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效果的影响
2019-03-21邢军
邢 军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本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规范化临床管理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的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92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组和规范化护理管理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6例。本文的常规护理管理组当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52岁,平均年龄(68.5±12.4)岁;规范化护理管理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年龄为(67.9±13.2)岁。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均为急性脑梗死,诊断符合该病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标准。本文两组患者排除存在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的情况,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完整。通过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本文的常规护理管理组主要选择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策略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落实相关的预防管理,主要针对并发症进行干预,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指导,患者出院以后为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具体护理管理工作严格的根据护理管理原则进行。对于本文的规范化护理管理组在进行干预的时候,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进行,具体的工作方案如下:①饮食的规范化护理管理:脑梗死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很多患者还合并有全身多种合并症,比如存在高血压状况、高血脂状况等相关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干预的时候,应该保证患者能够坚持合理的饮食。确保患者饮食能够定时定量的进行,晚饭时间应控制在下午5点半,患者避免食用会导致血压升高的食物,指导患者在睡眠之前或醒来以后饮用适量的白开水,这能够有效的对于患者的血液黏稠情况进行稀释,对于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血流具有较好的作用[1]。②健康指导的规范化管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积极及时的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相关病症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于具体的致病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患者讲述对病情治疗的相关方法和危险因素,特别是患者注意治疗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脑梗死会导致患者存在偏瘫,这种状况多是终身性的,即便恢复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正视这种情况,并且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康复活动。③康复训练的规范化管理:患者进行肢体神经的必要训练,可以使患者从简单的上下楼梯进行训练,使患者进行站立平衡的练习,锻炼患者的行走能力和坐位能力,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合理的被动训练,使患者健侧肢体,能够主动训练,还要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摆放进行合理的规范,这些都可有效对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进行改善。此外也要注意对患者认知能力的训练,可以对患者选择采用毛刷、冰块、患侧肢体拍打、按摩刺激等方案来对患者进行刺激,指导患者朗读文章,或者进行相关的绘画、拼图等,指导患者进行搭积木等相关手动操作。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使患者能简单的进行书写和沐浴,对患者进行更衣、饮食和相关卫生的训练。相关训练方案每天进行两次,每次时间大约半个小时。在训练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陪护,避免患者出现意外[2]。④用药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对患者用药进行规范化管理,患者在服药期间,应该重点对血压状况进行监测,并合理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早上的服药时间尽量在6点~8点,对于短期降压制剂使用的时间控制为上午6点左右或下午2点左右,此时间段用药能够提升药物的效果,同时对于长效降压制剂的使用,一般都控制在早上6点钟,这样能够对患者的高峰血压进行抑制。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相对较大,所以临睡前减少药物服用剂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不服药,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对于本文所有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6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评分和肢体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评价比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选择MBI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认知功能评分选择MMSE进行评分,满分为2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能力越好;肢体神经功能评分采用NIIISS评分,满分为3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所有研究对象的计量资料检验选择t值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选择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本文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和护理以后6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肢体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护理以后和护理之前进行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规范化护理管理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本文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各项功能评分比较(±s)
表1 本文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各项功能评分比较(±s)
项目 n 日常生活能力(分) 认知功能(分) 肢体神经功能(分)护理前 护理后6周 护理前 护理后6周 护理前 护理后6周常规护理管理组 46 56.82±4.51 70.25±6.74 12.62±3.23 15.24±4.68 19.87±1.14 12.32±1.16规范化护理管理组 46 55.98±5.82 76.82±7.08 12.83±3.25 17.89±4.65 20.34±1.23 9.82±1.04 t-6.5415 2.3145 6.8748 2.0165 6.3105 2.1871 P- 0.0682>0.05 0.0243<0.05 0.0679>0.05 0.0273<0.05 0.0677>0.05 0.0238<0.05
3 结 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这种病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发病之后表现为肿,临床上病死率和致残率都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危产生严重的威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规范化临床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规范化护理管理方案能够对于患者的饮食、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和用药等进行规范管理,大大的提升了患者的救治效率,所以使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综上所述,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为患者落实规范化护理管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升肢体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