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编码/解码模式看《疯狂的外星人》

2019-03-20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符码宁浩霍尔

李 鑫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宁浩,中国第四位票房过亿的新生代“鬼才导演”,他凭借高投资回报比和鲜明个人风格的电影,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顶级导演之一。《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主要讲述了耿浩与好兄弟大飞由于外星人的突然来访,打破了二人单调乏味的生活。电影一如既往地采用了宁浩电影黑色幽默下的荒诞喜剧,然而喜剧的外衣下凸显的却是悲伤的主题。荒诞情境的碰撞下,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落后小人物。宁浩的黑色幽默通过喜剧的形式反映出社会现实和人性底色,他的电影是一种自嘲,一种对底层小人物无奈命运的剖析,一种让人在笑后值得深思的喜剧。然而《疯狂的外星人》在观众看来却交了一份不怎么样的答卷,无论是喜剧还是宁浩的金字招牌,都遭遇了天花板。借助编码/解码模式分析影片的意义生产和传播过程,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影片上映后出现的这种争议。

一、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被誉为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灵魂人物的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是一位具有高度学术整合力的理论家。霍尔的《电视话语的编码和解码》(Encoding and Decoding in Television Discourse)在当前语境下有助于我们摆脱媒介中心主义的研究思路,将对传媒系统、文本结构、话语生产和消费的微观和中观研究,与广阔的社会历史制度分析和政治经济批判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价值。②

所谓编码,就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所传递信息的编排设计;所谓解码,就是观众在收视过程中的自家解读。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提出,就电视话语的流通而言,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码”阶段,第二阶段是“成品”阶段,第三阶段是观众的“解码”阶段。⑤编码/解码过程也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过程,它会加入很多所处时代的文化与社会背景,是一个变化中的文本意义。电影作为一种媒体话语表达方式,文本意义也是由传播者的编码和受众的解码共同完成。①

二、《疯狂的外星人》编码分析

霍尔以电视话语为例指出,一个“未经加工的”事件在变为可传播事件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故事”,并将它赋予“意义”,事件如果没有“意义”,就不会有“消费”。因此必须以一个有意义的话语形式生产已编码的信息,这样已编码的意义才能产生效果、发生影响、取悦于人、引导或者劝说他人,产生非常复杂的感知、认知、情感、意识形态或者行为结果。⑤霍尔进一步指出,编码的过程受到制作者的知识框架、生产关系和技术设备的影响,将其期望受众接受的“意义”注入电视作品中。①

影片《疯狂的外星人》距离宁浩“疯狂”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疯狂的赛车》已经过去10年之久,观众在漫长的时间等待中依旧“疯狂”地期待着该片的上映。宁浩的“疯狂”系列,自2006年《疯狂的石头》起步,到2009年《疯狂的赛车》票房破亿,终于到了2019年《疯狂的外星人》预售票房破亿。从影片在上映之前被爆出的海报和预告片来看,制作方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符码”编排,即喜剧+科幻(科幻元年中外星人之类的科幻元素);黄渤+沈腾(票房口碑的保证);宁浩+刘慈欣(黑色幽默+严肃科幻);除此之外,电影上映前有报道说,《疯狂的外星人》“写残”了好几个编剧,这一次的剧本写作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导演宁浩也称在筹备《疯狂的外星人》时一直找不到方向。因此沉淀了十二年的“疯狂”IP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在春节买票进影院看电影。影片导演和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期这个特定的规定性时刻,借助影片内在和外在的符码产生的讯息,从而在电影整体的传播过程中利用这些讯息产生了效果、影响、指引和劝服。

“疯狂”系列三部曲讲述的虽然是不同的故事,但所表达的大主题则是相同的:在荒诞的时代背景下,被时代所抛弃的落后小人物的悲哀与心酸。三部曲均采用了“喜剧+荒诞”的复合类型喜剧。对于宁浩的“疯狂”系列,他的创作手法、主题表达、作品气质其实一直都从未让我们感觉到陌生。不同的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导演宁浩的成长为《疯狂的外星人》带来了更具体、更丰富的表达,而我们观众也在时间的沉淀中对于影片产生了更复杂的认知和情感。

影片《疯狂的外星人》的主人公耿浩生活在一个融合全球各国地标的微缩景观公园中,导演在此特意编码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公园”,既揭示了当下社会的以假乱真、山寨气息浓厚、多元文化的共存,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主人公耿浩作为一名杂耍艺人,他所谓的手艺活也即将面临着边缘化,而他的好兄弟大飞则作为现代社会的代言人,赚钱是他的第一要务,C国代表的是高科技思维的人,外星人则代表的是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借此导演在一个狂欢式的人物图景下,编码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及科技文化碰撞下的多元复杂性与荒诞性。导演宁浩在做客《今日影评》时曾说道:“一个电影的味道,不在外部做文章而要在内部做文章,要保证《疯狂的外星人》还是一个‘疯狂’系列的味道。荒诞感要升级,喜剧的感受要做强,但是复杂的事情要简单说,这个才是好看的”。所以我们在电影中清晰地感受到导演宁浩选择了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应用单线叙事的方法,拍出了一部“中国土味科幻片”,借科幻的外衣表达出当下世界的荒诞性、阶层尊重问题以及底层小人物的无助和悲伤。

三、《疯狂的外星人》解码分析

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提出,任何信息都是意识形态的,所有信息都是被建构出来的。霍尔进一步指出,社会是不同性质的,受众群体对信息解读(即解码)过程也不相同。④霍尔以此提出三种解码过程:第一种是主导——霸权的地位,根据创作者预先的编码意义来解读;第二种是协商符码,一方面有自由解读的权利,同时又肯定编码者的界定;第三种是对抗性符码,影片内涵和意义由解码者自行解读。出现这三种不同的“解码”过程是因为观众在解码过程受到自身的知识、认知理解、实践过程的不同,进而出现的多种解读。④

(一)主导——霸权模式下的《疯狂的外星人》

主导——霸权模式是指电视(电影)观众直接从创作者预先的编码中获取内涵的意义,并根据信息编码的参照符码把信息解码,是一种“完全明晰的传播”的理想。①在人物角色设置中,导演将耿浩的角色设置为单纯、鲁莽、冲动;大飞的角色为油滑、有心机;两人都是在底层社会中苦苦挣扎的小人物,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将外国特工约翰刻意设置为一个有着种族歧视、自大、优越感的极度脸谱化的人物,这种脸谱化的人物设置是导演刻意编码希望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搞清楚人物的行为逻辑。而在文化符号的表达中,导演宁浩选择了中国的本土文化,影片将西方电影文化中的科幻文化和特工文化与中国的本土语境发生直接联系,进而显露出中国文化符号的“土味科幻片”。

(二)协调符码模式下的《疯狂的外星人》

协调的符码(negotiated code)或者地位,是指在这一过程中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与对抗因素的混合。①影片《疯狂的外星人》中有一部分观众是采取这样的解码方式,一方面他们认同影片所表达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被时代抛弃的落后小人物在底层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还有影片所谈论的阶层尊重问题、多元文化的复杂性与荒诞性,这样的主题表达在很大程度上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当然观众也认同在某些片段中所产生的喜剧效果,比如将外星人误以为是猴、和外星人吃火锅的情节等等。但另一方面观众又站在其他不同的角度质疑影片的某些方面。比如网上有评论指出影片设置的结局“低级”战胜“高级”实在太荒谬,还有将外星人和外国特工一味地恶搞过于“疯狂”。因此,在这种解码立场下,部分受众会站在相对专业、理性的角度下去评价该影片。

(三)对抗符码模式下的《疯狂的外星人》

对抗符码指电视观众可能完全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但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信息,对抗地解读以协调的方式进行正常指涉和解码事件的时刻。较电影《疯狂的外星人》来说,出现此种解码方式较多,因为很多观众受导演宁浩“疯狂”系列中的前两部电影的影响,他们认为影片采用单线叙事让故事显得较为单薄,没有了上两部电影多线叙事的结构感;还有人认为影片的情节转折以及人物的反转都很突兀,而且电影的收尾也很潦草。就此,有人称这部作品可谓是宁浩最大的失败。针对受众的这种解码,宁浩回应:“越是风格强烈的作品,就越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而且春节档的上映,它的观众结构有些不同于任何档期的特殊性”。此种解码方式表明编码和解码没有构成一种“直接的同一性”。编码和解码的符码也不完全对称也是因为传播交流的双方缺乏对等性而产生。①

从以上三种解码方式的分析,可以得知,观众对《疯狂的外星人》的解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即是编码、解码在构成单元一致的条件下包含不同的内容,而这种内容不是个人的,不可预计的,而是编码者和解码者在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下的不同养成。③所以对于该片的评价会呈现出两极化的争议。

四、结语

《疯狂的外星人》作为宁浩“疯狂”系列三部曲的终结者,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大家强烈的话题讨论和热议。这部耗时宁浩八九年心血之作的电影,在硝烟弥漫的春节档中上映,并最终创造了20多亿元的票房,然而影片的上映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口碑争议。通过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我们或许可以更加客观冷静地分析影片所出现的这种现象,对导演宁浩未来的电影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创作者在对自己的影片进行编码时,既要考虑导演自身的创作意图,同时还要考虑到影片自身的艺术性和导演的创作逻辑和作品气质是否能被受众所认可,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被解码。受众在对电影进行解码时,更要冷静客观,要在自身的社会和组织结构中转化为自身特定的行为和意识,继而对影片做出有意义的文化实践。④

注释:

①斯图亚特·霍尔,肖爽.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J].上海文化,2018(02):33-45+106+125-126.

②黄典林.重读《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兼评斯图亚特·霍尔对传媒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贡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05):58-72+127.

③陈力丹,林羽丰.继承与创新:研读斯图亚特·霍尔代表作《编码/解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08):99-112+128.

④王婷.从“编码/解码”理论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当代电影,2017(07):154-157.

⑤杨宇婷.从编码/解码理论看“战狼热”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1):155+263.

猜你喜欢

符码宁浩霍尔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史蒂文·霍尔:用光重新定义建筑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符码的游戏艺术
宁浩,累了!
黄渤沈腾徐峥同框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婚姻如树,只是不会自己生长
这个大童话讲猫(五)名侦探西尼·霍尔
五相无刷直流电动机霍尔容错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