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丹流程与意蕴

2019-03-20万方林

文教资料 2019年33期
关键词:西游记

万方林

摘    要: 《周易参同契》是一部著名的道家丹道典籍,讲述道家炼丹之道《西游记》中孙悟空成长修行之道,跟这部典籍的炼丹之道有着微妙的、大面积关联;《西游记》中的其他人物也跟这部典籍的炼丹设施或原料有着众多对应;《西游记》的情节发展,更是比照着《周易参同契》炼制还丹的流程而设定的。通过这些关联,既可以看到《西游记》的道家思维基础,更可以对《西游记》的人物设置和情节设置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 《西游记》    《周易参同契》    还丹

《西游记》①中有着大量有关道教炼丹术的诗歌,这些诗歌使小说充满道教文化色彩。因为道家丹道理论以《周易参同契》②为基本理论框架③,要想揭示《西游记》中有关炼丹诗歌的意义,就要对《周易参同契》进行研究。将《西游記》与《周易参同契》对照就会发现,《西游记》中的关键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等都是依据《周易参同契》提到的炼制还丹需要的设施或原料而设定的。

还丹又称金丹、仙丹、龙虎大还丹或玄黄金丹,其名源自《周易参同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周易参同契》主张在炼制还丹时,以刀圭等为辅助原料,按照采药、炼药、结胎、止水等流程,在鼎炉中用文武火将铅和汞炼制成丹药。《西游记》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定,正是比照着《周易参同契》中炼制还丹的理论设定的。

分析清楚了《西游记》作者的构思流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游记》的情节设置和人物设置,对研究《西游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人物设置与炼丹原料和设施的关联

根据《周易参同契》理论炼制还丹,需要以炉鼎为设施,以铅、汞为基础原料,以刀圭为辅助原料。在小说《西游记》中,取经团队的成员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被称为炼丹的原料或者设施;不仅如此,取经队伍成员的分工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比照着炼丹过程中不同原料的分工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设定的。

其中,孙悟空被设定为炼丹所需的铅,猪八戒被设定为炼丹所需的汞,沙和尚被设定为炼丹的催化剂和辅助材料,唐僧则被设定为炼丹所需的炉。他们的分工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比照着炼丹材料或设施之间的关系设定的。

(一)孙悟空——炼丹所需的铅

根据《周易参同契》,在炼制还丹时,首先要将含铅的矿石用文火煅烧,提炼出真铅。这一过程又称采药。在《西游记》中,随着小说的发展,孙悟空别称的变化正契合采药过程中从石到真铅的变化过程。

首先,《周易参同契》曰:“于是,仲尼赞鸿濛,乾坤德洞虚。”②(39)章伟文认为这句话是指:“以言丹道火候之发端,明丹道用功之始,于混沌、洞虚之中。”②(39)孕育孙悟空的石头出现的时间,正是“混沌初分,开天辟地”这个时间点。可见,作者正是将《周易参同契》所认为的炼丹开始时间设定为孕育孙悟空的石头出场的时间。

其次,采药对象是含铅的矿石,孙悟空正符合这一条件。天产石猴孙悟空本就是一块石头,而且小说在多处点名这块石头是一块含铅的矿石。如《西游记》第一回描述孙悟空:“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④(1)其中,“眼运金光”即暗示孙悟空是一块含有金属的石头。而后在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扔进八卦炉中烧成了“火眼金睛”,“金睛”谐音“金精”。“被提炼的真铅,又称为金华、金精”⑤。“火眼金睛”分明是在说,孙悟空已经是一块真铅了,其眼睛在闪着真铅的光芒。

果不其然,在小说的后文中,作者就将从八卦炉中跳出来的孙悟空称为金、金公。如《西游记》第十九回:“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④(89)《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④(103)金、金公,在道教炼丹术中,指的都是炼制还丹所需要的铅。

如《道枢》卷十四《心境篇》第四页引歌曰:“铅本是金公,金公得铅发。”章伟文就认为这是对《周易参同契》中“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这一说法的进一步发挥和解释②(158)。可见,被称为金、金公的孙悟空,其实就是炼制还丹所需要的真铅。

经过对照,可以发现小说和炼丹的一致性:

由表格可看出,作者正是比照着炼丹过程中含铅的矿石经过文火的煅烧变为真铅的过程,将孙悟空的别称由天产石猴变为金、金公的。

《西游记》第一回:“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可见,作为炼丹所需要的真铅,孙悟空出生之后的磨炼都是“配丹成”的过程。预示着作者将比照着炼制还丹的过程,设定小说随后的情节,将真铅孙悟空一步步炼制成丹药。

(二)猪八戒——炼丹所需的汞

炼制还丹的另一基本原料是汞。《周易参同契》:“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②(143)金指的是铅,水指的是汞。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又被作者称为木母,如《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只因木母克刀圭,致令两下相战触。”④(104)道教炼丹术的隐语中称汞为木母,认为“真汞生亥”,亥在十二地支中对应的动物是猪,所以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常常被称作木母⑥。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被设定为炼制还丹所需要的汞。

在炼制还丹的过程中,铅和汞是主要的炼制对象。真铅和真汞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彼此不能相容;通过文武火的煅炼之后,铅汞最终融为一体,成为一颗成熟的丹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一开始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充满了斗争。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明争暗斗是炼丹术中水火反应的一种反映。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矛盾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这并不表示这种矛盾可以忽略不计⑥。随着孙悟空和猪八戒在取经之路上共同降妖除魔,两者逐渐相处融洽。从彼此矛盾重重、相互斗争,到彼此相互融洽的变化,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关系的变化正契合炼丹过程中铅和汞从一开始互不相容到彼此融为一体的变化过程。可见,作者正是比照着炼丹过程中,铅和汞之间关系的变化,设计真铅孙悟空和真汞猪八戒之间关系的变化。

这进一步说明,《西游记》的作者在构思过程中,是对照着《周易参同契》外丹术的理念设计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的。

(三)沙和尚——炼丹的辅助原料和催化剂

在《西游记》中,沙和尚又被称为刀圭。如《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曰: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二土即为圭,即指沙和尚。“调和水火”正是说沙和尚的任务就是调和水火。在以《周易参同契》根基的道教炼丹术中,刀圭是炼丹的辅助原料和催化剂,可以调节铅和汞之间的关系。如《周易参同契》曰:”粉提以一丸,刀圭最为神。”②(150)即明言,在炼丹过程中,刀圭有着神奇的功能,可以调和水火。在关于炼丹术的五行说中,金公孙悟空属火,流汞猪八戒属水。沙和尚的“调和水火”的功能就是调节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矛盾。

反映在小说之中,就是作为刀圭的沙和尚几乎很少参与降妖除魔的过程,更多地负责调和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矛盾。“在《西游记》中,作者也喜欢用刀圭这个词来指沙和尚,正是希望让沙和尚来调节孙悟空和猪八戒这对冤家。孙悟空疾恶如仇,从不见色起意;而猪八戒却好吃懒做,思凡心切。两者在生活方式上差异太大,可以说是两个极端,正是势若水火。要避免同室操戈,也需要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角色存在”⑥。

由此亦可知,沙和尚在取经团队中的分工,正是比照着炼制丹药是刀圭的用途设计的。

(四)唐三藏——炼丹所需的炉

在《西游记》中,唐三藏又被称为身、炉。在外丹术中,炉是炼丹的基础设施,是容纳鼎的容器;在内丹术中,身是炼制内丹的所在地,其功能与炉一致。如《丹房须知》说:“鼎若无炉,如人之无宅舍城郑也,何以安居。”⑦可见炉是炼丹的重要工具和设施。在《金丹大要》《太清石壁记》《金华冲碧龙虎丹经》《感气十六转金丹》等书中,对炉均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可见,小说中的唐三藏是按照炼丹术中的炉来设定的。

在《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分工正如炼丹术中炉的功能。

首先,在炼丹过程中,所有参与煉丹的原料、辅助原料等被炼制的反应过程,就是在炉中进行的。在小说中,取经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在唐三藏的领导下参与取经活动。在此一点,小说中的唐三藏和炼丹术中的炉是一样的。

第二,在炼丹过程中,炉并不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在小说中,唐三藏不需要亲自参与降妖除魔的过程,只是以一个旗帜的形式存在。这一点,小说中唐三藏的分工和炼丹术中的炉,也是一样的。

因此,作者不但将唐三藏称为“身”“炉”,还按照炼丹术中炉的功能为唐三藏设定功能和分工。

(五)紧箍儿——防止丹药走失

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为了让孙悟空能够一心辅佐唐三藏取经,给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儿。紧箍儿虽然不是取经团队的一部分,却也是按照炼丹术的要求设定的。

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丹药在高温下是极容易炸裂走失的。《周易参同契》云:“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密固,阏绝奸邪。曲阁相通,以戒不虞。”②(98)对此,章伟文版译注解释中提出:“铅汞等药安置于鼎炉中之神室,其外周匝如环,务使坚完、牢密;其内则四通八达,轮转迂回。炼丹时药固塞鼎、炉之际会,使之无纤微之缝隙,则丹不走失。”②(97)可见,在炼丹过程中,需要将鼎与炉牢牢紧箍在一起,防止丹药走失。

在《西游记》中,紧箍儿也是防止真铅孙悟空离开唐三藏的最后底线。在白骨夫人篇,只有在唐三藏亲口承诺“我再也不念了”之后,孙悟空才放心离开了取经队伍。可见,紧箍儿的功能,与炼丹过程中将鼎炉紧紧箍在一起的材料具有一样的功能:前者防止孙悟空离开取经队伍,后者防止丹药走失。结合孙悟空本身就是炼丹的原材料,紧箍儿正应对炼丹过程中将鼎炉等紧紧箍在一起的材料,具有防止丹药走失的功能。

另外,从名称上,“紧箍儿”寓意紧紧箍在一起。这样的寓意,也与紧箍儿“防止丹药走失”的功能是契合的。这进一步验证了作者正是比照着《周易参同契》中炼制还丹的种种细节和过程,设定小说《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的。

二、情节设置与炼丹流程的关联

在《西游记》中,取经队伍的成员分别被设定为不同的炼丹原料、辅助材料或者设施。当取经团队的最后一名成员沙和尚加入取经队伍之后,作者说:“炼已立基为妙用。”④(105)即明言,取经团队构建完毕之后,炼丹的根基就已经完备了。既然取经团队的构建是准备炼丹材料和设施的过程,那么取经之路自然就是一条炼丹之路。所以,《西游记》中的各种情节、妖魔鬼怪并非随机出场的,而是按照炼丹的流程设定的。

将《西游记》中的情节与炼丹术对比一下即可发现,作者正是比照着《周易参同契》中炼制还丹的流程设定小说的情节发展的。

根据《周易参同契》,炼制还丹需采药、炼药、结胎、止水等过程。如《周易参同契》第三十七有言:“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章伟文先生认为:“先下铅金入鼎炉中煅炼,铸成金胎神室,后再投入流汞。”章伟文之注释《周易参同契》有言:炼丹时,入炉、烹药、采药、结丹等程序,皆有其时②(172)。

总结起来,炼制还丹需要如下流程:

第一,采药过程,用文火煅烧,从含铅的矿石中提炼出铅。

第二,炼药过程,用大风鼓动大火,将铅和汞一起煅烧,炼制成胎。

第三,结胎过程,即掌握火候,将铅汞炼制在一起,形成丹药。

第四,止火过程,在结胎之后,用水及时止火。

第五,退火过程,用水煮丹药,除去丹药的燥性。

将炼制还丹的过程与《西游记》对照,就可以发现两者的一致性。

(一)采药过程

还丹的炼药过程是从含铅的矿石中提炼出铅。《周易参同契》云:“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②(128)其中,胡粉就是碳酸铅(PbCO3)。将碳酸铅煅烧还原为铅的过程,需要在高温下用碳进行,化学反应分为两步。

第一步:PbCO3+C+O2=PbO+2CO

第二步:2PbO+2C+O2=2PbO+2CO

整个过程,就是将含铅的矿石,用文火煅烧,提炼出真铅。这个过程与《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被扔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煅烧的情节是一致的。

在前文提到,孙悟空本是一块含有铅的天产石猴,经过第七回太上老君八卦炉的煅烧之后,作者称孙悟空为金、金公,金、金公在炼丹术中指的正是铅。前后名称的变化,正契合炼丹术中含铅矿石炼制前后的变化过程。所以,当太上老君打开炼制孙悟空的八卦炉时,作者说:“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天,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④(27)此时,丹炉里装的分明是孙悟空,作者却说老君是“开炉取丹”。可见,在作者的眼里,孙悟空本就是一颗等待炼制成丹药的原料,在八卦炉中煅烧的过程就是炼丹的过程之一。所以作者才会在《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从八卦炉中跳出来时,留下一首炼丹诗: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说明《西游记》第七回太上老君将孙悟空扔进八卦炉中炼制的情节,正对应着《周易参同契》中炼制还丹的采药过程。

经过提炼的真铅,又称为金精;从八卦炉中跳出来的孙悟空得到了“火眼金睛”。在炼丹术中,初炼成的称“丹头”;在《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和唐三藏多次称孙悟空为“猴头”。《西游记》的作者很可能就是将“丹头”改造一下,将经过采药之后的孙悟空称为“猴头”。

金精与“火眼金睛”、丹头与猴头,两两相似,可见作者在设计细节时,也是参照着道教炼丹术设计的。

(二)炼药过程

完成采药过程之后,需要将铅和汞一起放在鼎炉中,用大风鼓动大火来炼制,是为炼药过程。在《西游记》中,从八卦炉中跳出来的金公孙悟空,随后就和猪八戒一起,分别经历了大风和大火的磨难。其中,大风指的是《西游記》第二十回至第二十一回黄风岭黄风怪吹的“三昧神风”;大火是指第四十回至第四十二回火云洞红孩儿吹的“三昧神火”。三昧神风和三昧神火的情节,正契合了炼药过程需要大风鼓动大火炼制铅和汞的流程。

炼丹之采药过程和小说《西游记》中的黄风怪篇和红孩儿篇有着相似之处:

第一,流程一样。在炼丹术中,采药过程完成之后,才需要炼药过程;在小说中,孙悟空被扔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煅烧之后,才有了三昧神风、三昧神火的情节。小说的情节顺序与炼丹的流程是一致的。

第二,炼制的对象一样。采药的对象是含铅矿石,炼药的对象是铅和汞;在小说中,最初是金公孙悟空单独被扔进八卦炉中完成了采药过程,而后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起经历三昧神风和三昧神火从而完成炼药过程。在不同的流程中,炼制的对象也是不一样的。作者也是严格按照炼丹对象,先让孙悟空一个被火烧,而后让猪八戒和孙悟空一起被风吹火烧的。

第三,三昧神风和三昧神火名称上的对应。单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两者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单从情节上并不能够看出三昧神风和三昧神火之间的关联,但是通过对照炼丹术可以发现,三昧神风就是用来鼓动三昧神火,以完成小说中的炼药过程的。只不过出于小说情节的需要,作者将大风和大火拆开,分别设定了两个故事情节。

第四,孙悟空受伤情节之共性。在《西游记》中,只有三次孙悟空受伤的情节,这三次分别是第七回孙悟空被扔进八卦炉中煅烧(即采药过程)、在黄风岭被三昧神风吹伤眼睛、在火云洞差点被三昧神火烧死。这三次受伤,分别对应着采药和炼药过程中,铅都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采药过程中,经过煅烧,含铅的矿石被氧化还原为铅;在炼药过程中,铅和汞一起被氧化。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并非随意设置孙悟空受伤的情节的:只有在炼丹过程中铅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时,作者才会在对应的情节上设置孙悟空的受伤情节。这一点足以说明,作者是比照着炼丹的流程和细节设定小说情节的。

由此可以看出,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起经历三昧神风和三昧神火的情节,契合炼丹过程中的炼药过程。

(三)结胎过程

采药和炼药完成之后,炼丹最关键的一步是“结胎”。章伟文注《周易参同契》中提到:“炼药时,入炉、烹药、采药、结丹等程序,皆有其时。”②(172)张觉民《中国炼丹术与丹药》之附篇有言:“烧炼降丹的主要关键是在‘结胎(有的则叫做‘坐胎火‘汗胎)一步功夫。如火候过老,在烧炼过程中则有全部坠下的可能(行内称‘堕胎),若太嫩,则烧炼时亦有从罐壁留下的可能(行内称‘流产),故‘结胎一部功夫关系着整个降丹的成功和失败。”⑧(294)

巧妙的是,经历了三昧神风和三昧神火之后的取经队伍,在西梁国喝下子母河的水之后就有了胎气,正契合炼丹过程中的“结胎”之流程;而后在孙悟空取得真水之后,唐三藏等人成功“堕胎”,此情节正契合炼丹过程中因为火候过老而导致的“堕胎”。可见,在西梁国唐三藏等人的结胎和堕胎,并不是作者的天马行空,而是比照着炼丹过程中结胎和堕胎而设定的。

(四)止火过程

在炼丹过程中,结胎之后就要止火。在中国传统道教炼丹术中,止火的方式一般是用水冷却。若未及时止火,就会火候过老,导致堕胎。在《西游记》西梁国,唐三藏等人借助喝如意真仙的真水而堕胎,正说明,此时已经是“火候过老”,需要及时止火。离开了西梁国的取经团队,在随后经历的情节中,都是紧紧围绕着止火这一主旨的。

“堕胎”说明“火候过老”。离开西梁国的孙悟空突然变得非常暴躁:最初不顾唐三藏是凡人肉胎,用金箍棒吓唬白龙马,让他溜了缰绳地驮着唐三藏跑;随后遇到几个盗贼时,孙悟空又旧病复发,顺手将他们全部打死。作者也在原文中明确告诉我们孙悟空变化的原因:心有凶狂丹不熟,神无定位道难成④(270)。可见,此时的孙悟空已经因为火候过老而导致心火过重,这才变得十分暴躁。同时,“心有凶狂丹不熟”也证明,此时孙悟空狂躁的原因与所对应的炼丹环节是有关系的。

火候过老也可能导致丹药炸裂,或许这就是作者设计出两个孙悟空的思路启发。

在二心解决之后,到达火焰山的孙悟空等人就开始了止火之路。

在采药和炼药过程中,炼制孙悟空的火均为三昧真火。巧妙的是,在火焰山牛魔王篇,牛魔王的夫人罗刹女手中所握着的芭蕉扇,恰好能够带来熄灭三昧真火的雨水。可见,芭蕉扇带来的雨水,完美地满足止火的条件。作者告诉我们:用芭蕉,取水意,焰火消除成既济。

在孙悟空借来芭蕉熄灭了三昧真火之后,作者附诗:

火焰山遥八百程,火光大地有声名。

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

时借芭蕉施雨露,幸蒙天将助神功。

牵牛归佛休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④(292)。

其中“火焰山遥八百程”与“火煎五漏丹难熟”对照,充分说明,此时作者笔下令人热气难耐的火焰山,象征着炼丹过程中因未能及时止火而导致的“火煎五漏丹难熟”的状态。

真假美猴王篇是根据炼丹过程中火候的情况设计的;牛魔王篇对应着炼丹过程中的“止火”过程。

(五)退火

止火之后,炼丹的主要流程已经完成了。但是,一般丹药都是由高温炼成,故性质偏燥,无论内服外用都须经过一次退火功夫才不会乖巧。退火的方法甚多,有用黄水泥煮一两天的,有以绿豆水、甘草水各煮一、两天的⑧(295)。

与此退火过程对应的是,刚完成止火过程的取经队伍,离开火焰山之后就来到了乱石山碧波潭这个充满了水的地方。结合炼丹流程这样的情节,就是将已经炼好的丹药扔进水中“退火”。可见,孙悟空和猪八戒进入碧波潭,是比照着退火过程中将丹药扔进水中退火设计的。

(六)丹药的功能

在《西游记》第六十七回“拯救陀罗禅性隐,脱离秽污道心情”中,握有九齿钉耙的猪八戒,将充满污秽的七绝山清理得干干净净。这一情节,正与《周易参同契》所描述的还丹的功能是一致的:“耘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②(257)章伟文对此的注释是:服用金丹之后,金丹在人体内,将全身阴邪污浊尽皆清理、除去,如农夫之耘锄去田地之中的杂草,人的四肢百骸乃至筋骨、皮肤、毛孔等细微之处,皆得到润泽、调整,气血格外和畅。

将第六十七回情节和“耘锄宿污秽”对比,就可以看出作者正是按照《周易参同契》所认为的还丹的功能设计小说的情节的。

第一,均为除秽。炼制好的丹药能够将身体中的污秽清除干净;取经团队在“退火”之后就完成了炼丹,他们在七绝山所做的正是清理污秽。

第二,流程一样。“除秽”描述的是服用炼制成功的丹药的效果;在《西游记》中,取经队伍在到达七绝山之前已经完成了采药、炼药、结胎、止火和退火的程序,已经是一颗成熟的“丹药”了。

第三,耘锄之比喻。《周易参同契》将丹药的功能比喻称农夫用耘锄将田地中的杂草除净;在《西游记》七绝山篇,除去山中污秽的猪八戒手中握着的,正是九齿钉耙这样很明显的农具。可见作者正是基于“耘锄宿污秽”的说法,为猪八戒设计了一把九齿钉耙这样的武器,让他像农夫一样清理掉七绝山的污秽。

这三点充分说明《西游记》第六十七回七绝山篇的内容,是比照着《周易参同契》中描述炼丹功能的“耘耕宿污秽”的说法设计的;猪八戒手中类似农具一样的九齿钉耙,也是根据这句话设定的。

三、总结

小说《西游记》在构思和设计的时候,是充分吸收了炼丹术的经典之作《周易参同契》的理论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别被设定为炼制还丹所需的各种原料或者设施,孙悟空被设定为铅,猪八戒被设定为汞,沙和尚被设定为炼丹的辅助原料,唐三藏则被设定为炼丹所需要的炉;小说中的很多细节之处,充分吸收了《周易参同》炼丹术的理论,如根据炼丹术中金精指的铅而为孙悟空设计了“火眼金睛”,暗示孙悟空是一块含铅的石头,又根据《周易参同契》对丹药功能的描述,将猪八戒的武器设置为农夫使用的九齿钉耙;作者还以《周易参同契》的炼丹流程设计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总结如下:

注释:

①[明]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9.

②魏伯陽.周易参同契[M].章伟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6.

③江凌.象数易学与《西游记》创作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④[明]吴承恩,著.西游记[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9.

⑤郭东升.论《周易参同契》的外丹术[J].江汉大学学报,1994(06).

⑥河西.沙和尚与炼丹术[J].读书,2016(11).

⑦吴俣.丹房须知.道教之音整理,2016.10,抽汞之图篇.

⑧张觉人.中国炼丹术与丹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魏伯阳.周易参同契[M].章伟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6.

[2]张觉民.中国炼丹术与丹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9.1.

[3]王燕喜.道乡集陆地仙经合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5.

[4]张大宁.中医肾病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2.

[5]任继愈.宗教大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08.

[6]吴俣.丹房须知[A].道教之音整理[M].2016.10.

[7]张伯端.悟真篇集释[M].翁葆光,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2.

[8]河西.沙和尚与炼丹术[J].读书,2016(11).

[9]郭东升.论《周易参同契》的外丹术[J].江汉大学学报,1994(12).

[10]江凌.象数易学与《西游记》创作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西游记
《西游记》校释补苴三则
闽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