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9-03-22王燕红

关键词:两弹一星爱国爱国主义

王燕红

(青海师范大学,西宁 810003)

20世纪50年代,广大科学工作者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气,在“两弹一星”事业奋斗过程中创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在艰苦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浓厚的历史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视野中,为拓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对打破核讹诈与垄断、增强民族自尊心、提升民族认同感、引导知识分子立志报国具有不可取代的精神引领价值。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凝魂聚气的作用,挖掘和深化“两弹一星”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对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起基础性作用。

(一)理论价值:“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弹一星”精神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文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执政思想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载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反思借鉴作用。作为理论价值,主要发挥爱国主义的教育价值,能够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精神上,这种精神力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滋养并锻造着爱国奋斗精神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二)历史价值:学习“两弹一星”宏伟历史,强化爱国认知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放下地位和荣誉,隐姓埋名来到祖国最需要的高原地区,以帐篷、地窖为舍;以戈壁、黄沙为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我国物质技术十分薄弱的条件下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上天”实验,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让中国在世界中站稳了脚跟,挺直了腰杆。“两弹一星”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事业,千百万科学家建立的功勋永载史册,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不断激励后人接续奋斗。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学好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承担使命的最好教科书。所以,让学生全面认识“两弹一星”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助于发挥其持久生命力。如果不学习历史,就无从理解中国取得成功的奥秘,无从正确理解奋斗历程中的曲折和困难,也就难以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强调“青年一代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正确对待历史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

(三)现实价值: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弘扬奉献精神,增强爱国情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两弹一星”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奉献,争分夺秒创造了世界奇迹。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等伟大的科学家正是怀着这份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1 700多户牧民一夜之间迁远他乡,为“国家建设的需要”腾出位置,这种最朴素的爱国情愫是那个年代能够集中干大事的群众基础。

弘扬“两弹一星”的奉献精神,就是要感染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内心自觉的体验和感悟,自觉养成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让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要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助力实现中国梦,他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3]。新时代大学生要深刻理解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继续弘扬科研工作者原生态“我将无我”、胸怀祖国的初心,自觉践行新时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在青藏高海拔地区弘扬奉献精神是特殊环境的客观要求。

2.弘扬敬业精神,坚定爱国意志

青年的担当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青年的力量当是觉醒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爱国奋斗是激扬新时代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必然要求,要把学习研究融入当下最急需的实践问题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客观地说,当今大学生慵懒懈怠的现象尚未从根本上改变,艰苦奋斗、潜心学习的敬业精神远远不足。

新时代大学生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流同自身爱国主义的相互辩证关系中,我们有必要牢牢树立爱国理念,坚持立德为先,坚定爱国意志,努力担负起应尽的义务,把握好国家稳定发展的局面,培养自己的国家荣誉感以及个人自尊心,甘坐冷板凳,敢下苦功夫,把毕生所学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争做一名忠实的爱国主义战士,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坚决与那些破坏国家声誉、破坏祖国统一的各种恶劣行径划清界限。

3.弘扬创新精神,锤炼爱国实践

早在1953年1月,毛泽东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4]在党中央的政策指导下,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使“两弹一星”研制取得了辉煌成就,打破了少数国家的核垄断,使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告诫全党,“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落后挨打”。[5]而创新是高科技的核心要素。近几年,我国科学事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储备远远不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广大青年学子以直面困难的勇气、不断创新的精神担当起历史使命,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自身发展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行为,学习广大科学家“钻”和“新”的精神,尤其在困难和曲折面前,要秉承一股韧劲和激情,勇敢尝试,大胆探索,不断增强自己的创造力。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更好地促进新时代科技事业健康迅速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力量。

二、“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并使其他各个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助力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进学生课堂、进师生头脑,将爱国热情转化为知识报国的具体行动。如何让“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外化为爱国行动,不仅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同时也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实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富强,充满创造和活力,必须发挥和依赖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素材,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爱国主义从价值层面转化到实践层次,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体现。因此必须要继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教学体系中,可以直接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可以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来实现“两弹一星”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创新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红课。

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站稳政治立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关键因素在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师,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对其精神内涵理解透彻,做到“教马、学马、懂马、用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坚决肩负建设科教强国的使命,做知识报国的表率。二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一些教师对“两弹一星”精神泛泛而谈,蜻蜓点水,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结果导致教师讲的学生不想听,学生想听的教师没有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师要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自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信仰的同时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6]“两弹一星”精神就像一道菜中的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就是溶解在各个课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真正做到把理论讲的有味道、有格调。三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潜力。教师教的有意思,学生不主动理解、领会,也很难收到实效。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要有自觉意识,启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家爱国主义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助力“两弹一星”精神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自觉坚守思想政治阵地,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推进涵养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实践活动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集中表现在将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融入学生学习交往的日常生活,通过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途径,全面认识我国知识分子立志报国的爱国情怀。课堂实践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演讲、案例分享,实现“两弹一星”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充分认识精神力量的持久生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课下实践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业余时间,鼓励学生收集、创作体现“两弹一星”精神的视频、书籍,比如学生的社团活动、话剧表演、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发挥思政课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协同育人作用,实现学生对爱国主义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从而使这种认识内化为理想信念,并进一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践行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其实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思政教育”[7]。例如,青海师范大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反映科学家郭永怀的典型事迹《永怀之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话剧将“两弹一星”精神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成为思政教育的丰富养料。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多种形式展示学习内容和体会,在传承科学家精神的同时,使学生灵魂受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洗礼,从而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融入高校校园传播媒介,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与传播阵地

中国梦寄托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盼,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而“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国精神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的宣传和传播阵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用单一的灌输方式,而在新媒介突飞猛进的新时代,校园传播媒介一方面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空间和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也将好坏不一、良莠不齐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严重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迁移功能。因此,就需要严把网络关,让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融入网络空间,构建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相融合的平台,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抵达学生的内心深处。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坚守精神高地、引领文化传播,继续保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和可控性。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借助和利用现代媒介多样化、灵活性、接地气的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让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进入学生的视野和头脑。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爱国奋斗是推动社会繁荣兴盛的不懈动力,要把校园传播媒介作为先进思想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原则。主要措施:一是推陈出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将“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切入点之一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积极收集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先进事例,打造一批学生真心喜欢又乐于接受的网络文化作品,构建展示、体验、互动的线上线下平台。例如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对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进行宣传展示。二是构建虚拟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利用校园传播媒介,组织建立“微信互动”“QQ互动”“微博互动”“抖音短视频”等虚拟教学资源,推送“两弹一星”精神的教学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要将各种校园媒体联合起来,打造新媒体矩阵,达到网络影响最大化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一个民族的精神是在不断阐释和实践中发展的,只有经过学习、传承、弘扬、践行才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不是颂古非今,而是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就是要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价值引导。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之必效的固本路径,更是爱国主义教育拓展丰富的重要依托。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爱国爱国主义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