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文胆”
2014-11-10伍弱文
伍弱文
在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面有一座建筑——文渊阁,是皇家“藏书楼”。文渊阁坐北朝南,是歇山顶游龙浮雕装饰建筑,这里可是大清朝的“文胆”。文渊阁前有个方形水池,这是真正的“水渊”,金水河水流入其中,是为防火之用。“水渊”上有一石桥,与文华殿后殿连为一体。文渊阁的东侧,赫然立着一座盔顶黄琉璃瓦碑亭。亭内石碑上,镌刻着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及文渊阁赐宴御制诗。
文渊阁之名源于明朝。放牛娃出身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无钱读书,当上皇帝后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便“始创宫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门之东建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1449年明英宗时,南京明故宫发生火灾,文渊阁及其所藏书籍付之一炬。最初的明代文渊阁的命名,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因为楼是木质结构,最怕火烧,起名时特地取一个带水的“渊”字来抵火。又因与藏书相关,谓之“文渊”。
文渊阁的房屋样式是以浙江的天一阁为蓝本建造的。1561年,明代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了天一阁,范钦收集古代典籍,达到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1772年,乾隆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乾隆大喜,为表彰范氏的进献之功,特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纂修的七套《四库全书》。文渊阁位列“南北七阁”之首。1776年,乾隆指示在原来明代圣济殿旧址上破土动工,建造了新楼文渊阁,用来“金屋藏娇”。这个“娇”不是指女人,而是指有名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文渊阁建成后,正式成为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四库全书》历时十余年才纂修完成,共收书约3500种,7.9万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这些书全部用做工非常考究的楠木箱装着,藏在此楼中。时至今日,历经战火和动乱,楼里留存的藏书已少得可怜,但这些残存之书,也都是无价之宝。
文渊阁外表看上去只有二层,其实里面是三层楼,楼下是一些小间,楼上则是大间。紫禁城有房屋9999间半,其中的半间房,就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间小楼梯房。文渊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想当年,清帝国的文臣们从这里“咚、咚”地上楼,去翻阅阁中藏书,讨论、讲学、辩论,君臣之间笑谈古今,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风雅?
进入文渊阁,最前面放置着一张紫檀木长桌,桌后中紫檀龙椅,左右各摆放一个由乾隆亲自监制的大书柜,阁内悬挂着有乾隆御书“汇流澄鉴”四字匾。据说《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就放置在第一层,那些存放《四库全书》的松木书架,外贴金丝楠木,经过历史风尘的淘洗,犹自巍然。其余的书放在二、三层楼上的书橱中,书橱都离墙有一点间隙,房间前后开窗,通风贯气。
文渊阁是故宫的“文胆”,它曾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起过重要的保护作用。文渊阁作为历史最悠久的藏书楼,是中国藏书文化的最主要象征之一。而如今早已拂去神秘的皇家面纱,成为普通大众的游览之处了。
责任编辑:魏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