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班刊平台 促进专业发展
——以泰州学院14级汉语言文学班刊《文渊阁》为例
2019-03-20周建飞
□周建飞
一、班刊对专业建设发展的意义
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要求中有“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能力”。而要达到“较强的汉语写作能力”,为此培养计划中特意开设了“基础写作”这一门课,然则仅靠两学期的“基础写作”课要想达到培养方案中的写作能力要求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课时有限,写作课授课更多的是注重写作理论的讲解,课上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写作实践,课后的写作训练也全靠学生个人的自觉性,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可能一学期下来也写不了几篇文章,学生的写作水平也难以有显著提升,而班刊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笔者在担任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班主任期间,创建班刊《文渊阁》,积极组稿,印刷,推广,对班级学生专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班刊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优势有以下四点。
(一)为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第一,班刊不仅是学生和班级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能力展示的平台。以往学生写作,向校外的一些报刊杂志投稿,录用率低,学生写作积极性备受打击;作为班刊,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也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以鼓励为主,优秀的稿件第一时间采用,质量欠佳的稿件,第一时间跟学生联系,指导学生进行修改,直到符合班刊采用要求,不仅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为有写作兴趣的同学开设专刊和连载,一方面给有才华的学生有充分展示的计划,另一方面也因为连载驱动着学生不停进行创作。已经写作了不少优秀文章的同学,就专门出一期该同学的专刊,如王画意专刊;有的学生有创作长篇小说的想法,就开设专栏进行连载,如吴娜同学的《日子》;有时还根据内容和学生身份开设不同的专刊,如党员专刊、暑期游记专刊、大学趣事专刊、实习专刊等,目的在于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学生不停写作。
(二)为学生写作培养兴趣。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当写作课要求他们写作时,都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哀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显然是班刊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散发着墨香时,自然激发起一种兴趣;另一方面,因为班刊的阅读者绝大多数是亲朋好友,当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人的文章时也会向他们投以敬佩的眼光,给予高度的赞美,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为专业建设积累素材。班刊保存了学生大学四年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学生对生活中一草一木的看待,有学生实习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的点滴记录,有外出游记,有大学生活趣事,有四年规划,有班级活动,有大事记等。当学生离开学校几十年后,依然能记起自己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素材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可以编辑成书了,如王画意同学最终将自己的文章汇集成册,出版了其个人第一本散文集《桃花水母》,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为基础写作课提供实践。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有两学期的基础写作课,写作课更多的是从理论的角度讲解,让学生形成整体的思维,而具体的写作实践则主要依靠班刊的推动,班刊的组稿催稿促进了学生创作的劲头,也出现了不少的佳作。班刊与基础写作课相辅相成,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班刊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班刊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其必备的能力。部分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他们在初高中的作文写作就是搜查刮肚绞尽脑力,总以为自己难以写出像样的文章,但在班刊编辑不停的催稿下,学生也能在规定时间交付稿件,完成相应的篇幅。在不停的催促中,一方面能发现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并对他们加以鼓励,当他们看着自己的稿件在班报上发表时,其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激励他们继续投稿;另一方面,对写作能力薄弱的同学,也不停地鼓励,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中,文章也越写越漂亮。班刊经过四年的运行,不仅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稿件刊发,更培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
(二)班刊培养了学生的选稿、编辑等综合能力。班刊的组稿、选稿、编排、校对等全部由班级学生自己负责,作为班主任和班刊顾问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同学都能有锻炼的机会,采用了编委会与每期主编相结合的方式,编委会框定了班刊每期的框架,而每期主编根据自己的设想,从封面的设计,文章的分类,内页的插图,都打上了浓浓的个人烙印,如有采用水墨画做封面的,有采用人物做封面的,有采用实习图片做封面的,每期的封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内容的分类上更是各具特色,有采用人、事、景、物做分类的,有采用宿舍风采分类的,有大事记、团日活动做分类的,同时每期的编排都是每期的主编精心设计的,他们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
作为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好多人选择了考教师编制,一旦学生做教师后,如何指导中小学生创建班刊、班报显然是一种重要的技能,而他们在大学里的投稿及积极参与班刊的编辑等,这些能力对他们自然有深远的影响。事实证明,班级学生毕业后,有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校报的投稿,有的自己在班级创建了班报,有的学生将所积累的技能运用到单位微信公众号的运行上。
三、运用班刊促进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全员参与,人人都能得锻炼。为使班刊《文渊阁》能持之以恒地办下去,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组建班刊委员会,让热爱写作的同学积极报名,初步审核后,做好分工。这是班刊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也最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会简单的编排,还要能认真阅读文章,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并能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这每一步都体现了编辑自身的文学功底。第二,定期定人定量。定期是指要求每期的出版日期为当月的28日;定人就是要求班级全体学生每学期都必须有文章在班刊上发表;定量,就是确保每人每月要提供一篇文章。一开始要求班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根据要求提供相应稿件,班刊《文渊阁》每期推出几个宿舍风采,内容有个人四年规划,有个人文学作品。后来又采用学号连排等形式,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在班刊上亮相。班刊不是几个同学的班刊,是班级全体学生的班刊,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证班刊的运行。在全员参与的口号下,学生对班刊的积极也高涨起来,踊跃投稿,积极评阅,最终让阅读班刊成为习惯。
(二)全程记录,点点滴滴留痕迹。班刊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生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都会在班刊上有所展现,尤其是跟专业相关的内容。《文渊阁》大学四年围绕专业发展做了以下几个板块:翰墨轩板块,刊载学生的优秀作品;“宿舍风采”记录班级宿舍家的文化;“职业规划”,提醒学生及早做好规划;“实习随想”记录了学生的酸甜苦辣;“寒暑记游”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个人才艺”展示学生的书法绘画才能;“班级大事记”记录班级的重大事件。这些点点滴滴对学生的专业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的平时练笔也许写完就束之高阁了,学生的写作课的作业也许教师给一个分数就结束了,各类未获奖的征文也许就存在U盘里了,对学生的写作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为此,班刊关注起这些被遗忘的文章,让大家将这些曾经付出心血的作品发到班刊的投稿邮箱里,班刊编委会用心阅读这些文章,找出文章的不足之处,给他们提出修改意见,一稿不行再修改,在反复修改后再在班刊发表。也许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一个让学生感动的故事。
(三)全面互动,时时吸收新营养。为了能让班刊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刊物,真正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班刊还有一些特色栏目,全方位全角度地与家长、学生、教师做了互动。
1.加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班刊《文渊阁》自创办以来,就开设了“家长寄语”专栏,每期由不同的班级学生家长写一段寄语给班级学生,寄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则为上千字,短则几十字。每期的家长寄语,都能看出家长对学生的殷殷告诫,拳拳关心。如:班刊第一期,李润于的母亲写了对孩子的第一次出远门的担忧与祝愿,班刊第三十五期,李润于的妈妈又写了一篇《写给即将成为教师的你们》,对学生从第一次进校到毕业,一路的叮咛,言犹在耳。
2.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班刊不仅刊登学生的文章,也会刊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文章,学生在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在评论的过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如班刊中不仅刊登了笔者写的发刊词,还刊登了笔者的一些散文随笔《雨中的紫藤》《跪着的高三》等,还有贺闱教师的《西江月.戊戌年送别14汉师诸小友作》。
3.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班刊的留言栏,都有学生对上一期文章的评论,有的一语中的,有的高度肯定,在这些良性互动中,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写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融洽了班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