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兰科一新纪录种—药山虾脊兰

2019-03-22刘海平李笑平凌瑞王贤山翟俊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先端萼片兰科

刘 平,刘海平,李笑平,凌瑞,王贤山,翟俊文*

(1.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镇坪 725600;2.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3. 福建农林大学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 4. 陕西省平利县千家坪林场,陕西 平利 725500)

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R.Br.)记载约有220种,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岛屿,以及非洲热带和南美洲中部和西北部。我国分布51种,特有种21种[1, 2],且不断有新物种或者新记录种在中国境内被发现,如独龙虾脊兰(C.dulongensis)[3]、福贡虾脊兰(C.fugongensis)[4]、长柄虾脊兰(C.allizettei)[5]、文山虾脊兰(C.wenshanensis)和秉滔虾脊兰(C.bingtaoi)[6]。Ren等[7]在2011年发表了药山虾脊兰(C.yaoshanensisZ.-X. Ren & H. Wang),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巧家县药山,生长在落叶阔叶林下的富含腐殖质土壤上,在药山东北石灰岩坡上,海拔2 700~2 900 m。

2018年5月17日,在陕西省化龙山进行植物调查中发现该种,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标本馆(FAFU),标本号为20180517。经鉴定,该种为药山虾脊兰,植物形态与模式植物形态特征吻合。该种与肾唇虾脊兰(C.lamellosa)形态上极为相似,如:唇瓣3裂,中裂片上有3个褶片和小于2 mm的短距,两者的区别在于药山虾脊兰的褶片为三角形,蕊柱无毛。药山虾脊兰与三棱虾脊兰(C.tricarinata)也较为相似,但三棱虾脊兰的唇瓣上有3~5条鸡冠状褶片。此次发现为陕西省分布新记录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2个居群,共计140余株。该种在陕西省的发现对陕西兰科植物多样性、起源、进化以及兰科植物保护等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药山虾脊兰CalantheyaoshanensisZ.-X. Ren & H. Wang

地生兰,18~45 cm高,假鳞茎圆锥形,长1.5~3.0 cm,直径1.3~2.1 cm,叶4~6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8~33 cm,宽5~10 cm,先端锐尖。花葶从叶腋生出,长10~18 cm,密被短毛。总状花序,疏生4~15朵花;花苞片披针形,无毛。萼片和花瓣开展时直径约3.5 cm,黄绿色;花梗和子房长1.5~2.5 cm,被短毛。萼片近等长,窄椭圆形,长1.7 cm,宽0.8 cm,先端锐尖,具5脉;侧萼片比中萼片稍窄;花瓣披针形,长1.4 cm,宽0.3 cm,具3脉,先端锐尖。唇瓣3裂,与蕊柱中部以下蕊柱翅合生;侧裂片近匙形,先端微凹,长0.7 cm,宽0.3 cm;中裂片椭圆形,先端微凹并在凹处有1个短尖,长0.7 cm,宽1 cm,黄绿色,开花时向后反卷,中央具三枚三角形褶片;距很短,长0.1~0.3 cm,向末端变狭,里面被毛。蕊柱长0.8 cm。花期4-6月。

本次报道的药山虾脊兰生长于陕西省平利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570~2 700 m,东经109°19′,北纬32°01′,生于山谷溪边和山坡地上。在调查中发现其分布区呈现同属多物种同

A. 生境;B. 植株开花;C. 光滑的蕊柱;D. 花的解剖图;E. 唇瓣及其变异图1 陕西化龙山药山虾脊兰及其生境

域分布,包括肾唇虾脊兰(C.lamellosa)、三棱虾脊兰(C.tricarinata)、流苏虾脊兰(C.alpina)以及弧距虾脊兰(C.arcuata)。观察中发现其形态上与肾唇虾脊兰和三棱虾脊兰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且三者的花期有重叠,因此该分布地可能是研究物种间基因渐渗极佳的天然样地。药山虾脊兰在陕西化龙山地区的发现,将为兰科植物物种形成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补充新的证据。

致谢:感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任宗昕博士协助鉴定。

猜你喜欢

先端萼片兰科
封面照片说明
采后1-甲基环丙烯与自发气调处理对冰温贮藏火柿软化及相关生理变化的影响
钩藤花
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用于肺穿刺定位的实验研究
系1. 征镒翠雀花系 Ser. Flavidilimba
亚组3. 高翠雀花亚组 Subsect. Elata
组2. 密花翠雀花组 Sect. Elatopsis
先端帽辅助在结肠镜操作中的应用分析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和保护
16家机构倡议“保护野生兰花,拒绝无序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