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策探究
2019-03-21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信息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高校生越来越青睐于网络阅读,对于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高。作为实体阅读服务机构,图书馆不在对高校生具备强大的吸引力,这也导致图书馆内越来越空旷,很多高校生不愿意在走入图书馆,静心地进行阅读。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网络阅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还因为图书馆阅读的推广工作一直起不到实际效用,从而导致图书馆对高校师生的吸引力不断递减。基于这一现状,高校应针对图书馆阅读推广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改革,使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更具趣味性及实用性,从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高校生的精神世界。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
在广大学子步入高校后,不必再担负升学的压力,骤然放下重担,自然会在兴趣爱好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另外,在高校,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外界世界,对于课余时间的安排有着更多的选择,例如,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社团、从头开始学习一门技能、通过兼职缓解经济压力、提前进行创业、谈一场浪漫的恋爱等等。诸多事情会占据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另外,电子设备的普及,使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各类软件逐渐霸占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以上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再选择走入图书馆,安静的阅读一本喜爱的书籍。另外,大部分大学生走入图书馆进行阅读都是基于教师要求或课业需求,因此,其阅读的书籍或是教师要求或是学业需求,并不具备大学生的个人特色。当大学生阅读成为一种课业任务,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或兴趣时,是无法达到最佳阅读效果的。
归其根本,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法过于死板,缺乏新意。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已不具备惊喜及吸引力,从而每年活动的举办甚少有人响应,甚至需要强制名额参加。因此,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迟迟得不到进展。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
(一)重视读者阅读需求
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策划时,图书管理员应重视读者的实际需求,深入了解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推广内容及推广方式,从而确保推广的效果。
第一,图书馆可成立相关的阅读协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大学生阅读需求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不同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的大学生对阅读的不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计划设计,找到更能吸引大学生参与的推广方式,使大学生重新点燃对阅读的兴趣与激情。当大学生能够在推广活动中找到符合自身需求及阅读品味的书籍时,将会获得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同时,在阅读协会中,将兴趣相同阅读需求也类似的大学生组织在一起,使大学生能够结交到志趣相同的朋友,从而吸引更多的阅读爱好者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
第二,保证图书馆管理者的整体素质。阅读推广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图书馆更好的发展,使大学生重新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这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保持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维持活动的有序开展,给予大学生最佳的阅读体验。从而使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达到最佳,使活动能够一直顺利的运行。
第三,图书馆可建立自身的学校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阅读推广,从而增加阅读推广活动的普及性。另外,互联网网站更加有利于图书管理人员获取大学生的读书意愿及读书需求,通过来访者的查阅记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同时,网站可根据其访问记录,进行好书推荐及馆藏资源推荐等,加强阅读推广活动对读者的吸引力。
(二)寻找新的资金来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运行需要资金进行支持,无论是对硬件设施进行优化,还是对推广活动进行策划、宣传,都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传统的推广活动,其资金来源一般是向高校进行申请,但这种方式审批时间较长、流程繁琐且资金较少,并不符合阅读推广活动的需求。此时,图书馆管理者可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在校内通过与各学院各社团进行联合活动举办,从而减少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在校外与书商出版社等机构进行合作,获取资金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三)创新推广形式
现代大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兴趣寥寥,主要是因为推广形式过于单一,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对推广形式进行不断创新。首先,在成熟的传统推广形式上增加创新因素。例如,在邀请文学作家开展文学讲座的同时,邀请在网络平台拥有较高人气的网络作家进行阅读分享。其次,对阅读推广形式进行全面创新。例如,效仿知识问答类节目举办知识问答比赛,通过奖品吸引学生参与,并在比赛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四)加强电子阅读资源的推广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高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重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及电子设备的有机融合。高校可建设更加现代化的图书馆,将纸质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使不同学生能够根据阅读习惯进行阅读。
三、总结
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对于高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全面提升高校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全面阅读的落实。因此,高校应对相关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对推广方式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实现最佳的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