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背景探析

2019-03-22李文生

关键词:文明人类生态

李文生,李 娜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中大量涉及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内容,可以说为我们当下研究生态问题,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生态问题之由、应对生态问题的态度以及生态问题的解决等。

1.生态问题之由: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思想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最大亮点之一,创新性地指出了身处19世纪中后期的广大工人同胞被资本主义无情压迫的本质,也从根本上指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整个社会运行的基本现状,当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其中,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的无度消耗基础上的,从而导致自然疯狂的报复。第一,人类的生产生活依赖自然环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异化劳动下,工人与其自身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就导致了工人与自然的异化,最终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可调和。第二,在工人与其生产劳动活动相异化情况下,人通过实践对大自然的改造不能自由地发挥主观意识,只能是对自然的占有和挥霍。第三,在异化劳动情况下,人在自然中的实践活动失去了作为人的类本质,从而使得有用与否成为人与自然的相处标准。人性的退化使得人肆意地改造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剧增。第四,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趋利思想成为人们所遵从的基本准则,功利主义盛行,人们无节制地消耗生态资源。

2.应对生态问题的态度: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首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多次明确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1]56-57,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具有先在性,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其次,我们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是离不开自然的,是依赖于自然的,“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开展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2]最后,人与自然是统一体。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物是“对象性的存在物”所以不可能离开其对象而存在,同时,在人类产生以后,人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实践不断改造自然,自然就具有了属人性。就成为人化自然,这样人与自然便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在解决当下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问题上我们要确立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态度,“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8

3.生态问题的解决:实现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当下正在走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正视目前工业时代下所存在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种种矛盾。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无节制地索取与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才逐步走向敌对,自然以其多发的自然灾害、生态问题回击人类,这给全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然而,要想根治人与自然的这种不健康状态只有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由于在共产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疯狂剥削将不复存在,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资本扩张间的矛盾和解,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结束,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不再是物化的无节制挥霍,人类将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81

(二)传统生态文化

1.传统文化生态哲学思想

中国拥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五千多年历史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养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影响最深刻的便是儒家生态文化思想,作为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儒学其很早就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哲理,“天人合一”便是一个集中体现。首先,“天人合一”主要是说“天”与“人”合二为一,一方面表现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一方面强调的是人与天的密不可分。程颢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孟子也曾说过“仁民爱物”,以及张载的“民胞物与”等思想都强调了“人”与“天”的“合一”。其次,“天人合一”的更深层次含义是说“人道”与“天道”的相契合统一。“天道”是指宇宙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人道”是指人类实践所遵守的道德规范。在此的“天人合一”是说人类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只有将“天道”和“人道”相统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自然规律密切结合人类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也才能和谐相处。儒家的这一思想对其他学派思想也有着深刻影响。道家的“道法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经》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道法自然”也强调的是人要遵守自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顺应自然。坚持自然修复为主,减少人为扰动”。[5]64可见我们优秀的传统生态哲学思想底蕴丰富,给予我们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的智慧引领。

2.传统治家格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老中国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典型道德思想,因此可以看出古人很看重自我道德修养以及家风建设。所以在我们众多史料中,治家格言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当代中国我们也积极提倡当代的家风建设,宣扬正气之家风,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化思想同样也吸收了很多治家格言思想内容,出自《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主要是启示我们要节约粮食,爱惜自然资源。以及“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长足”。这都是古人治家修身之智慧,也是警醒当代的我们在生产生活尤其是经济建设过程中要节省有度,杜绝铺张浪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4]25

二、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治理的实践探索历程

(一)共产党人的生态实践历史

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引导下,我们走上了集中精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同时,为了更加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必须进行历史性的追溯与探究,去认识我们共产党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全过程,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的我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创新性。

建国初期,新中国时局内忧外患严重,同时生态安全问题突出。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人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本国实情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生态建设。第一,毛泽东同志站在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积极倡导节俭,1951年开展“反贪腐,反浪费,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反运动。不仅净化党内腐败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全社会勤俭节约的好风气。第二,毛泽东同志更致力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5]北京密云水库、黄河刘家峡水利枢纽、海河黄河拦河大坝合龙工程等修建缓和了当时众多环境问题。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领导的全体共产党人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在环境治理方面积极运用法律与科技手段,1983年在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正式将环保工作定为国策,并颁布相关法律,这些措施整体上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制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更加注意节约与开发的内在关系,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1996年将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基本发展战略,从而使得我国的生态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进入21世纪,胡锦涛带领共产党人更进一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关注人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十七大会议中,党中央首次以全党理论高度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结构”。十八大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探索基础上创新性地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战略高度,也明确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至此,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二)当代领导人的实践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推进,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生态建设的新时代。量变引起质变,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离不开全体人民紧跟时代步伐,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促进中国特色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同时也离不开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多年地方实践和经验总结。

第一,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地上插队生活,体察民情,插队期间他带领村民改旱厕、建沼气池,大力改善当地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习近平埋下了生态治理的种子。第二,县级执政经验。1985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执政期间就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关系,提出“宁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注重生态环境的优先保护,这样的执政理念可谓是如今“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先导。1989年时任福建宁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更加主张生态的系统化利用和保护,他提出“山海经”“山水画”治理战略,依据宁德当地环境特色,山海开放治理齐头并进,山地建林,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在全国率先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大力缓解。同时系统推进当地资源利用体系,谋划乡镇企业和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这些举措深刻体现了优化利用生态资源,积极促进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也彰显着山水树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第三,区级执政经验。习近平被任命为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将浙江改造为生态大省。[6]2003年为了改善当地农村生态问题,亲自带领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结合浙江农村特点整改乡村建设,促进生态资源和经济协同发展。该项工程在15年后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激励与行动奖”。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届时在浙江也是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概念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论断,这不仅为绿色浙江的打造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为十八大后我们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第四,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局执政阶段。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将“美丽中国”确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三、新时代国内社会生产及恶劣环境状况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叠加,根本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满足生态民生必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环境治理需要新理念

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相应的环境状况也是不一样的。第一阶段,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处于探索期,战后重建面临着经济建设与薄弱的生态现状的矛盾,工业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没有做到系统化,工农业发展相对失衡,生态环境牺牲较大。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建设四十多年。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整个过程,目前处于新时代建设的历史新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消耗严重,相应的生态环境危机也在加重。当下我国的资源匮乏,生态污染多重生态问题并存,生态状况不容乐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形势恶化;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严重;同时自然资源能源也日益缺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新常态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为应对生态问题,十九大明确提出“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时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我们需要更科学的环境治理思想和政策,这样的现实问题呼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诞生。

(二)经济建设需要新理念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步入了新时代。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收尾期。人民的需求已经由原来的“求温饱”到了现在的“盼环保”“求生态”。人民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生态产品的需要已经成为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利于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最终目的是希望最大化地发挥企业自身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合理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能源投入换得最佳的产能产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实行绿色发展的理念,这就会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更高的环保标准倒逼企业自身技术改革,同时促进相关制度改革,资源产权制度、环境制度、科技制度等都会与时俱进革新,这就提高了我国经济的高级要素比重,使得资源利用率提升,最终有利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促进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全球生态危机的国际大背景

从全球角度看,生态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沉迷于经济带来的物质财富享受,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甚至物质财富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当前全球也在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力求深度剖析环境恶化原因以及提出改善办法。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生命共同体的大视角下,积极参与国际生态保护工作。

(一)资本主义扩张是生态恶化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地积累财富。在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必然会寻求最低廉的原材料、劳动力及更广阔的销售市场,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全球性的扩张,然而全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承载资本主义这样无限的消耗,这就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7]与此同时,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大国推脱生态恶化责任,200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2017年特朗普政府又退出《巴黎协定》,此举引得国际社会哗然。这些做法向我们呈现出某些资本主义大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自私狭隘性,缺乏大国担当。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扩张无益于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全新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思想站在全球立场包含了全球文明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秩序共同体以及发展共同体等,具有鲜明的多维性。[8]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一直统筹国内国际两大格局,致力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

然而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发展都与生态安全密不可分,是其他要素发展的基本条件支持。保护无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是造福全球的必要举措,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给予全球可持续发展新的视角,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依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思想力求构建全球和谐生态环境,从而为全球人类各项活动提供可持续的资源物质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历史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实际环境背景,这一思想凝结了共产党人的智慧与汗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同时给予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以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文明人类生态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