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减轻体检者静脉穿刺疼痛中的运用
2019-03-21庞丽琨
庞丽琨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静脉穿刺技术为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护理技术,近年来,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在进行静脉穿刺时的不适感得到减轻。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对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在减轻其静脉穿刺疼痛方面的应用效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298例体检者,将其分为2组,其中,探讨组(n=154)女性72例,男性82例,年龄18~76周岁,平均(45.9±6.7)岁,参考组(n=144)女性68例,男性76例,年龄19~77周岁,平均(44.8±6.6)岁。将所选体检者分为2组后比较其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参考组体检者于体检前进行常规指导,探讨组体检者同时接受如下护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对体检者进行体检前向其讲解静脉穿刺的目的,解答体检者的疑虑和相关问题,丰富其对静脉穿刺的认知,使其紧张等情绪得到减轻或者消除,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穿刺时与体检者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感[1]。
1.2.2 护士自我调整:消极情绪会影响护理人员穿刺水平,因此,穿刺时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确保精神高度集中,自觉摒除外界干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注重自身仪表,穿戴干净整齐,为体检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拉近医患距离[2]。
1.2.3 合理选择穿刺器具及穿刺部位:应用小针进行穿刺能够减轻体检者的穿刺不适感,同时选择粗直且充盈的静脉进行穿刺并以静脉处毛孔为穿刺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感。若体检者血管条件不佳,则可将阿托品、1%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涂抹于局部皮肤,有助于发挥表浅小静脉扩张作用并加快血液循环[3]。
1.2.4 有效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穿刺时进针角度为60°能够减少皮肤与针头的接触面积,快速进针可缩小表皮损伤范围。保持0.6 cm进针长度能够使穿刺针对血管的损伤得到减轻,同时还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若体检者血管弹性较差、脆性较大且内部血流压力较低应该采取血管扩张措施然后自正面迅速进针,将静脉挑起后再行进针有助于避免刺破血管[4]。
1.2.5 无痛拔针:可采用新法拔针,将针头与敷贴分离后,应用无菌纱布对穿刺点进行覆盖,然后应用无名指、中指以及食指对穿刺部位进行直接按压,可防止出现穿刺部位感染现象,尽量缩短交替按压时间,避免由于按压移位而出现皮下出血现象可减轻患者疼痛感。亦可采用先慢后快拔针法,血管纵轴与针头纵轴保持平衡,然后缓慢向外拔针。待针头即将自血管壁拔出时迅速拔出体外,能够使血管以及皮肤与针头之间的摩擦力和切割力得到减少从而减轻体检者疼痛感[5]。
1.3 观察项目:应用VAS疼痛量表对体检者的静脉穿刺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本次研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12.0,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以χ2或者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探讨组体检者轻度疼痛率明显较参考组体检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体检者中度疼痛以及重度疼痛率均明显较探讨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体检者疼痛程度[n(%)]
3 讨 论
护理人员的情绪、穿刺技术以及体检者生理、心理活动等因素均可能成为静脉穿刺疼痛的引发因素。因此,为了减轻体检者的不适感,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使其护理满意度获得提高。
此次研究中,探讨组体检者轻度疼痛率为72.73%、中度疼痛率为26.62%、重度疼痛率为0.65%,参考组分别为32.64%、57.64%、9.72%,2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使其静脉穿刺疼痛感得到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