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沋河区域(陇海铁路
——沋河水库段)景观规划启示
2019-03-22李占祥何红芸
李占祥,何红芸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32)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总体规划》提出了“着力塑造渭河两岸滨水空间,打造渭河水脉”要求, 由此带动了关中城市由“平原城市”向“滨河城市”的发展。沋河作为渭河的支流,在渭南城市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渭南的“母亲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让湮没于记忆之中的沋河焕发新的光彩、彰显城市与山水之间水乳交融的生态关系、塑造诗情画意的沋河长卷,是我们尤其是园林建设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渭南沋河区域(陇海铁路-沋河水库短)景观规划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1 概况及区位
渭南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西北黄土高原东南缘,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东与山西运城、临汾地区隔河相望,东南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毗连。渭南地区在周、秦、汉、唐属京畿之地,是古代长安的东大门,交通发达,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华夏之根,文史之源,民俗之都”的美誉。项目位于渭南市沋河区域上游段,西北距中心城区5 km,朝阳公园4 km,北距渭河4.75 km,距沋河城市段公园2 km,东湖湿地文化公园5 km,发展条件基础较好。规划范围为:陇海铁路线以南,沋河水库以北,沋河川道区域,总用地约120 hm2。
2 相关规划文件解读
依据对《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渭南市绿地系统及防灾避险绿地规划(2009-2020)》、《渭南市城市特色与风貌规划》、《渭南市沋河城市段景观规划》等相关文件的认真解读,确定了渭南的城市定位为:国际知名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门户、秦晋豫黄河三角区区域中心城市和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从河流水库保护区空间管制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了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为秦岭山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从发展潜力上挖掘出了三大优势:拥河(渭河和南山支流)、依塬(南塬绿色屏障)和人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
3 现状分析
3.1 地形地貌分析
规划用地处于川道内,场地中间低,两侧高,南面为拦水坝,南面用地高于北面用地。场地最高高程为408 m,最低高程为364 m,场地最大高差为44 m,南北最大高差为18 m。大部分场地坡度很缓,坡度均在5°以内,两侧用地靠近边缘坡度较大,最大坡度不超过35°。坡向以原河道为中心线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部分主要以东北向坡为主,东侧部分主要以西北向坡为主。
3.2 土地利用分析
项目所处地域包括有:铁路用地(陇海铁路与宁西高铁分别从项目北部与中间穿过)、道路用地(渭花路与一条乡道从自北向南从项目中部通过)、村庄用地(场地从南至北分布着川口王村、南塬村、蒋家村三个村庄)、工业用地(华仁制药及康寿源饮品公司紧临项目西侧边缘)和自然水系(沋河自南向北从场地中部流过,上游连接沋河水库,下与沋河城市段衔接)。植被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沿河呈带状分布,主要树种有泡桐、杨树、旱柳、刺槐等。
4 整体规划
4.1 规划目标
在融汇圣贤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着力营造水源地自然生态环境,构筑出一处具有生态野趣、文化传承和田园休闲功能的城市特色花园和郊野休闲公园。
4.2 规划理念
4.2.1 将诗意融入自然 渭南素有“诗之源”的美称,《诗经》开篇《关雎》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南的洽川。 规划援引《诗经》中的经典名句对五个景区进行命名,以丰富文化内涵,展示渭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园内十八个景点的命名出处分别为渭南“三贤”的诗词,以浪漫休闲风格为主,展现场地内野趣自然的生态环境。
4.2.2 夜月函秋、水语圣贤 “夜月”取自渭南八景之一的“沋水夜月”;“函秋”取自唐 白居易 《木芙蓉》中“晚函秋雾谁相似,如玉佳人带酒容”诗句;“水语”取自唐 贯休《春山行》中“好山行恐尽,流水语相随”诗句。以月夜比拟沋河的宁静,函秋比拟水雾弥漫的画境,展示环境生态的自然优雅;运用水的语言诉说先贤的教诲,展示华夏之根,传承文化之源的生态城市魅力。
4.3 规划格局
通过本次规划连通沋河水库及城市段水系,打通南塬与渭河之间的景观通道,形成城市南北向的一条空间轴线,丰富了城市的空间格局[2];对场地东西两侧山体、场地内的农田、植被、水体及村庄等景观元素的叠加分析,创造出一个优化的、综合的场地生态安全格局,为下一步规划布局奠定基础;功能区的划分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采用梯级强度开发模式,由弱至强进行分区开发,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公园人为干预的程度[3](图1)。
4.4 功能分区及规划
引用《诗经》中的经典名句对五个景区进行命名,以丰富文化内涵。
4.4.1 综合服务区——乐彼之渚 命名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规划有: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停车、广场等服务性场所;建筑形式融合周边自然环境,体现质朴归真的关中特色;设置主入口通过植物造景、自然形式的铺装等景观形式形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及空间感受;景点设置有:碧叶荫墀、暖碧杏红等。
4.4.2 圣贤溯源区——萋萋卉木 命名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以四时变化的植物景观为自然背景,营造静谧宜人的林下景观空间;将渭南“圣贤故里、诗经之源”的文化底蕴融入该区,打造多条穿行于绿色之中、展示地域文化的景观游步道;景点设置有碎红新绿、榴花新妍、疏林秋暮、雪霁晴光等。
图1 渭南沋河区域(陇海铁路——沋河水库段)景观规划总体布局
4.4.3 花田景观区——裳华写誉 命名出自《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以现状农田为肌理,沿水岸大面积种植景观效果较好的特色花卉、乡土野花,营造水天一色、繁花似锦的花田景观和疏朗有致的空间序列;景点设置有:柳岸花塘、踈荷深榭、苹满汀洲、菱叶萦波等。
4.4.4 农画庄园区——豳风信处 命名出自《诗经·豳风·九罭》“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在解决(川口王村)居民安置问题的同时,展示生机勃勃的农耕文化,体现节约、环保、地域性的乡土景观特色;结合村庄设生态茶餐厅、垂钓园、采摘园等体验性的田园景观,营造淳朴、悠闲的乡野风光;景点设置有:环碧闲居、澹水闲钓、闲行观稼等。
4.4.5 湿地涵养区——柳菀淠苇 命名出自《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以水源地保护、湿地涵养、雨洪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场地原有的乡土植被,恢复具有自然野趣的原生生境[4];结合场地现状形成水面、生境之岛、芦苇荡等变化丰富的湿地景观,营造杨柳依依、芦苇荡漾、水岛环绕的自然景观;适当设置栈道、亲水平台及小型观测站[5],使人们能够步入自然、体验自然、探索自然。设置有:晓烟凝翠、凭槛望晓、芳林听莺、野渡横舟、长亭经雁等景点。
4.5 交通分析
园区共规划主出入口1处,次出入口1处,生态停车场共5处。 公园主路,红线宽度5 m,沿园区边界形成一条环线,以自行车游览为主,兼具管理及消防车行功能;公园次路,红线宽度3.5 m,将公园各个区域有机连接起来,以保证游览的通畅性,同时也可以较好的划分空间、组织沿线景观; 公园游步道具体宽度和选线因地制宜,宽度控制在1.5~2 m,形式自然亲切。此外,安置区内另设内部道路,宽度2.5 m,满足基本通行。
4.6 水系格局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结合区内实际情况,沋河按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沋河水库—陇海铁路河段,依据河道地形,控制河宽65~300 m,两岸修建堤防工程进行防护,保证两岸安全。同时,在保证防洪安全的情况下(河道有效行洪宽度不小于65 m),结合城市景观,沿河修建蓄水橡胶坝,局部形成开阔的水面和湿地,营造水景景观,并与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的城市郊野休闲公园主题有机衔接[6]。拟在沋河水库—陇海铁路河段布设四座溢流坝,坝型采用橡胶坝,总坝长307 m,形成长1.7 km,水面面积11.6 hm2。驳岸规划分为三种类型:软质驳岸主要分布于规划的水系两侧,局部增设观赏平台;花草驳岸用于中部水面的岛屿,以草花为主;水生植物驳岸位于湿地涵养区,起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
4.7 树种选择
4.7.1 上木 针叶树有:油松、白皮松、侧柏、云杉、冷杉、雪松、蜀桧;阔叶树有:国槐、银杏、垂柳、栾树、七叶树、、楸树、火炬树、龙爪槐、大叶女贞、刚竹、刺槐、栾树、桦树、臭椿、黄金槐、青杨、五角枫、中红杨、、大果榆、小叶朴、鹅掌楸、垂枝榆、、银杏、水杉、池杉、枫杨、金丝柳、旱柳、垂柳;开花及色叶小乔木:香花槐、木槿、桂花、紫玉兰、白玉兰、紫薇、太白山紫荆、西府海棠、丁香、杏树、榆叶梅、西府海棠、紫薇、樱花、碧桃、二乔玉兰、红叶李、鸡爪槭、红枫、黄花槐、梅花。
4.7.2 中木及下木 灌木有:海桐、棣棠金叶女贞、小叶女贞、十大功劳、红叶石楠、沙地柏、连翘、金钟、迎春、棣棠、溲疏、山梅花、六道木、锦带花、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胡颓子、多花蔷薇、十姐妹、红瑞木、接骨木、黄刺玫、沙地柏;地被有:地被菊、五叶地锦(爬山虎)、鸢尾、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红三叶、酢浆草、华北耧斗菜、玉竹、亚菊、荷兰菊、吉祥草、山麦冬、玉簪、大滨菊、常夏石竹、假碱草、以菊科为主的野花;主要应用耐湿及水生植物:水葱、香蒲、菖蒲、芡实、千屈菜、燕子花、芦竹、睡莲、荷花、槐叶萍、紫萍、水生鸢尾、芦苇、斑茅、白蒲苇、细叶针茅、花叶芦竹睡莲、荷花。
5 渭南沋河区域(陇海铁路-沋河水库短)景观规划启示
5.1 充分利用场地原有优势
场地东西台塬经退耕还林后植被状况良好,为场地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场地内侧植被沿河道呈自然带状分布,植被资源较好;场地内侧农田肌理清晰,布局有序,为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底;沋河水库紧邻场地南侧,为场地用水提供充足的保障;场地内河道走势弯曲有致,利于规划布局;沋河为渭南的母亲河,渭南又是三贤故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7]。
5.2 理性分析场地的挑战
面对“村庄的迁与留”挑战,本次规划将村庄进行保留,进行原址改造安置,同时考虑村民的就业,将农耕体验、农产品展售等功能赋予村庄,完善村庄的功能升级,实现区域的城乡统筹;考虑到列车经过时的瞬时景观,在场地中部营造相对较大的水面,为经过此地的乘客营造深层次的印象,强化场地的门户和标志作用;场地内目前有华仁制药及康寿源饮品公司,均属于污染型企业,规划近期保留,远期迁走,保障场地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5.3 立足长远解决重点问题
在村庄安置方面,规划在村庄原址上改造安置,就近迁移,降低拆迁成本,解决场地内村民的居住;村民就业方面,规划的产业包括:公园的管理服务、高档农家乐、农产品展售、农耕管理、鲜花栽培等内容,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和生活服务;在自然生境修复方面,本次规划结合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在场地内划分12个植物分区,达成不同特色的绿化效果:湿地植物区、滨水植物区、密林植物区、四季景观植物区、引鸟植物区、台塬绿化区、村庄绿化区、服务区景观区、观赏经济作物区、花田景观区、农田景观区、坝体景观区[8]。
5.4 与城市段全方位衔接
从空间上衔接:场地位于沋河城市段的上游,通过水系的营造将沋河水库与沋河城市段连通,构成一条连系渭南南塬与渭河的景观水廊,成为渭南市一条南北向重要的绿色通道;从生态上衔接: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强化上游水体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为城市段水系提供优质水源;从形态上衔接:在场地内规划一条自南向北的水系,与沋河城市段的衔接处在驳岸的形态、水体的宽度上保持一致,便于两条水系的合理衔接;从文化上衔接:将诗意融入自然,以突出当地文化为特色,与城市段一脉相承,完善了“沋河八景”的实施,强化了八景的涵义;从功能上衔接:功能定位为郊野公园,而城市段为典型的城市滨水公园,与城市段在功能定位上相异,丰富了整个沋河水系的多功能性。
5.5 创新性提出“公园阶段性生长”的策略
规划创新提出了“生长中的公园”建设思路,给河流景观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图2)。具体做法是:初期阶段着重景观格局及植被的营造,确保场地基础环境,满足少量游憩功能;生长期重点进行主要景点建设和设施的融入;成熟期完成观景设施以及各种休闲功能的全面建设。
渭南沋河区域(陇海铁路-沋河水库段)景观规划运用“将诗意融入自然”规划理念,融汇圣贤文化底蕴,构筑了城市特色花园,营造出既有郊野休闲功能,又集生态野趣、文化传承、田园休闲于一体的水源地自然生态环境。在“村庄的迁与
留”“ 铁路的瞬时高点”“工厂的存在”等方面的挑战中,提出的“与城市段有效衔接”“公园阶段性生长策略”等一系列具体做法,可给区域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