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元素在《雅之声——琴韵》中的融合

2019-03-21张娟

艺术评鉴 2019年2期
关键词:古琴古筝

张娟

摘要:在百余年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程中,继承、弘扬民族音乐精髓的作品层出不穷。《雅之声——琴韵》吸取、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华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发挥钢琴多声部织体优势的同时,保留了民族音乐的韵味。本文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切入点来分析其在乐曲中的体现方式。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   古琴   古筝   小京锣   《雅之声——琴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016-03

《雅之声——琴韵》是我国朝鲜族作曲家权吉浩于2011年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独奏作品。“雅”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乐,同时泛指“雅”一词所包含的细腻、委婉、优雅的意味。此曲借鉴唐大曲的基本结构(散、慢、快、中、散),并在乐段衔接处运用重复、加花等技术手段,使整首乐曲段落简明规整又不失灵动。作曲家运用现代音乐的音高组织、“点描派”手法、拼接手法及复风格来诠释三种民族音乐元素的个体美和融合美,呈现出立体的听觉空间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尤为独出心裁的是,作曲家试图在钢琴这一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上,模仿古琴的“走手音”“滚拂”古筝的“刮奏”“琶音”及戏曲击打乐器小京锣的“滑音”等效果。

本文拟以《雅之声——琴韵》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为切入点,来详细剖析作曲家如何将古琴、古筝和小京锣的音色及演奏技巧转释于钢琴之上,并保留原有的民族风格韵味。

一、古琴

(一)“按音”与“走手音”的组合

《雅之声——琴韵》第一段“古琴抹音”与自由的慢板中所写到的“抹音”,实际上是“按音”与“走手音”(绰、注、撞)相结合演奏而产生的音响效果。

谱例1中,第1拍长短节奏组合成和声音程,短音弹完即刻松开,保留长音的音响效果在古琴演奏中是按音与注下的组合演奏。紧接着,松开第一个短音,保留长音的同时,再次重复短音的音响在古琴演奏中是按音、注下以及撞的组合演奏。作曲家权吉浩曾说:“能否让听众仔细倾听钢琴的余音:一个手指慢慢抬起来时,仍在按住的另一个手指的音还在延留著呢!听众能不能静静地品味一下它的韵味?特别是安静时延留下来的余音和它微妙的变化?”这就是这类节奏带来的出人意料的音响效果。

(二)滚拂

古琴中的滚拂指法和古筝的刮奏类似。滚,无名指连续向外拨弦;拂,食指向内连续拨弦。滚拂两种指法在演奏中经常连用,更可以连续使用以表达连绵不断的流水效果。

谱例1中,第2、5小节双手交替演奏64分音符,是模仿古琴泛音滚拂的音型。这类音型在乐曲中共出现三次(第2、5、50小节),均以64分分音符的形态出现,其中前两次音型由下至上,第三次音型是由上至下。

二、古筝

(一)刮奏

刮奏是以右手连抹或连勾快速奏出五声音阶,模拟清风拂面、江海扬波等场景。

分析谱例2,发现刮奏与古琴的滚拂相似,两者节奏都很紧凑,音乐都可由低至高或由高至低,都采用级进和小跳组合的模式。区别在于音色,模拟古琴滚拂的音色古朴、幽远,而模拟古筝刮奏的音色清脆、爽朗。

乐曲中模仿古筝刮奏是为了装饰主旋律,谱例2第1小节中,两组六连音是模仿古筝刮奏的音响,因节奏密集使得弹奏速度非常快,很似古琴滚拂的效果。

(二)琶音

琶音是将和弦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连续奏出。古筝演奏中,琶音由左手演奏或者双手交替演奏,常作为伴奏声部或装饰性的指法,有时也作为结束音。

谱例3是模仿古筝琶音的乐句,也是乐曲中最具代表性、持续使用琶音最长的乐句,双手交替演奏了8拍。乐句先由高向低交替进行,之后转为由低向高交替演奏。在此,长琶音作为结尾音,呈现出流水般、连绵不断的音响效果。

三、京剧击打乐器

(一)“急急风”

京剧中的特色节奏“急急风”,能使特定的段落富有动力、色彩鲜明,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绪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谱例4之前,乐曲一直保持着古琴淡雅、幽远的韵味,这一乐句的出现预示着欢快、热情的击打乐器即将登场。乐句一方面奏出与前面截然不同的音乐性格,烘托出令人紧张的音乐气氛;另一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象征着新的人物角色即将登场,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二)小京锣典型节奏的运用

模仿击打乐器的乐段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在不同的音域频繁的出现,增强了节奏的丰富性和音乐的表现力。

1.“上滑音”节奏

“上滑音”是小京锣独具特色的节奏,它由较低的装饰音滑向本音而成。小京锣是无音高乐器,上滑音起装饰性作用的同时能增添节奏的多样性,使音乐性格鲜活、灵动。

谱例5中使用“上滑音”两次,第1小节的第1拍中使用大滑音,音域跨度为一个八度。第4小节第1拍使用小滑音,装饰音与旋律音构成小二度的级进关系,呈现出的活灵活现、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

2.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是改变重音的节奏,演奏效果给人独特而摇摆的感觉,常见于诙谐、幽默和欢快的乐曲中。

谱例5中,第2和5小节的第1和第2拍是两拍时值的切分节奏,第一个八分音符被八分休止符所代替。切分节奏的基本功能是改变节奏的强弱规律,突出想要强调的音符。在上述的两拍时值切分节奏中,八分休止符代替了八分音符,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不仅强调了切分音,还给音乐增添了不少的舞蹈感。

四、种音乐素材的运用方式

三种音乐素材:古琴、古筝和击打乐器。乐曲中有分别模拟三种乐器的乐段,有在同一乐段中先后模仿两至三种乐器,也有在同一乐段中连续交替模仿两至三种乐器。根据笔者的统计的(如表1),能清晰地了解乐曲整体音乐素材的布局。

表1中展示出音乐素材在乐曲中独立出现、两两组合以及三种一起组合出现的位置。118-131小节(见谱例6)是末乐段,故作曲家将三种音乐素材混合使用,有众乐齐奏之感。每种音乐素材代表一个角色,在音乐结束之前,轮番再现演出,展示自己的独特音响,充满了仪式感,也增强了乐曲的终止感。

笔者以准确演绎三种音乐素材为目的,结合谱例8制作出表2,为演奏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提供更直观的视觉感受。

通过上图的分析,三种音乐元素跃然纸上,更有助于演奏者准确把握音乐性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作曲家在末段運用三种民族音乐素材进行无序横向拼贴,其中古琴四次,古筝五次,小京锣三次。

三种音乐素材的拼贴及复风格呈现出三种音色的对比,使音响效果丰富、立体化,形成作曲家设计的“大结局”:运用拼贴的手法来再现三种音乐元素,不仅使得曲尾与曲首遥相呼应,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美的审美观念。

综上所述,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是现代的,但艺术境界却是传统的;创作技法是外来的,但作品气质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作曲家巧妙地选择并运用了“古琴”“古筝”和“击打乐”三种音乐元素,呈现出性格各异的音乐形象,并延伸出各自特有的音调、节奏、速度、和声和织体,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效果。此外,作曲家纯熟地运用现代作曲技法,令音乐的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同时,尊重了中国音乐的审美情趣,显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作曲家在创作中国新钢琴音乐时的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章华英.古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王爱国,翟毅.师法古曲得真趣 别出新意柳成荫——古琴艺术元素在中国钢琴曲创作中的显现方式简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3]权洪波.试析《雅之声——琴韵》的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J].钢琴艺术,2016,(10).

猜你喜欢

古琴古筝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美好
古琴艺术的发展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广陵古琴沪上琴箫合奏
九重环佩艳琳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