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人教版选修一《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课为例
2019-03-21
历史学是一门对过去进行解释和认识的学科,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让学生记住很多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全面、辨证、客观、发展地看待人类的过去。因此,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尤其是努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正成为当今高中历史教学的趋势。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也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聚焦学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历史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因此,201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内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五个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学生建构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本文以人教版选修一《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课为例,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历史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培养,但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度地在知识上发力,教师不是聚焦在学生个人,而是聚焦在知识上,常常纠结于历史知识的容量和难度,教师备课讲课,围绕知识、排列知识、解读知识,练习也是对知识的练习。但是我们忽略了学习历史对于学生的视野、思维品质、对于解决人世间的过往和现在的一些问题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当前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学大趋势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是以教知识为目的,而是通过运用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分别、单项地培养五个学科核心素养,而是五位一体地综合培养,使学生在认识历史方面整体提高。不是由教师直接传递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历史的实际过程,最终自己得出对历史的看法。不是一次性完成培养核心素养的任务,而是分阶段、逐步地、持续地进行培养,尤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师教学观的转变,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应发生变化。应该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学目标的设计从识记知识的定位,转变为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经过学习可升成的程度,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做到确定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从机械分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转变为通过学习,学生的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所发展的综合体现;做到聚焦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从掌握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实际水平程度,并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做到确定具有可检测性的目标,从简单的、形式上的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并可检测的目标,使目标的指向针对学生通过学习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人教版选修一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是对必修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一课的补充和扩展,因此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必修教材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的学习可以帮助理解梭伦改革的某些原因,但是讲述较为笼统,对于导致梭伦改革的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阶层变化并未详细讲解,《雅典城邦的兴起》主要从这些方面作了补充,揭示了梭伦改革的必然性,为下一课理解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做了铺垫。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依据课标和核心素养要求,将《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在概括雅典城邦兴起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能够绘制雅典城邦发展的时间轴,说明雅典城邦发展的历程;(时空观念)
2.通过学习微课与研读相关史料,理解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改革前雅典城邦尖锐的社会矛盾及其成因,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通过说明梭伦得以登上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客观条件,明确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家国情怀)
这样的设计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也避免了将教学目标机械地按照核心素养分为五大块,相互重复又脱节的弊端,从而将核心素养有机地融入到一个个小而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中去,既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也有利于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构建自己的历史认识。
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上述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过程势必要求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本位。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史料研习、开展论证、深度拓展等手段应当成为服务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不一定每节课都用到所有手段,但是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依据对学情、教材和核心素养要求的分析。在《雅典城邦的形成》一课中,我选择情景创设、问题引领、开展论证等手段开展教学,并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先学后教。
1.开展论证
对历史问题的解释,不仅要运用史料,分辨各种解说,更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操作,说明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探讨历史问题的论证活动为重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我从学情出发,制作视频《古希腊历史文明进程》和微课《自然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作为课前学习资源,发布课前学习任务,由学生制作雅典城邦发展的时间轴和论证自然环境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在课堂上展示。一方面突出了梭伦改革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强化了时空观念;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
2.情境创设、问题引领
学生要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进而对历史进行探究,在情境创设中,提出问题,激发思考,调动思维。
梭伦改革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雅典,最终推动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与古代中国等地区的专制政体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如何形成的?深受中国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影响的学生很难设身处地地体会,所以通过适当创设情境,引起他们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热情非常必要。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我着力于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我基于教材内容创作了课本剧《一个平民的苦恼》,设计了平民贾艾斯、工商业者亚度尼斯和梭伦三个人物,请学生表演。从情境中直观感受改革前雅典城邦内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工商业者对政治上无权处境的不满,和雅典面临的外部危机等发展困境,继而根据学案设问探究和理解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和改革的必要性,突出教学重点。情境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有关雅典城邦社会矛盾和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合作探究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二处情境“穿越时空——《一场改革前的辩论》”,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理解和体会不同派别政治诉求的含义,明白梭伦改革最终引导雅典走向民主政治的原因,并为下一课学习梭伦改革的内容做铺垫。这种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其尝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讲到改革的直接原因时,利用情境一中梭伦假扮疯诗人事件设问:梭伦身为一个贵族,为何主张改革?我们可从梭伦身上学到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梭伦作为一位伟大政治家、改革家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抱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善抓机遇的智慧、敢于担当的勇气,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社会责任感。
在情境中探究、在问题下思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思维得到了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由于课前反馈和情境探究均由学生讲解,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史学素养也以不同方式得到锻炼。
历史有血有肉,历史的逻辑能够用史料讲清楚,历史的选择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作为支撑。通过教师科学制定目标、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综合培养核心素养、有目的有侧重地逐个突破,全面统筹安排,才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亲近历史、深入历史、感悟历史,学生形成的历史解释才更加饱满、更加有说服力。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作为历史教师,只有站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并将之渗透于历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与创新能力,使其最终能够建构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实现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