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健康传播的科学性研究
2019-03-21广西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任何内容涉及健康的传播都属于健康传播[1]。媒体是健康类信息传播的工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新媒体逐渐取代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健康传播的主要阵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用户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来接收语音、文字、视频等信息。根据腾讯公司的调查,健康养生类文章是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排名前三的信息类文章[2]。微信公众号成为当前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给健康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信公众号在健康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腾讯公布的 2015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 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日活跃用户达 5.49亿,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 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 次[3]。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讯工具之一,为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传播广,影响力大
微信公众号结合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势,可以使用户在海量信息当中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健康信息。通过订阅健康类公众号,用户可定时或不定时收到健康养生类文章的推送,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可将健康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二)可与用户互动交流
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区,健康信息发布者可与微信用户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供更有价值的健康信息,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对公众号的信赖感和粘性。
(三)促进年轻人对健康的关注
微信的主要用户来自年轻人。由于传统健康类媒体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而微信公众号以手机为载体,通过文字、语音、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可有效吸引年轻人对健康类知识的关注。
二、微信公众号在健康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虽然健康传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量大,内容良莠不齐,自媒体把关不严等原因,导致微信公众号在健康传播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健康信息科学性不强,伪健康知识大肆传播
有些健康类公号的发布者本身不具备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或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传递出一些未经官方证实的健康谣言或错误信息,受众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就无法对网上传播的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二)不良信息传播速度快,易造成不良后果
微信平台流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一些不良健康信息、健康谣言一经发布,可在互联网中快速传播,容易造成误导,引发不良社会后果。
(三)健康信息同质化、飞沫化严重,削弱传播效果
在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中,存在大量内容、风格类似的公号,导致发布的信息相似度高,缺乏特色,用户看到众多相似的内容,容易失去阅读兴趣,因此,信息的同质化是制约微信公众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增强微信平台健康传播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为了让微信公众号进行科学而有效的传播,需确保传播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拒绝伪科学,抵制为博眼球而歪曲事实、夸大效果、凭空捏造等传播行为。
(一)提高健康传播者的专业素质
健康传播者是指以发布健康信息或开展健康传播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个人或组织机构[4]。
对于健康传播者来说,首先应具有医学或健康管理教育背景,或者受过系统的医学知识培训,具备医学或健康管理师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有较高的医学科学素养,具备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能力。
(二)加强对健康讯息的监管和把关
健康讯息是为了普及健康保健、防病知识和技能,指导人们管理健康危险因素,从而有目的地设计制作的一组信息[4]。
对于健康讯息的传播,政府部门、网络传播部门要做好严格监控和把关,监督公众号的传播行为。对于没有经过科学证据证实的健康信息,要进行拦截。对于已经发布的健康谣言,要及时辟谣,引导公众的正确认知。
(三)打造权威公号,树立良好口碑
医疗部门、知名媒体部门等应打造专业性和权威性强的公众号,及时发布和更新健康信息,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权威的公众号上来,树立良好口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鼓励医疗、养生、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或在权威公号上发布信息,成为辨别健康信息真伪的“意见领袖”。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成为了公众获取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提高健康传播者的专业素质,加强健康信息的监管,打造权威公号,对健康科普信息的科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