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正确人地观念,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

2019-03-20王晓文

教师·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地情怀观念

王晓文

摘 要: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初中地理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文章从扎根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的人地观念角度出发,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使学生养成自觉“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有深厚地理文化基础、有丰富人文情怀、有更强人地观念的新时代中学生。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人地观念;课堂有效性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发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在初中阶段,初二地理小中考改为省考后,地理成绩引导着地理教学的方向,是检验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地理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和前提,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地观念和人文意识。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让学生树立人地观念。人地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线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遵循人地主线,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润物细无声,将"人地观念"的内涵植根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

人地观念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人与大自然的最基础的理念。初中地理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将人地协调观潜移默化地植根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中考作为风向标,引领着我们今后的地理教学的方向。例如,2018省考卷非选择题的29题看似考的是铁路和煤矿,实际在于从我国的煤矿资源利用与铁路分布及中西部发展入手,渗透的还是人地观念,以及人与交通、资源、环境这三者的关系。人口的迅猛增长,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愈加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导致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都在面对的问题,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必须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相协调。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堂活动探究,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人地观念,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并结合人与地的矛盾,用辩证的观点让学生思考人地关系,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时,可以突出北京在人文领域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突出北京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来讲解与北京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可先从问题引导开始,问学生有谁知道北京在历史上曾叫过什么名字,做过哪些朝代的都城,现在有哪些大学,有哪些风景名胜,以这些问题来导入相关地理知识。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向全体同学介绍北京的八达岭长城、胡同、四合院、北大清华、 鸟巢、水立方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北京文化的浓厚兴趣。故宫、四合院是古城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符号。通过古今文化符号的对比,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帮助学生了解与北京有关的人文领域的地理知识,沉淀于心,成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这堂课从北京传统历史文化导入新课,再讲解北京的地形、地势、交通、职能等方面相关的地理知识。最后,在拓展方面,教师可以谈谈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并结合我们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改建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坊重装开街,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传授了文化,又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有文化积淀的人地观念,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育有家国情怀的人地观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中华民族在追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有凝聚力。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培养学生有家国情怀的人地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上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时,可以先用PPT展示诗人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的诗句,问学生“这头”“那头”分别指哪里?这样的导入为培育学生有家国情怀的人地观念,提高课堂有效性提供了良好的开端。然后教师介绍这句诗出自余光中的《乡愁》,简要介绍诗的写作背景,再带出两岸的历史与现状,然后播放余光中亲自朗诵的视频《乡愁》。以这首充满家国情怀的诗为引子,再展开讲台湾的地理位置、物产、气候等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之情。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割的一部分,两岸一家亲,地缘相连、文缘相通,两岸同胞有着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两岸关系动态,为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而努力学习。

三、持我兴趣来,课堂教学中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學习有用的地理”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放在首位的理念,也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突出的理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判断自然环境,了解人类如何利用自然,就地取材,打造适合生活的传统居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脑游戏的模式,设计模拟建房子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从自然地理角度,选择家园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对地形、河流、植被等自然元素进行组合与拼接,搭建自己的理想家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地理环境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方法,珍惜和合理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从而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人文积淀,培育有人文情怀的人地观念

我们通常说的“人文情怀”是指对民俗、文化及自然景观产生的情感和怀念。2018省考卷中14~16题涉及我国长寿乡的数量和分布,所渗透的就是人文情怀的人地观念。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认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懂得违背大自然规律最终将受大自然的惩罚,开始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在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和用电,在社会中能关心弱势群体等,这都是富有人文情怀的表现。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关切人间冷暖,培育有人文情怀的人地观念。

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要特别强调学生多关注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的自然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而且地区分布不均,中国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战略就是基于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而实施的“世纪工程”,这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是为了人民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教师在讲这一章时还要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观念,学会区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传递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的理念,树立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意识。教师通过培育学生有人文情怀的人地观念,提高了地理课堂有效性。

五、发现生活中的美,分享有审美情趣的人地观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2018省考卷中4~6题提到福建木偶艺术历史悠久,精彩纷呈,在闽台两地传承和发展,所渗透的就是乡土地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道省考题传达的理念就是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张彩色图片都很精美,无论在色彩还是构图方面都传递着美的信息,而且很有代表性,是编写教材的专家从众多照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教师在地理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景观图,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富有审美情趣的人地观念,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在讲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和第七章《南方地区》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在课前,教师播放一段《舌尖上的中国》,让学生对南北方气候、地形、粮食作物、饮食的不同先有个直观生动的印象;再通过展示南北冬季不同的景观图,北方选用“长城雪景”,南方选“桂林山水景观”,通过南北具有代表性且富有审美情趣的景观图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教师讲解南北方地形特点:北方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关键词为“黑土地”和“黄土地”;南方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关键词“红土地”。在这两章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颜色之美——黑、白、红、黄对比,再配上家喻户晓的俗语“南稻北麦” “南甘北甜”“南船北马”等概括中国南方、北方的典型的地理特征,还有曲艺方面“南腔北调”——北方的粗犷,南方的婉约。这样既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又在对比中传授了南北差异的相关地理知识,充分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地理新课标对我们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用心传授这些地理知识,将“人地观念”的内涵植根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有家国情怀、有人文积淀、有审美情趣的人地观念。所有这些人地观念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地理堂的有效性。只要学生有了这种正确的人地观念、深厚的地理文化基础、丰富的人文情怀、以人为本的意识,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学会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环境,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的重要性,我们一线地理教师所有的辛苦和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侯 婧.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2]赵 洋.高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全球气候变化”教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8):40-41.

猜你喜欢

人地情怀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健康观念治疗
宿州“人地”挂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五老”情怀
神秘的玛雅文明
安顺喀斯特地貌与苗族文化的 “人地”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