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致VD的疗效研究
2019-03-21李银银
李银银
血管性痴呆(VD)好发于老年人群,表现出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认知异常等症状,除了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外,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1]。V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尚无理想治疗方案。慢性脑缺血被认为是VD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慢性脑缺血进行性加重导致海马神经元变性、皮质萎缩等发生,最终引起脑梗死、痴呆等[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有活血化瘀、行气补血的功效,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微循环改善,适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3-4],但关于其用于痴呆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慢性脑缺血致VD患者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以明确其疗效和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纳入医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慢性脑缺血致VD患者87例。入选标准:(1)经颅脑彩超、CT 检查显示脑缺血病灶;(2)VD于脑缺血后3个月内发生,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VD诊断标准,且持续至少半年;(3)年龄 50~82 岁;(4)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5)相关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痴呆;(2)除慢性脑缺血外,其他脑血管疾病引发的痴呆;(3)意识障碍;(4)合并抑郁症、癫痫等精神相关疾病;(5)凝血障碍、恶性肿瘤者;(6)中途退出者。将患者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A与B组。A组男、女各为24例、20例,平均年龄(61.25±4.58)岁,平均病程(12.58±4.36)个月;吸烟史11例,高血压 35例,高血脂20例。B组男、女各为 25 例、18 例,平均(61.74±5.00)岁,平均病程(13.02±4.21)个月;吸烟史 12例,高血压 32例,高血脂22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B组行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脑保护药物、基础疾病对症处理等,另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1片/次,3次/d,持续口服4 w。A组以B组为基础,加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59)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静滴,1次/d,2 w为 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2 d、4 w和治疗结束后2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含定向力、记忆力等内容,27分以下提示认知功能障碍,分数越低提示越严重;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价患者的痴呆情况,HDS含常识、定向等内容,21.5分以下提示可疑痴呆,分数越低提示痴呆越严重。
在治疗前后,以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上海寰熙医疗设备公司)测定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状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MMSE评分增多≥3分;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MMSE评分增多1~3分;无效:临床症状不变或加重,MMSE评分增加<1分或不变,甚至下降。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MMSE和HDS评分变化 治疗后,两组MMSE和HDS评分皆明显上升,且A组均明显高于B 组(P< 0.05,表 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MMSE和HDS评分比较
2.3 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皆明显下降,且A组均明显低于 B 组(P< 0.05,表 3)。
2.4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皆无明显异常,偶尔头晕A组2例,B组1例;偶有皮疹A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3 讨论
慢性脑缺血致VD临床比较常见,其治疗以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为主。尼莫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之一,可避免或减轻因钙超载引发的损伤。同时尼莫地平有较高的脂溶性,可越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促进脑血流恢复,且能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有利于脑组织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0%,且治疗后MMSE、HDS评分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提示尼莫地平能有效减轻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祖国医学并无“血管性痴呆”一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归属于“痴呆”、“健忘”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脑血管疾病、VD治疗中应用较多,且取得较大的成就[6-7]。薛大力等[8]认为,血管性痴呆为“脑络病”,对其行有益气活血、通络健脑功效的自拟通络益智方治疗,效果比吡拉西坦片显著。中医认为VD发生与血瘀阻络有关。气血不畅,经络不通,造成痰瘀互结,脑络瘀滞,痰瘀对脑髓影响,进而导致脑窍不清。现代药理学表明,丹参、川芎嗪对血小板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减少血黏度,促局部微循环改善,增加病灶附近血流量,增强缺血病灶抵抗缺氧的能力[9]。川芎嗪还能减少胆固醇含量,发挥降血脂作用,同时可促脑代谢,增强大脑对氧及葡萄糖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中,与B组相比,A组治疗后全血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提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其原因,丹参川芎嗪中的丹参素可增强纤溶酶活性,有利于纤维蛋白原溶解,阻抑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液黏度[10]。
王丹等[11]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较多研究发现,丹参注射液在VD治疗中有重要作用[12-13]。丹参、川芎嗪均有活血化瘀功效,两者复合制剂能协同增强疗效,即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相比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方面效果更佳[14]。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常规治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症状,且安全性高。这是因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易通过血脑屏障,局部药物浓度高,药物起效快,能更早地缓解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脑缺血致VD患者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患者认知功能、痴呆症状,其机制可能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