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实务教学中“工作坊”模式的探索及应用

2019-03-20杨婷

文教资料 2019年33期
关键词:自我评价工作坊

摘    要: 随着翻译市场的日益专业化,译者身份认知及翻译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翻译教学重点。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高拟真的翻译实训平台,还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将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翻译工作坊模式应用于本校翻译实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该模式中模拟翻译项目流程,并通过分析学生提交的自我评价得出实践结果。

关键词: 翻译工作坊    情境学习理论    翻译实务    自我评价

翻译产业化、全球化及技术化进程的发展,传统以译文和教师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市场发展,加快建立注重翻译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重点。以翻译过程为导向的翻译工作坊模式,模拟真实翻译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全程参与翻译准备、讨论、进行、校对及总结的全过程。“该模式真实而有效地让翻译实践走进课堂。该模式将理论和实践融于一体,将翻译作为艺术和科学的统一体而全方位地观照翻译”(Wolfson,2005)。虽然该模式在国外翻译教学中已实践多年,但在我国仍处起步阶段,效力急待证明。笔者以本校2017级翻译专业1班(39人)学生为研究对象,尝试证明参与翻译工作坊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译者身份认知及翻译能力的显著效力。

一、理论基础

工作坊教学模式建立于“情境学习理论”之上。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是由让·莱夫和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翻译教学领域,情境学习被定义为“一种依赖于情境的口笔译员训练方法,在该情境内,学习者可接触课堂内外现实的和/或高度模拟的工作环境和任务”(Maria, G. D. & Vanessa, E.R., 2016)。情景学习旨在提高学习者如专业人士般的思考和行动能力,在情境学习中,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原文的专业领域、辅助信息技术工具及最佳的教学模式等都影响学习效果。其中,最佳教学模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中之重。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开展教学,将学生置于高度拟真的翻译项目中实战演练,使学生在实际模拟和操作翻译项目的过程中不断认知译员职业身份,提高译员的职业素养,体现情境学习的教学理念。

二、工作坊模式实践

“翻译实务”课程为本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科技、经贸、旅游等文本的翻译。由于该课程原語文本均具特定目的,传统的译文对照式教学难以有效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故尝试以翻译工作坊模式开展实践教学。

(一)模式说明

教师将该课程的学习环境分为三种:教学课堂、工作坊课堂及评价课堂,每一种课堂都指向特定类型知识的获取。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获取陈述性知识,即翻译是什么。通过分析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风格并介绍相关翻译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翻译,最后通过分析译文使学生认识翻译的全过程。工作坊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寓学于做,获取过程知识,即翻译是怎么做的。评价课堂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中心,每完成一项翻译,学生都要详细记录在坊内的翻译过程,反思翻译重难点、问题并提出建议,即译文为何如此。

(二)模式操作

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前,学生按自愿原则组成六个工作坊团队,由一名(轮岗)项目经理组织队员制订详细翻译项目计划书,经教师和团队成员共同审核确认后团队可从客户(教师)处获得翻译项目。工作坊实践活动每三周为一个翻译项目(翻译主题),每一项目完成后团队成员需轮岗。教师及学校为学生提供的Slack和Trello项目管理工具及Trados翻译软件等网络工具的使用权限和使用说明,不仅能让学生模拟体验翻译项目的管理和操作流程,还能让其熟悉职业译员的工作环境和流程。现以旅游翻译主题为例介绍翻译工作坊模式的实际操作流程。

1.教学课堂(1—2学时)

工作坊实践教学的第一堂课在普通教室进行,由教师介绍旅游翻译的历史和内涵,分析旅游翻译文本的特点、风格及结构,并通过分析译文引导学生了解和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感知翻译的全过程。在课堂末,教师(客户)提供6个平均300字左右的汉译英翻译项目,由学生组成的团队抽签获取项目,同时教师将项目内容及要求上传至网络项目管理工具,供学生团队管理实施各自翻译项目。

2.工作坊课堂(3—4学时)

工作坊实践教学的下一阶段由各团队借助网络及社交平台展开。首先,项目经理召开翻译项目介绍会组建项目社交群,然后,团队成员共同分析翻译文本,制订翻译进度计划并按照各团队制订的计划书领取各自任务。随后,译员在Trados翻译软件的辅助下完成任务并上传至网络项目管理平台,项目经理可随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了解项目情况上报教师。团队成员遇阻时,可先行讨论解决难题,如经讨论还未解决,可向教师求助解决。译文初稿完成后,工作坊团队开会对初译文进行队内复审,并由项目经理将复审后译文提交教师。教师批阅译文后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项目经理。各工作坊团队再根据教师意见进行第三次修改后发送译文给其他团队作交叉审议。为明确工作坊课堂的具体操作流程,笔者选取A团队一个语段的翻译进行展示:

原文:辣椒峰是因其山体酷似一个倒立的辣椒而得名,辣椒峰为崀山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在中国国内风景区中独树一帜,因此辣椒峰被誉为“丹霞之魂”。辣椒峰景区主要包含辣椒峰、骆驼峰、蜡烛峰、一线天等著名的景点。

A团队成员总结该语段为介绍性文本,文本较正式,但语段结构难度较低,基本无长难句,涉及专业词汇不多。根据文本特点和工作量,团队在此语段上分配12分钟翻译时长。在翻译“独树一帜”“丹霞之魂”等描述性词语时,主译员和辅助译员都遭遇了阻碍,项目经理第一时间组织团队通过对比不同译本,选取最佳译文,扫除障碍。初译后,团队开会复审,发现部分译文句式结构偏中式,有不适宜的拆合句,修改后提交如下译文给教师:

The Pepper Peak is known for its appearance as an inverted pepper. As a typical Danxia peak clusters landform of Langshan Mountain, the Pepper Peak is unique in scenic areas of China and hence regarded as the soul of Danxia landform. The scenic area includes many famous spots, such as the Pepper Peak, the Camel Peak, the Candle Peak and A Gleam of Sky, etc.

教师给出修改意见:原文句子内容独立完整,无须再拆分。第一句结构可保持不变,appearance用词欠考量且“得名”这一重要信息漏译;可将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后置于unique,其后介词做相应修改。第二句谓语动词“include”翻译腔重。A团队参考教师意见并讨论完成第三次修改后发送译文给其他团队交叉审译,评价课堂后结合各方意见最终润色后提交最终译文:

Named for its inverted-pepper outlook, The Pepper Peak inside Langshan Mountainous Tourist Attraction is a typical and unique Danxia peak-cluster landform among all and hence hailed as the soul of Danxia landform in China. Besides the Pepper Peak, there are other famous attractions in the scenic area, such as the Camel Peak, the Candle Peak and A Gleam of Sky, etc.

3.评价课堂(2—3学时)

交叉审译后,各团队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简要分析项目的文本内容、特点及结构,并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遇到的难点、分歧及使用的解决方法。其他工作坊团队围绕其译文完整性、文本規范性、术语准确性、语言表达流畅性,以及解决方案的创造性等展开讨论并给予建议。在此课堂上,教师只在各团队存争议时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最后,各团队根据各方建议对译文作最终润色后提交教师,完成翻译项目。

(三)模式效应

除每日提交项目日志及项目结束后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外,所有团队成员在项目开始前及结束后均需在线上项目管理平台填写一份由24个陈述构成的自我评价。该评价主要围绕两方面内容,即知识(我知道……)和技能(我能……)。具体内容包括:成员身份认知(7个)、辅助计算机信息工具使用(6个)、团队管理和沟通(5个)及翻译知识和技能的认知(6个)。所有学生按5分制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评分,即你是否同意这一陈述?给出1分—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一定”“同意”和“非常同意”五种回答。从两次提交的数据来看:学生对所有陈述的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详细数据变化如下:

开展工作坊实践课程后,学生四项上给予的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辅助工具使用及知识技能认知这两项,在初始数据较低的情况下,分别提升了约1.2和1.4,表明所有学生在参加工作坊后对翻译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使用有了显著提高。虽在成员身份认知和团队管理和沟通这两项上分值提高幅度未超过1,但鉴于此两项的初始数据明显高于其他两项且学生在不同主题的工作坊中要轮换岗位,对各岗位身份实践认知时间有限,约0.8和0.7的均值提升已属显著。

三、结语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的翻译项目,强调翻译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尽管在工作坊中学生是间接模拟参与翻译项目,但源于真实市场的翻译文本和项目参与过程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翻译市场,实践和应用翻译理论知识,为未来成为职业译者做好万全的准备。

参考文献:

[1]Wolfson, L.. The Contact Between Text, Mind, and Ones Own Word in a Translation Workshop [J]. The Translation Journal, At: http://translationjournal.net/journal/34workshop.htm, 2005.

[2]Maria, González-Davies & Vanessa, Enríquez-Raído. Situated Learning in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ing: Bridging Research and Good Practice[J].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2016(10):1-11.

[3]白美娴.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2):76-79.

[4]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邵阳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转型背景下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翻译实训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JG06,负责人:杨婷。

猜你喜欢

自我评价工作坊
第三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幼儿游戏中评价的三层阶梯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