媒介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高校要先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存在哪些媒介素养问题,针对问题开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二)强化法治教育,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的储备

从目前来看,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相对滞后,对此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导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发表非理性不负责的舆论更加肆意,甚至都未曾意识到该种行为已经触碰到法律的底线。可见,进一步规范和管理大学生网络行为和言论已经迫在眉睫。高校要利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机会,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通过硬性学习和软文宣传,依托开展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大学生强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法律法规的教育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逐渐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法规的标准规范在网络平台上的言论,潜移默化地强化“0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培育大学生责任感

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下,可以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一方面我们要注重线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易班平台、贴吧以及论坛等都是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在这些载体上多报道大学生的先进事迹,或者是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开展“发现身边最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等活动,立标兵、塑榜样。多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思想,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线下开展主题班会、团课、党课或者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责任感培育贯穿于各类教学过程中,让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大学生如果能长期受到正能量的熏陶,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对社会舆情走向具有直接的影响,高校重视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当前高校网络舆情进入高发期,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这是由于大学生网络舆情主体、客体、载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频频发生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00后”大学生责任感薄弱的现状,高校要意识到培育“00后”大学生责任感对于有效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0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和增强法律法规知识储备,积极地营造有益于培育责任感的校园文化,从而减少高校网络舆情负面事件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责任感舆情媒介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消费舆情
舆情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