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特有秋海棠属植物观赏特性评价

2019-03-22唐文秀钟树华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秋海棠观赏性类群

黄 扬,唐文秀,钟树华,盘 波,黄 莹

(1.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2.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全世界有1 800多种,种类非常丰富, 为世界第5大维管束植物属,也是重要的观赏、药用和野生蔬菜植物, 经济价值高[1-2]。尤其在观赏方面,秋海棠属植物花期长,叶形多样,叶斑变化丰富,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上广为栽培利用的观赏植物[3-4]。我国分布的野生秋海棠属植物极为丰富,有2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5-7]。广西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是野生秋海棠属植物最丰富的省(区)之一,而且特有现象非常突出,分布有野生秋海棠84种(含变种),其中广西特有种46种,许多种类观赏价值很高[8-10]。为了评价广西秋海棠属植物的观赏性状,本文以引种到广西植物研究所保存的广西特有秋海棠为材料进行观测评价,以期为广西秋海棠属植物的观赏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测材料

本文选择广西植物研究所苗圃中长势较好、性状稳定、广西特有的26种秋海棠为观测评价材料,这些材料是该所实施“广西特有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研究” “喀斯特岩溶植物专类园建设”等项目时,经过多年引种收集、栽植培育、大多生长良好[11]的广西特有34种秋海棠中的一部分。

1.2 观赏性状评价标准

目前植物观赏性状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数学模型综合评价法、百分制记分评选法[12-13]和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14],这些方法较多适用于同一类型、观赏部位性状具体专一的植物种类。而对于分布范围狭窄、性状复杂多样的唇柱苣苔属(Chirita)植物[15-16]按照主要观赏性状进行对比和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广西特有秋海棠属植物也是狭域性分布类群,不同种甚至同种不同株之间性状差别较大,难以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观赏性状评判。因此,本文主要参考唇柱苣苔属植物观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共采用8项指标。

1.2.1 株型 秋海棠类植物株型主要分为直立和匍匐型2种类型,所以根据每种植株的特点,以植株株型挺拔直立紧凑为“优”;匍匐或零乱为“差”,不受花朵数量和花优美程度影响;中间类型为“中”。

1.2.2 叶片 秋海棠的叶形、质地、色泽、色彩和叶被等叶部特征变化多样,叶形有卵形、心形、肾形、五角形及掌状形等,叶色变化丰富,特别是产于石灰岩基质上的绝大多数广西特有秋海棠叶片镶嵌有各色天然不规则斑点、斑纹或环带花纹且质地独特,观赏价值颇高;所以叶脉、幼叶、叶面有明显异色或独特斑纹等可供观赏特征,或叶形奇特优美者,定为“优”,其它的为“中”。

1.2.3 花序高度 于盛花期测定,并与叶丛的平均高度对照。以花序高出叶丛面1 cm以上者为“优”;高出叶丛小于1 cm或与叶丛面平齐者为“中”;低于叶丛面者为“低”。

1.2.4 一次开花数量 一株一次开花10朵以上为“优”;5~10朵为“中”;5朵以下为“低”。

1.2.5 花朵大小 花冠长(不包括花梗) 2.0 cm以上为“优”;1.5 cm以下为“低”;介于两者之间为“中”,但亦考虑花的大小与植株之间的关系而定。

1.2.6 花色 秋海棠属植物花色鲜艳,以深粉红、浅粉红为主,少数橙红、黄绿等稀有色,因此以黄色、橙色、绿色、白色等稀有色为“优”;稀有色夹杂粉色系等为“中”;纯正的粉色系为“低”。

1.2.7 花期 秋海棠类植物花期较长,全年均有种类开花,但多集中于7-11月,因此其余时间开花为“优”,包含3-5月的为“中”。

1.2.8 附属物 秋海棠属部分种类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器官,如卷长的柔毛、尖突的叶面等。有明显、特殊的观赏器官者为“优”;无或在花期枯萎者定为“低”。

在上述指标中,评定为“优”的指标数≥5项,综合评价为“优”;3~4项,综合评价为“中”;其余为“差”[17]。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参考相关资料[18-19],采用上述8个指标进行评价,在26个广西特有秋海棠中,观赏性状综合评价为“优”的有20种,占77.0%;综合评价为“中”的有3种,占11.5%;评价为“差”的有3种,占11.5%,表明广西特有秋海棠属植物观赏性很高(表1)。

2.1 观赏类群的划分

2.1.1 按观赏性状划分

(1)观叶类群:秋海棠属植物叶片颜色丰富、花纹多样,叶片具有银白、紫红的叶脉,或墨紫斑块;或绵长的白、紫及红紫色毛状附属物;或者叶形特殊,肉质似芦荟;或叶呈心形;或有异形的变化。以8项指标中“叶片”的调查评价为依据,确定适宜观叶的秋海棠种类,共计21种秋海棠“叶片”这一指标被评为“优”,占参评总数的80.8%。

(2)观花类群:不同的广西特有秋海棠属植物,花期各不相同,其花期较长,全年12个月都有开花的种类。秋海棠属植物茎叶质较脆、易折、花朵易脱落,且花朵以粉红色系为主,所以,将花色、花径、花期、一次开花数量四项指标中三项较优的种类归为观花类群。据此,所有参与评价的秋海棠属植物,共计6种属于观花类群,占参评总数的26.9%。

其中,同时属于观花、观叶类群的秋海棠有5种,为一口血秋海棠、大新秋海棠、广西秋海棠、近革叶秋海棠、靖西秋海棠;同时花、叶都不具有观赏性的秋海棠有4种,为弯果秋海棠、刘演秋海棠、鸟叶秋海棠、须苞秋海棠。

2.1.2 按植株大小划分

(1)小型盆栽类群:植株体小于25 cm,株型紧凑,以美观的叶为主要观赏对象,部分也有小而精致的花,极具开发成观赏盆花的潜质。大多数秋海棠都属于这种株型,共计16种,占61.5%。

(2)中型盆栽类群:植株体高度位于25~35 cm之间,为常见植物高度,属于一般盆栽类群。共计6种,占23.1%。

(3)大型盆栽类群:植株体大于35 cm,有着宽大明显的叶片,在株型普遍较小的秋海棠中颇具特色,可用于搭配假山石种植。共计4种,占15.4%。

2.1.3 按株型划分

(1)直立紧凑类群:大部分秋海棠属植物株型直立紧凑,盆栽时颇为美观,因此进行秋海棠属植物观赏性状评价时将直立、紧凑的株型评价为“优”,植株或中等高度、直立而生,或紧凑娇小,观赏价值高,属于此类的占调查总数的92.3%。

(2)匍匐攀缘类群:秋海棠属植物属于攀缘类型的较少,此类型容易造成散生凌乱的视觉效果,精心养护可具有攀缘观赏的特性,属于此类的有耳托秋海棠、鸟叶秋海棠2种,占7.69%。

3 具有较高应用前景的种类

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秋海棠不仅应该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应该适应性强,生长状况良好。根据实地调查以及综合评价的结果,具有较好观赏性的秋海棠有20种,得分为“优”,同时参考其生长情况,以下8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1 一口血秋海棠

植株小而紧凑,常生长于海拔720~760 m的石灰岩、洞穴等地,植株密背被明显的红色卷曲刚毛,花序高于叶丛,花朵中等大小、粉红色,花期集中在2-3月,以具有特殊花纹的叶片为主要观赏对象,是极佳的观叶植物。

3.2 广西秋海棠

植株大而直立,常生长于海拔200~300 m的洞穴、林下、石灰岩表面、裂缝中等区域,叶深绿、具白斑和红褐色刺芒,花朵较大、粉红色,花期1-3月,一次开花数量较多,叶柄密被白长卷柔毛。其高大直立的株型和密被的白绒毛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3.3 卷毛秋海棠

植株小而紧凑,常生长于海拔450~1 200 m的石灰岩地区,叶面深绿、具白斑、叶背紫褐色,花朵较大、粉红色,花期3-4月,以全株密被卷曲长柔毛为主要观赏对象。

3.4 黑峰秋海棠

植株小而紧凑,常生长于海拔130 m的石灰岩地区,叶面具有圆锥状泡状隆起且密被棕黑色泡状毛,花朵较小、粉中带黄或淡黄红色,花期1-5月,具有特殊形态的叶片和特殊颜色的花朵都具有良好的观赏性。

3.5 丽叶秋海棠

株型紧凑、中等大小,常生长于海拔200~300 m的山脚灌丛及石灰岩中,叶绿色、具白色脉纹,花朵较小、白绿或粉红色,花期9-10月,一次开花数量较多,小而密的花和稀有花色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3.6 方氏秋海棠

植株小而紧凑,常生长于海拔250~700 m的山脚灌丛或石灰岩中,掌状复叶,叶背红、叶面绿,花朵较小、白至粉红色,花期11至翌年4月,叶形较为特殊,是主要观赏点。

3.7 丝形秋海棠

植株小而紧凑,常生长于海拔130~184 m的山脚灌丛中或石灰岩地区,叶片暗褐色、具白斑,花朵较小、绿白色,花期2-6月,全株被褐长弯毛,在以粉色为主要花色的秋海棠中,绿白的花色较为特殊。

3.8 靖西秋海棠

植株中等大小、株型直立,常生长于海拔100~600 m的山脚灌丛或石灰岩中,叶绿色、具马蹄形斑点,花朵中等大小、白色或粉红色,花期6-11月,一次开花数量较多,花和叶都具有观赏性,整体观赏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秋海棠观赏性类群
贵州30种原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观赏性评价
基于功能类群分析呼兰河口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美丽的秋海棠
秋海棠:植物中的“大家族”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2019春节档观众满意度创同档期新高,《流浪地球》观赏性居历史调查影片第一位
观赏性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从家居风水谈观赏性植物室内摆放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