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某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

2019-03-22程袁华李光林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形式空间幼儿园

程袁华,李光林

(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幼机构的环境对于幼儿身体、心理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其中室外环境是托幼机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1]。幼儿园空间环境不仅仅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地方,更是一种教育资源,潜移默化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近些年来,托幼机构环境创设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掀起了环境创设研究和建设的热潮。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环境创设,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景观没有得到重视的情况普遍存在。托幼机构户外空间数量和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诸如户外环境用地面积紧张,相对比较单调,模式化现象严重。基本上都是彩色橡胶地面,在场地上排放一些娱乐器械设施等。落后的环境现状与幼儿教育环境质量提高的迫切需求之间差异巨大,相关研究和建设亟待开展。

纵观国内外的幼儿教育的理念的产生、发展,都是朝着更加自由、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的。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托幼机构的形式也是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从最早的家庭式的封闭式教育场所,逐渐向公共性的教育场所演进,托幼机构的活动场地也逐渐成为托幼机构室外空间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室外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幼儿教育与幼儿园室外环境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而随着幼儿教育的进一步的发展,新的教育模式对托幼机构室外环境又会提出新的要求,而托幼机构室外环境在不断适应幼儿教育的同时,也必将推动教育水平的向前发展。

1 项目概况

幼儿园地处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建筑环境比较质朴,有红砖红瓦的教师宿舍楼,园林景观还有部分传统园林的气息,绿化比重占百分之七十以上,植被覆盖率高。成立西南科技大学之后,为改善教师住宿环境,在幼儿园西南侧建造高层建筑,建造形式为现代建筑风格。使幼儿园所处位置成为新旧建筑环境文化交织带。(图1)。幼儿园成立于1970年,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于2006年重新修建,占地3 000余平方米。园内开设12个班级,园内现有专职教师26人,在园幼儿360多名,是一所空气清新、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师资优良的园所。幼儿园秉承“给孩子爱心、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办园宗旨,以“书香校园”为特色,“播幸福的种子,听花开的声音”,让孩子在优雅、宁静的环境里享受愉悦的书香气息。

图1 幼儿园区位环境

2 现存问题

根据幼儿家长工作生活需要与经济能力,不仅需要对3到6岁的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更有0到3岁幼儿保育和教育的需求,甚至有产前教育的需求。现有幼儿园的功能与规模都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更高标准的幼儿园。目前幼儿园室外环境景观的建筑设施完全生硬的摆放,与环境不协调,建筑形式感不足,色彩过于花哨,大量原色的应用,没有多少美感。地面铺装全是水泥地面,环境上没有自然的趣味性,没有可玩可探索的环境。幼儿园的对外展示几乎没有,虽然西南科技大学幼儿园在大学校园里,但幼儿园依然难于发现,标识的作用不大。学校对室外环境的教学作用不重视不研究。

3 设计理念与方法原则

3.1 设计理念

从幼儿角度考虑,营造以幼儿为主导的微观世界。采用生态性设计,强调幼儿与环境、建筑交流,与环境、建筑对话的理念。让幼儿感受自然,体会自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强调户外环境对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户外环境,为幼儿创造安全、自由、生态、富有艺术感与趣味感的成长空间。同时,应用共享空间理念来营造环境,更多的采用开放、半开放的自由空间。创造以幼儿自主的环境,提高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娱乐的能力。充分发扬幼儿良好的个性,为幼儿个性服务,鼓励自我表达,以无障碍性为设计基础。同时幼儿园环境设计要承担教育的责任,通过教育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来培养孩子爱护环境与节约的意识。室外课堂以幼儿探索发现世界的要求来设计细部,并考虑实际天气与地理情况来设计室外课堂的内容与形式。幼儿在园区里既要愉快的成长,快乐的玩耍,以游戏娱乐带动幼儿的身体与心理成长。又要以教育为主,以幼儿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心理发展要求为主,以对幼儿心灵的呵护为主,创造一个健康心理人的起点。健康心理的起点,就要较充分的提供一个幼儿学习的场地,而不只是一个儿童娱乐场,要让幼儿对学校有一些认识,对学习有认识,培养幼儿自主在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认识学习是什么,在生活中学习,发现探索的乐趣,乐趣藏在生活环境之中。除了让幼儿自己发现环境外,还要让幼儿体会自己创造环境的乐趣。作为设计者,提供一些材料,如木材、石头、泥土等让幼儿自己组织结构与形态,或由老师组织幼儿参与,加深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有家长参与交流的空间。“交流”是本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

3.2 设计方法

采用了一些大地艺术的形式,各独立区域采用半开放设计,既考虑安全又能让幼儿更贴近自然。本次设计以建筑环境一体化为目标,采用封闭空间与半开放空间自由切换的模式,原生态、艺术性的建筑形式,以视听嗅味触五感设计为基础,创造趣味性与生态性结合的形式。实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达到与建筑对话、与环境对话的目的。建筑形式以自由空间、共享空间为主。雕塑小品的设计以童心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形式主要体现交流性与展示性。通过让幼儿利用自然材质,自己对空间进行二次设计,提升幼儿动手创造不同形式的思维能力。对于幼儿园建筑色彩的表达主要应用自然的材质,色彩上不以目前国内五彩缤纷的色彩为方向,充分利用材质本身的颜色和特点,创造舒适、丰富的视觉与触觉。材质上除了自然材料,也大量利用玻璃,并添加一部分色彩元素,增加幼儿的好奇心与对色彩、材料多方面的感受。通过现场对地形测量与考察,观察幼儿户外活动情况等,进一步确定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平面分析确定规划安排。

3.3 设计原则

自由、对话原则,设计空间更加自由的与建筑对话,与幼儿对话,与老师对话,与生态环境对话。空间上更多的采用开放、半开放空间,使幼儿不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更加自由。室内环境、构筑物、室外景观之间界限模糊,相互交融,共为一体。

自然、生态性原则,通过设计使幼儿更多的体会自然中的变化,身处自然变化之中,感受雨水、泥土,感受建筑环境材质本身不同的质感。更多的感受自然中的动植物。

艺术性原则,潜移默化的促进幼儿的抽象理解能力,事实上,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强。在一个艺术性、抽象性的环境中更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教育原则,用设计改良现有的教学形式,让设计促进教育发展。让幼儿在环境中自我学习。

4 景观规划设计

4.1 扩大规模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适龄儿童数量的增加,幼儿园的场地和规模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无奈之下现将大班教学班设在了附属小学内,给日常教学生活安排都带来一些不便。因此幼儿园急需扩大规模。计划将原幼儿园北侧的离退休活动中心整体搬迁,腾出场地并入幼儿园原有场地,统一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幼儿园。

4.2 整体规划布局

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在整体规划布局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布局,将整个幼儿园园区划分为综合教学区,集体活动区,接待区,美术区,手工区,音乐区,游戏区,幼儿活动区等若干区域。(图2)采用立体环形布局,根据原有地形高差,通过桥体的形式连接。同时,通过多个阶梯与折形坡道来连接上下路线,上下路线都以环形方式联通,形成立体化的交通路线(图3)。

图2 整体规划平面图

图3 整体规划鸟瞰图

功能上一体多点分布。把部分教学与办公的功能分开,教学分区多点分布,又互相联系。把职工区、办公区、室内教师休闲区集合在一个多层建筑中,主体建筑与各个分区的教学区以各种形式相连接。

艺术与生态化的设计。为了使建构筑物的形式艺术化,更多地采用了抽象的表现形式,通过立体化的绿化形式和自然的材质来体现生态性。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使幼儿感觉舒适的色彩形式。

4.3 改造现有建筑形式

4.3.1 主体建筑 针对原有建筑老旧,形式感不足,色彩过于花哨等问题,重新设计了主体教学楼。主体建筑是办公与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性三层楼,现代主义风格,Z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利用Z字形产生的空间进行空间设计,利用Z字形的空间形态对光线进行处理,使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光线感受。主体结构采用半开放的形式,材料上多以玻璃为主。空间设计上多应用共享空间的理念。共享空间也是通过Z字形的主体建筑构造来体现。一层与二层是教学区,三层是教师职工办公与休息区。办公层的功能分会议室,财务部,院长室,接待室,教师休息办公室,设备间,更衣室,卫生间。二层为教学区,教室标准人数为小班25人每班,中班30人每班,大班35人每班,婴幼儿班10人每班。一层的空间结构大部分为共享空间、公共空间,空间结构由外到内分开放、半开放与私密的教学空间。楼层的连接有两条路线,室外钢筋混凝土路线与室内路线。主体建筑楼旁是厨房等后勤区。厨房以透明的表现方式完全的展示在学生与家长眼前。对于原有的高大樟树,根据视线等要求对大部分在主体建筑旁的樟树进行了保留与改造,在设计构思之初就尽量避免对原有高大植物的移除与改造,在保留原来植被的前提下补种不同植物,增加植物多样性。但为了一些功能性的要求对小部分的樟树进行了移除。

图4 主教学楼效果图1

图5 主教学楼效果图2

4.3.2 分散式建筑与外部空间 除主体建筑外还有独立于主体建筑之外的教室,教室与教室之间的空间为各个室外教学区。各个建筑的形式有所区别,风格与结构又相互联系。建筑运用较多的玻璃材质,安装特殊玻璃,可以调节玻璃的明暗度来控制室内阳光光线进入度。建筑外围可以环绕,外围空间与室内交流的形式多样,周围植物也根据开放程度来布置。

主入口西面第一个建筑与第二个建筑之间为美术区间,美术区间为半围合区,空间功能上为幼儿涂鸦区,绘画小坡,展示区,公共美术教学区,材料工具室(图6)。

图6 美术区效果图

第二个建筑与第三个建筑之间为手工,陶艺区。通过构筑物的形式划分不同小区域,便于以小组形式上课。功能上分为工具室,手工,陶艺制作区。

图7 音乐区效果图

第三个与第四个建筑之间为音乐区(图7)。半围合式空间,同时通过环绕音乐空间的异面来围合,使空间具有节奏与趣味感,在异面性上有各种趣味待幼儿发现。功能上为,幼儿音乐敲打区,集体合唱区,教学区。教师室外音乐室。室外音乐区西面为小小种植区,种植小孩子喜爱的植物与蔬菜。一层地面围合出小树林区,为保留原来植物改造成的小森林区。旁边的独立建筑空间与主体建筑之间有异形空间界面,把空间划分为,游戏区,公共区。北面为绿化区和幼儿活动区(图8)。

图8 幼儿活动区效果图

从大门进来面对的是家长接子等待区与休息室(图9)。各个建筑之间围合的操场为小起伏的公共活动区。可开展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为幼儿交往提供空间。

图9 家长等待区效果图

5 结语

幼儿在园区的一天中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室外活动或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要注重自由、对话原则,自然、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教育原则。本文对西南科技大学幼儿园环境景观所做的设计与研究,正是基于这些设计原则下的粗浅探索。在该幼儿园设计中根据幼儿心理并以幼儿的视角思考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强调与环境的对话,增加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幼儿创造艺术生态的成长空间。

猜你喜欢

形式空间幼儿园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空间是什么?
我爱幼儿园
创享空间
欢乐的幼儿园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上”幼儿园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