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自然的博弈
——《白鲸》的生态主题思想解析

2019-03-22刘文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捕鲸白鲸鲸鱼

刘文敏

《白鲸》出版于1851年,是美国19世纪伟大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最重要的海洋题材小说。小说的创作背景是美国19世纪上半叶,工业文明的进步使人类充满了贪婪和欲望,开始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不断地挑战自然,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捕鲸业。由于捕鲸满足了人们寻求刺激和猎奇心理,所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鲸》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问世。作家以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详细描述了当时人们的捕鲸生活,堪称一部巅峰之作[1]。小说讲述了人类与一条凶狠巨大的白鲸所展开的生死较量,最终船沉人亡,葬身大海的故事。在这部旷世作品中,表现了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和深刻思考。小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通过探究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共生还是相互对抗的关系,揭示了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中,只有从相互对立发展为和谐统一,才能共荣共生。在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这部作品更是彰显了其生态主题思想的重要意义[2]。

一、人对自然的贪婪掠夺

在19世纪的美国,捕鲸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带来了巨额财富,增加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作为美国的经济引擎,捕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为了贪婪积累财富,对鲸鱼大肆捕杀,对自然疯狂掠夺。作家赫尔曼在《白鲸》这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无情掠夺自然的行径的无比厌恶和愤怒,将水手们描写成屠夫,将镶牙骨的披谷德号比喻成屠宰场。而美国人的这种野蛮行径,不过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小说曾经提到,在一天之内,那单·斯温就捕杀了15只鲸鱼,这种残忍的行径,让人痛心和愤慨。而在当时的美国,这被视为是一种英雄壮举,因为它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大肆鼓励和吹捧下,捕鲸业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掠夺,也更加的疯狂和肆意[3]。

亚哈和实玛利是《白鲸》中的两大主人公,作品的叙事视角是第一人称“我”。实玛利是一名小学教师,他觉得陆上的生活枯燥沉闷,为了摆脱这种生活状态,他来到海上做了一名捕鲸手,以寻求一种强有力的道德标准,通过新的环境,对自然界的意义和本质进行探寻,并对自己在精神道德上的迷茫进行开释。而当他看到南塔克特港所有旅店的名字,以及各种由鲸牙和鲸骨做的器具,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残暴与蔑视,不由痛彻心扉。亚哈—“披谷德号”船长,蔑视一切,狂妄自大,就如同一个想征服世界的暴君。对于白鲸,亚哈有着近乎疯狂的复仇念头,他的一条腿,在与白鲸的较量中失去了,而他根本不懂得白鲸存在的意义。之所以带领船员出海,不是生活所迫,而是为了一雪前耻,将白鲸杀死,并以此证明主宰宇宙的是人类,人类对海洋生物是可以进行疯狂杀戮的。这种暴君心态,深刻体现了人中心主义,也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赤裸裸掠夺的借口[4]。

二、自然对人的严厉惩罚

我们可以接受和理解人对鲸鱼的适度捕杀,但如果杀戮过度,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并最终导致生态失衡,自然会对人类进行严厉的惩罚。除亚哈船长的一条腿被鲸鱼咬断外,还有一个船长的一条胳膊也被鲸鱼咬断,小说还描写了墓地和墓碑,那里都是丧命的水手,他们可怜的妻儿无不沮丧和凄楚,而这些恰恰都是人类自食其果。由于对白鲸的过度杀戮,而最终导致生态平衡,人类也必然遭受自然界的严厉惩罚。白鲸是自然界的象征,代表着伟大的、不可战胜的神秘力量,而捕鲸船则是灾难的制造者,是罪恶之源的象征。离开了自然,人类是不能孤立存在的[5]。因此,白鲸的毁灭,就是人类自身的毁灭。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对于捕鲸船即将面临的悲惨结局,多次向读者暗示,如在捕杀鲸鱼群时,常常会出现波涛汹涌、狂风大作的不祥预兆。而亚哈及其率领的船员对白鲸的疯狂寻找和捕杀,则是人类狂妄和贪婪的象征。最终结局是,除了实玛利幸存外,全部船毁人亡。这种盲目夸大人类的力量,对自然界充满敌意的掠夺,对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无比蔑视的想法,势必会受到自然界严厉的惩罚。正是因为对鲸鱼的过度捕杀,而使海洋中鲸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海洋生态严重失衡,对自然资源的盘剥和过度开采又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类漠视自然,将自身和自然界对立起来,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人类也会自食其果。而这恰恰说明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6]。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会面临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自然界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两种力量的博弈中,人类已经受到大自然给予的无情惩罚。人类对自身错误的反思,则是解决当今生态问题的前提。只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对历史的教训充分借鉴,才能最大限度地受到大自然的恩惠,同时也给予大自然应有的关怀。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最终目标。而改造自然应该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进行。和谐共生是人与大自然相处的方式[7]。

在《白鲸》的开头,主人公和那些初次出海的捕鲸者一样,对大海充满了强烈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将大海的神秘面纱揭开。面对大海的波澜壮阔,人类自身是如此的渺小,然而为了生存,人类又只能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大自然对自我的需求给予满足,因此,人与自然在一定程度形成了对抗性的关系。小说通过描述捕鲸者挑战海洋又依赖海洋,体现人与自然的博弈中那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的矛盾关系。捕鲸者对于海洋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和风丽日下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而在恶劣的天气下,大海波涛汹涌,似乎是要掀翻整个捕鲸船。人类在这个时候显得越发的渺小,只能祈祷上帝,希望渡过难关,而正是依赖大自然的恩赐,人类才能得以存在下去。

《白鲸》一书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剧烈矛盾,是用白鲸和船长亚哈的冲突来象征的。而从和谐发展、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白鲸与亚哈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首先。白鲸是自然财富的代表,能为人类带来经济利益,而捕鱼又是亚哈的职业,用以维持生计,是他的保障和生存的希望。同时,由于和白鲸结下了前仇,亚哈和白鲸相互对立。立足于白鲸的角度,它无力抵抗人类的捕杀,只好对捕鲸者处处躲避。而捕鲸者出于复仇的心理,同时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将无辜的鲸鱼置于角斗场上,并与之展开一场生死较量。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人类能够赖以生存,一旦失去了自然,人类必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8]。

小说中作为人类代表的亚哈船长,在无休止的索取自然财富的同时,并没有重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他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他的假腿是用鲸骨做成的,象征着大自然惩罚了人类之后,对于人类的罪行,依然采用宽容的态度。而人类对待自然,不但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还将自己的满腔仇恨发泄到白鲸身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人类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其结果导致了同一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即亚哈和白鲸互相抗衡、互相斗争的冤家对头的关系。小说中,以亚哈与白鲸之间的激烈冲突作为主要线索,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态度,决定了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命运。对自然无限制的征服和索取,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愚蠢的和荒唐的。在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之后,人类必须要有所醒悟。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前提。

《白鲸》这部作品体现了麦尔维尔的生态主题思想。作家采用了反生态的手法,弘扬了生态主义观点。小说以悲剧的方式结尾,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应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我们更需要遵守生态伦理道德,对待自然,要采用无比敬畏的态度。我们提倡建设精神文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但绝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在《白鲸》中,作家通过一个悲剧故事的讲述警示人们,在人类与自然的抗衡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才能建设一个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捕鲸白鲸鲸鱼
小鲸鱼
迷途鲸鱼
我的白鲸朋友
海豚VS白鲸,谁更聪明
鲸鱼
日本政府因捕鲸争议“退群”
白鲸
鲸鱼岛——拖延症
我爷爷是捕鲸手
空中“大白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