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如何在全媒时代下加强“四力”建设

2019-03-20傅春秘

传媒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脚力笔力眼力

傅春秘

(秦皇岛日报,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随着全媒时代的到来,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成为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的全才,才能写出精品力作,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巩固好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一个表述生动、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每一名新闻记者都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把“四力”建设根植在新闻写作之中,力求使每一篇新闻作品都能够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或成为“镇版之作”,或成为“刷屏之品”。

一、增强脚力,把基层和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懒人当不了好记者”。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把基层和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把人民当作最好的老师,把“脚力”伸向基层,伸向群众,走向田间地头,走进群众的心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普通大众的鲜活故事和感人瞬间呈现出来。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增强脚力体现实践思维,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决走好群众路线的问题,以人民为报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报道工作的根本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和实践精神完整地运用到新闻工作之中。

《秦皇岛日报》曾经刊发过一篇《村事拍板按图索骥》的消息。当时有两位记者一起去采访。其中,一名“资深”记者在听取当地乡政府的负责同志介绍后,认为所谓“村务管理流程图”只不过是一件农村村务管理的新做法,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于是便拿着乡干部提供的现成材料吃午饭去了。而另一位“入道”不久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流程图”深受广大群众和村干部的欢迎,于是进行深入采访,挖掘出“流程图”不但让百姓有知情,还有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能够让百姓明白、干部清白等深层次原因。

这篇报道在《农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刊发出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予以解读,此后,《河北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约稿,刊发此文,并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纷纷前来取经学习。

二、增强眼力,练就“火眼金睛”,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名专业记者要练就“火眼金睛”,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眼力”发掘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动向,善于发现事物的“亮点”和“闪光点”,科学研判事物发展结果,做到既见人所见,又透过现象看本质,见人之所未见。

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要义。增强眼力要解决的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问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以政治家办报的远见卓识去观察事物、辨别问题,历练政治眼力。

2017年《秦皇岛日报》刊发了《一顶“大盖帽”解决“外业”执法大问题》报道,主要介绍卢龙县交通局为解决了执法职能重叠、执法力量分散的问题,而进行执法改革。过去,该县维护路产路权有一批执法队伍,监督客货车辆营运有一批队伍,合法监督又有一批队伍,非法机动车维修等经营行为还有一批队伍,执法职能重叠、力量分散,导致了“看得见管不了”和“管得了看不见”的现象经常发生。

采访记者通过对该县交通局主要负责人、执法人员,以及普通司机、市民进行深入采访,用精练的语言叙述了该县交通局打破传统思维,进行大胆改革,彻底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执法、趋利执法等问题。这则消息当年被评为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秦皇岛市好新闻特别奖。

三、增强脑力,提高抓问题的能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夫

新闻敏感度是职业记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多思考、多动脑,提高抓问题的能力,动“脑力”辨真伪,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思想深度,对事物的新闻报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考得更深,让看似平常的话题,经过“脑力”加工,有“拨云见日”的深度和广度。

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脑力要求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运用发展眼光,区分个性共性,在吃透对立面中把握对立面,做到多思善谋、综合研判,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当时,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不景气,大多数学校生源匮乏,然而,秦皇岛市中等职业发展却风生水起,与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状况差别很大。

为找到真正原因,日报派出专门记者对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找到秦皇岛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强劲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实行订单培养,定向输出。于是,采访记者以内参的形式,撰写了《秦皇岛职业教育“以变应需”破解就业难》一文,被新华社的《动态清样》刊发。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先后批示,称秦皇岛中等职业教育的做法值得推广。

这一题材之所以能够成功报道,就是采访记者充分运用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哲学原理,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

四、增强笔力,创新写作样式,书写出接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新闻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何写出好文章,写出读者喜欢的文章,要求新闻工作者创新写作样式,丰富话语方式,拓展传播形式,用“笔力”书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把历史典故、名言经典与网络语言等流行元素相结合,体现短、实、新、真、鲜、活的优良文风,使新闻作品呈现“小而精、大而美”的艺术感,让受众在感知中体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

要赢得新闻舆论主动权,就必须坚持创新为要。增强笔力要求新闻工作者秉持受众思维,创新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努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善于设置议题,不断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018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秦皇岛日报推出了“历史记忆”专栏,纪念改革开放的激扬历程。为此,报社派记者专门采访了被誉为“中国北方小岗村”的昌黎县巢庄。

1977年以前,巢庄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光棍多得就连村里的干部都头疼,只好想出了一个“解决一个光棍奖励工分”的点子。当年,刚刚退伍军人巢殿杰冒着“反革命”的罪名偷偷搞起了“小包工”,效益猛增;1978年,再次搞起了“联产到劳”(也就“分田到户”)。这一被上级领导称为“幺蛾子”的做法,在1980年被写入北方农村改革经验,巢庄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小岗村”。

采访记者打破新闻写作常规思维定式,围绕“保人命”与“坐大牢”、“联产到劳”与“大锅饭”、好典型与“幺蛾子”、受赞扬与做检査四对矛盾进行了写作,把一篇纪实通讯变成如同“剧本”一样的新闻稿,生动再现了巢庄实行农村改革的“激扬”历程。文章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同行和读者在网上留言,认为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报道。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全面涵盖了新闻记者具有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业务本领和工作作风,既是提高新闻记者本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能力的方法路径。每一名新闻记者,应该把“四力”建设贯穿工作始终,迈开双脚量大地,睁大锐眼洞天下,开动脑筋深思考,练就妙笔著华章,让更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作品涌现出来,汇聚起向上向善、共襄发展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脚力笔力眼力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提升“四力”,做好新时代新闻报道
眼力大搜索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考眼力
考眼力
谈风骨
眼力小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