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艺术风格与演绎

2019-03-21于琦

艺术评鉴 2019年2期
关键词:演绎艺术风格

于琦

摘要:《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作为亨德尔正歌剧《凯撒大帝》中最为经典的咏叹调,其旋律工整,节奏灵活,是整部歌剧中情感最为鲜明的一个部分,展现除了主人公无比悲剧的人生。通过《我哭泣,为我的命运》这一经典的研究与分析,笔者进一步掌握正歌剧中咏叹调的演唱技法,了解咏叹调,认识亨德尔音乐创作风格的别样性。

关键词:《我哭泣,为我的命运》   艺术风格   演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014-03

亨德尔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一名非常著名的创作大师,亨德尔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历史为背景英雄为题材的歌剧。亨德尔创作的歌剧作品总是呈现给人们一幅堂壁生辉、宏伟壮观的景象,极具感染力[1]。作品《凯撒大帝》就是其中之经典,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巴洛克时期亨德尔正歌剧《凯撒大帝》中的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主要目的是:首先,对于演唱者来说,通过研究这部作品,能够直观地了解作品相关背景,是演唱者在学习歌曲前的必要过程,在大致了解作品的背景下,深入渗透剖析作品,这样旨在能够为演唱者的演绎技法、演绎方式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完善作品二次创作。其次,对于观众来说,是研究这个作品的最终目的,旨在能够通过演唱者的演绎,传递给观众作品最直观的风格表达及情感上的共鸣。

一、《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艺术风格

(一)《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调式特点及曲式特点

亨德尔在音乐创作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复调音乐的陈俗滥旧,开始创作出了主调音乐。主调音乐在风格上虽然没有复调音乐来得华丽,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却比复调音乐更为细腻明确。作品中主人公的独白恰恰需要主调这种明确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更为直白生动,这种主调的创作手法更有利于剧情的推进,更为鲜明地塑造出了主人公克里奥佩特拉的音乐形象,使得整部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开阔、剧情紧凑激进[2]。宣叙调部分采用了D大调,共12个小节,这段宣叙调是情节展开的一个重要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的一幅场面,由演唱者来陈述表达自己内心忧郁愤懑的情感。咏叹调部分采用了巴洛克时期咏叹调最为典型的反复三段式咏叹调(ABA)结构,A段为广板部分,共有47个小节,在调性上采用了大调的写作,为E大调,规整的3/8拍。B段为小快板部分,共22小节,采用了与A段对应的关系小调c小调,采用了可塑性更强的4/4拍。

(二)《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旋律特点及节奏特点

这首作品的旋律就是受英国音乐风格影响后的作品,从一开始A段部分主旋律采用了上行的大调音阶。这种上行的旋律走向,更能使情感层层递进,情感逐渐饱满起来,在听觉上能够逐渐深入人心,给人以由远及近,由聆听到切身的体会,随着节奏的演进,听众能够通过演唱地演绎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流露出的对现实,对命运不公的抱怨和不满[3]。亨德尔的声乐作品的节奏保持着稳定、严格的特征,特定节拍的开始就会一直采用该节拍到演唱结尾。这首作品中咏叹调第一部分采用广板的速度,规整的3/8拍,节奏均衡,每个乐句都是第二拍起音。B段采用了可塑性更强的4/4拍的小快板,这样的速度,使得情绪更为激进,一开始就用了较强的力度,與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A段是对命运的哭诉,那么B段更多的是对统治者的憎恶,对现实的不屈,在极度绝望后的一种控诉。

(三)《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伴奏特点及配器音响特点

宣叙调的伴奏织体采用了宣叙调惯用的柱式和弦,更利于演唱者自由发挥,对节奏的掌握更为自由,强度的处理要求更为明确。A段的伴奏规整不繁琐,采用了提琴长音的演奏,小提琴的绵延和大提琴的低沉忧郁,主要为了衬托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使得演唱者在情绪上更能稳定拿捏得住,不至于过分悲怒,从而违背了主人公当时特定的情绪特征[4]。B段主要采用提琴速度极快的断奏,烘托出紧张的气氛,中间还有长号的加入不断推进情绪,使得所有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由悲到怒的释放。

二、《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演绎

(一)A段演绎

《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中的咏叹调部分,A段的演唱:起音的力度较弱,应当用气息带着哼鸣来演唱,在此时不能使整个乐句断开,这就需要气息的稳定,(piangero……tentoria)之后再娓娓道来,这一部分不要求情绪有很大的起伏,主要带着哭诉的感觉,气息稳定连贯地向他人倾诉。“sicru”的跳进演唱要求千万不能音量过大,从“si”到“cru”的演唱,要求打开口腔,咬准字音,在头腔点哼及而上,切不可滑音滑上去,要一步就位,这对气息的要求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在之后的跳进处理中(finchevi……)要提前预备好状态,将气息沉稳下来,用松弛的状态口腔打开,带着哼鸣搭上气息来演唱。“vi”的演唱过程中,注意喉咙的打开状态,用腰部的力量支撑,搭上气息,找到头顶前方的高位置点,集中通透地来进行演唱。在音量地控制上还是要克制住,不宜太大,音量偏大会显得突兀,作品演绎不连贯,要让情绪慢慢渗透,不可操之过急。在这个过程中总体来说,可采用渐强地处理方式来进行演唱[5]。

在之后几句地演唱中,两个“piangero”要求还是用忧郁低沉地方式来进行演绎,在断句吸气的位置上要尤为注意,在第二个“Piangero”前要吸足气息,直到“mia”结束。在之后的节奏上要注意掐准节奏,注意延至下一小节十六分音符,之后连续的三个“Finchevita”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一个比一个更为严肃,由气息带出的哭腔体也是愈发强烈,切不可过度,这样就显得做作了。但是情绪变强,音量却不可变强,只有在最后一个“vi”的时候才可变强并弱下来,但情绪上却是不减的。这一部分的演唱笔者联想作品创作背景,更多的是对命运的哭诉,对现实不公的绝望之情,情感还存在压抑,并没有完全爆发出来。

(二)B段演绎

B段的演唱,无论从结构还是旋律上都与A段形成对比。B段的演唱一开始就给出一个强音记号,这时候主人公克里奥佩特拉已经化悲伤为悲愤,这时的情绪已经很激进了,在开口“ma”的演唱上就要求鼓足气息,一下子唱出来。在演唱这个乐句的过程中,要求节奏铿锵有力,给人以一种步步逼近,直逼迫你胸口的感官,是一种逼近恐吓式的控诉,每一个要字都要干净利落,用气息蹦出。在之后出现了一个难点的演唱,华彩部分的“agitero”,这就要求气息的灵活性,需要在快速演唱的同时还要准确演唱出每一个音符,切不可过急,否则便会打乱了阵脚,不仅含糊不清,节奏也卡不准,气息也连贯不起来。在演唱这句的时候不可松懈用自己的嗓子来调控,这样不仅声音位置不统一,还会有不同的音色交替出现,注意用腰部的力量,让气息灵活起来。

在接下来的一个持续长音“spet”也是一个难点,想要唱好这个音无疑是在对音高的控制,高位置的实现,气息的支撑有一定的要求,不这样做就会导致声音僵硬直白刺耳或者不稳定,在这三点的结合下融入情感的体会,才能使演唱更为生动。

在之后的演唱还需注意的地方是第二个“agitero”的演唱,虽然没有第一个来得有难度,但是这段急速下行的旋律进行方向往往被演唱者所忽视。在演唱中气息的松懈,导致高位置变到低位置,这样自我演唱时并不能感受出太大的听觉差异,但是听众却能感受出来,在气势上就已经弱掉了一大截,低音对气息的要求更为扎实,要支撑住下方的气息,还是以高位置的状体来演唱这句。

三、結语

本次研究是笔者对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作品的演绎进行的一次自我归纳与总结。在研究该作品中发现以下结论:首先只有对创作者进行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自己的二度创作。其次,演唱不光要靠自我的实践去完成,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对作品本身进入深入的研究才能在演唱上有所感悟,并在不断地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得到新的见解,为下一次的学习进步提供更高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张煜杨.浅析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2018,(03):64.

[2]直运芳.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曲式及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6,(22):62-63.

[3]张慧莹.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创作特点及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5,(14):109.

[4]王晓迪.女高音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演唱分析[J].音乐时空,2014,(18):142.

猜你喜欢

演绎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用真情和智慧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找寻人物的性格定位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