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脑血管痉挛的护理分析
2019-03-20张卜莲
张卜莲
【摘要】目的 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措施与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并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术期脑血管痉挛干预护理,从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并发症产生情况着手探讨护理效果。结果 其中,共有24例患者于围术期未发生临床并发症,并经治愈后出院;4例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3例相对较轻,1例相对较重),其中1例在行康复治疗后右肢伴随轻瘫。结论 科学有效的围术期脑血管痉挛干预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血管痉挛;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02
临床脑血管意外典型的并发症有很多,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进而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合并脑室出血危险性较大,致残甚至致死率极高,如何有效预防、治疗脑血管意外始终是临床探索重难点[1]。基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意义重大,本文以近年来收治的4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脑血管痉挛干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探讨。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并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头部CT检查而确诊病情,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合并伴随脑室出血者14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52.0±2.0)岁;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恶心、肢体活动障碍、呕吐以及视力下降、眼部神经麻痹等。经脑部血管造影术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8例,椎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以及基底动脉瘤8例;术前Hunt-Hess分级显示,Ⅰ~Ⅱ级20例,Ⅲ级16例,Ⅳ级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以Hun-Hess作为患者病情分级依据。同时,按照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诊断相关文献报道来进行判断:患者于发病后2~10 d发生了症状先好转再加重的情况,且伴随新的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显示腔内无出血症状,TCD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在120 cm/s以上。
1.3 介入栓塞术治疗方法
患者行全麻下介入栓塞术治疗。自入院便给予连续15d的尼莫通(国药准字J20140105,德国Bayer Pharma AG 分包装: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50 mL:10 mg持续的微泵静脉滴注。手术治疗自2天开始便围绕患者高血容量、高血压稀释度以及高血压三方面给予三高疗法。同时,手术治疗后于腰大池置管,为达到脑脊液清亮效果而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
1.4 围术期护理方法
一方面,为患者提供常规的围术期护理。为了实现良好的静脉回流,患者床头上抬15°~30°,这对于患者颅内压强的降低以及缓解脑部水肿非常重要。患者术后2 d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并于之后的3-4周完全限制体力活动。在日常康复过程中,为了防止下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由护理人员为其开展基本的腓肠肌环状按摩[2]。叮嘱患者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用力排便以及剧烈咳嗽,同时严禁大声喧哗,营造安静的康复环境。日常起居要注意为患者拍背、翻身,辅助其实现排痰;饮食方面要提供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要密切关注日常口腔、导管等护理,一旦患者疼痛剧烈,要按医嘱给予适当镇定剂、止疼类药物。
另一方面,给予必要的脑血管痉挛干预护理。密切关注脑血管痉挛的术后产生及发生高峰时段(术后2~3 d发生,7~10 d达到高峰值),鉴于脑血管痉挛不可避免的与上脑池内积血量关联,故在判断是否产生脑血管痉挛前驱症状、动脉瘤破裂引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以及是否存在症状出现经治疗后好转,但随后又严重(持续发热、血白细胞含量持续性增高)要格外注意。相关局部定位体征,如失语、失用、失认以及偏瘫等发生部位与脑血管痉挛部位密切相关,例如若患者大脑前动脉A1,2段有损伤,便会出现无欲以及同向偏盲症状,锥基动脉者会伴随小脑征、颅神经征、偏盲、神经功能障碍等。患者因病情不同,所出现的相关症状时间以及持续时长(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均有所不同。当患者出现诸如水肿、头痛等颅内压强增高等病症时,要密切关注其瞳孔对光反射情况、瞳孔大小等,及时组好记录并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此外,相关的血常规、尿素氮、血糖、血浆以及血气等相关指标也需要被予以有效记录并作为治疗与护理判定依据。
1.5 围术期主要监测指标
第一,血压。脑灌注流量改变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影响较大,因此术后要持续给予心电监护,每小时记录1次相关生命体征指标;针对无既往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收缩压在常规基础知识以上10~20 mmHg之内为宜,若患者伴随高血压病史,则以Swan-Ganz导管监测,采用硝普钠微量泵控制。第二,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95,以吸氧调控来维持,防止高浓度氧吸入,严防病情的加重。第三,红细胞压积。以血黏度、红细胞压积静脉调控为主要护理措施,从而辅助患者机体内血液循环、组织供氧的调节,晶体:胶体=2:1或3:1开展,输液量为3500~4000 mL范围内。此外,颅脑CT、颅脑多普勒彩超等也需要定期开展,并以此为临床围术期主要的监控指标方面。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一定周期的围术期有效的脑血管痉挛干预护理,28例患者样本中共24例患者未发生任何临床并发症,护理效果理想。其中,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共有3例患者症状相对较轻,1例患者症状相对较重,且症状相对较重者经Hun-Hess分级评定为Ⅳ级,术后第5 d伴随产生脑梗塞,通过为之提供高压氧以及相关临床康复治疗仍然遗留有右肢伴随轻瘫。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危险性极高,十分容易引发患者脑部血管痉挛(几率在40%~70%),進而致使脑部血流量降低,造成患者脑组织缺氧,从而最终引发脑梗死、脑部水肿等相关严重后果[3]。临床相关实验数据表明,颅内出血后的2~3 d后便会出现脑血管痉挛,而痉挛程度在7~10 d左右至峰值。此时间段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生命质量,促进预后康复效果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我院于近年来收治的42例颅内动脉瘤并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在术后围术期护理过程中提供科学的脑血管痉挛干预护理,从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于护理效果展开探讨分析。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中,24例顺利出院,于围术期未发生相关临床并发症,护理效果非常理想,护理有效性达85.7%并。共有4例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其中3例症状相对较轻,1例相对较重;通过为1例并发症相对较重者提供康复治疗仍然伴随后期右肢伴随轻瘫。
综上所述,对于颅内动脉瘤接受介入栓塞术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对于其预后康复质量影响较大,而血管痉挛干预护理在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优化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华征,华红果,杨亚茹,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8):961-962.
[2] 乔艳玲,周晓东,柴永萍,等.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2):1228-1229.
[3] 金锦华,吕会玲.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后脑血管痉挛70例中的应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38(3):233-234.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