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转新闻”看新闻真实性
2019-03-20孙庆坤中国传媒大学
孙庆坤 中国传媒大学
2015年羊年春晚上,贾玲主演的小品《女神和女汉子》爆笑登场,引发了不少网友们的讨论,将“反转”这个社会现象,展现到了极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形式下的现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变催生了众多的“反转新闻”,这不仅使人们对整个新闻的认知产生偏差,而且可能导致整个社会舆论以及公众价值观的导向产生偏差。
一、“反转新闻”的分类
笔者横向比较了新华网与人民网于近年推出的多年的反转新闻专题报道发现反转新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种类型。
(一)虚假新闻被证伪,造成新闻事实的反转
比如2018年11月15日,有媒体称,小区里的快递员冒雨送快递却被偷导致快递员在雨中暴哭。但最后经过调查之后的事实是快递小哥当日送快递时因与女友吵架后站在雨中哭泣。(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新闻往往是通过已有的新闻人物或者新闻现场,来营造出假的5 个W,好像是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新闻,从而来博取关注。
(二)认识新闻的角度不同或者线索不完整,新的线索或侧面被曝光时形成反转
比如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一公交车与小轿车相撞后坠江。当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报道出来后,网友们看了现场发来的图片和信息认为女司机穿高跟鞋开车,暗示是女司机责任。而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其实是一乘客在与驾驶员发生争吵,最终导致公交客车坠入江中。(2)由此可见当新闻的不同侧面被曝光的时候,群众由于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掌握全面信息,只能做出相应的应激反应。
综上可见,反转新闻的两类一是没有对事实的报道做到准确无误,二是没有对事实的报道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而这两者的本质都是新闻失实。
二、造成“反转新闻”新闻失实的原因(从媒体角度分析)
(一)媒体过度追求时效性
新闻要求报道及时,在一定程度上,时效就决定了成效,决定了新闻的价值。(3)抢新闻,抢独家,博眼球,博流量的追求,导致许多媒体不惜牺牲职业道德,使很多新闻还未来得及核实,甚至还未发生就已经刊登在各种媒体,使得许多新闻变成虚假新闻。
(二)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过度倾向性
在众多的反转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对于事件的价值评判和引导受众的价值评判中,以一种道德绑架、道德评判的方式去传播新闻。比如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媒体对这件新闻传播的倾向就是女子不注意动物园内的警告。但事实调查清楚后,其实的原因是女子晕车换坐,巡逻车没有做好应急的措施才使得悲剧发生。
(三)媒体传播信息的“碎片化”
虽然跟踪报道的方式容易使受众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情报,但是信息的碎片化却使受众无法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好新闻事件的全貌,而且这种传播方式,容易造成受众对于新闻事实以及新闻内在逻辑联系之间的主观臆测,使受众以偏概全。
三、坚持真实性,避免“反转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也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4)
(一)热新闻中冷思考
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要做到构成新闻的要素准确无误(5)。报到前要做到多方求证;报道中,要尽力还原事实真相。媒体在接收到一个新闻准备传播之前,必须要多一步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让子弹飞一会”,才能更好地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二)偏激新闻中全面思考
新闻对事实的报道不仅应该准确无误,而且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我们不能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待事实,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力求详尽和完整,不能只从一个侧面或者一个立场去分析,避免以偏概全。
(三)倾向新闻中客观思考
每个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媒体都带有自己传播新闻时的主观意愿和主观态度,但是这种主观倾向不能与新闻事实相违背,而应该把最全面、最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让受众在客观的新闻中独立地去判断。
注释:
(1)《快递小哥雨中暴哭的真相来了!上海警方:和女朋友吵架了》——澎湃新闻
(2)《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蚁坊软件
(3)新闻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4)新闻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5)新闻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