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地方高校周恩来精神育人的探索

2019-03-20姬广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姬广建 王 菲

据中央组织部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目前中国共产党员总数为8956.4万名,学生党员178.8万名,2017年各地发展党员198.2万名,其中学生党员69.9万名,统计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党员在整个党员队伍中所处位置重要性,而且部分党员是以大学生党员身份步入社会,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然而无论何种“四新”都需要人才去脚踏实地实践它,尤其作为大学生骨干力量的学生党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周恩来精神,并总结为六个楷模,强调大家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才能在新时代面对诸多新难题,大有所为。淮阴师范学院作为周恩来故乡的一所地方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智能的高校职能,如何深入周恩来精神育人,强化党员培养全过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党员专业技能,磨炼吃苦耐劳精神,保持迎难而上、奋斗拼搏时代担当,需要党务工作者思考。

一、周恩来精神的内涵

“周恩来精神”最早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刘济生教授提出,并总结归纳为献身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等6种精神[1],其在1991年发表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文章一经面世,引起学术界、社科界等专家、学者、政府人员对周恩来精神内涵热烈讨论。由于社会在变化,人们思维在更新,还有对于思想探索深度的进步,不同年代对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定义有所不同。崇庆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核心,从12个方面认为周恩来精神是指带有周恩来个人鲜明色彩,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兼容并蓄的一种精神状态。学院王家云教师对周恩来精神的定义从另一个层面上阐述,共产党人的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传统民族精神的完美统一[2]。汪浩等周恩来研究教师对周恩来精神研究给予了大量补充。

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楷模”给予了周恩来精神新的定义,赋予了其新的意义,周恩来精神一直是检验优秀党员的标准,需要每一名党员学习。周恩来精神无论其为人处世、国际外交、内政处理等都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最优秀的精神,值得当代的学生党员学习。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尤其是目前“00后”新生步入校园,即将作为党员发展面向群体,他们相对于“90后”、甚至“95后”,生理相对心理更成熟,由于接触媒体多样性、信息复杂性,在情绪上表现具有矛盾性,而了解周恩来生平以及周恩来精神内涵对大学生身心成熟、适应校园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一)入党动机态势严峻。部分学生存在入党动机不纯、功利目的性明显、自身得失心强、入党前后反差大、模范作用不明显等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社会现状有关:经济、信息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家庭影响、从众心理,并且由于高校扩招、学分制改革,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能力参差不齐侧面影响学生,随着社会思潮、西方舆论、网络话语侵袭,加之国内的人口政策调整、人口数量潜力,加剧了就业形势严峻性,每年就业压力增加,为了更好地就业择业,部分家长引导学生把入党当作将来就业的优势,通过潜移默化家庭教育,导致学生入党动机存在严重偏差,入党目的不够纯净,为了满足入党硬性条件而努力,功利化现象突出。

(二)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不够扎实。党的理论与思想与时俱进,部分学生党员重视学业进步,而忽略学习最新理论与思想,导致党性修养退步,具体表现在理论素养个人要求不高、理想信念摇摆不定、个人自学时间不足、党员身份意识不强等问题。随着社会需求提高、高校党员培养对象一般硬性要求专业学习成绩标准,社会实践踊跃,由于个人精力以及选择,对于党理论成果往往不能形成自学习惯,部分用突击来应付考试或者活动,没有对时事热点、重点、难点深入思考,形成个人正确认识。

(三)党员分布不均,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部分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对象重点一般为大二、大三学生,学生通过二级学院党校以及学校党校的培养教育后,成为党员已经是大三、大四,此时面临着考研、实习、就业等现实问题,他们为党组织服务精力不足,这时无论学校或是家庭、个人都创造条件让其心无旁骛专注就业,选择性放松对其参加组织生活要求。而低年级同学虽然热情高,但由于培养时间短,党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扎实,难以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作为先锋典型。

(四)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薄弱。党员在入党后的政治和思想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松懈。一方面是个人没有充分了解党组织严肃性、政治性及伟大性,而粗浅认为入党可能就是填写材料以及一些简单活动,内心没有完全重视组织生活,思想上没有完全入党;另一方面是党日活动单一,简易党课,没有将党日活动与青年学生、专业学习、当前热点紧密结合,导致活动缺乏趣味性,也就是缺少群众基础,更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三、学生党员教育的措施与手段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站好本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生开学入学时,认真开展开学第一课,请周恩来精神研究专家学者开设思想政治大讲堂,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对周恩来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精神进行详细解读。充分发挥党校阵地作用,邀请高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负责人,有条件可以邀请地方智库如恩来干部学院负责同志,从基础党史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发展对象、党员培训,自觉将周恩来文选等一系列文章,党性之光、十里长街送总理等一系列视频以及其他影像资料有机融入。高校发展党员一般要经过推优,党员发展对象一般是一名优秀共青团员,可以充分发挥团的优势、邀请周恩来亲人、工作人员、老兵、两会代表走进校园、走进团日活动,发挥团的联系青年优势,用他们自己真实事例,启发同学,榜样在身边;订阅周恩来研究相关杂志、书籍,开展集中学习党日活动,增强理论本领,通过自己学习、他人讲解、史料解析、真人真事,了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周恩来同志人生,加强个人理想信念教育。

(二)加强党员实践教育、服务社会。学习周恩来精神,理论是基础,实践出真知。党委以及党支部应组织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前去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与工作人员、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在现场真切感受、用心感悟,深刻了解伟人是如何生活、工作,学会奉献,进而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将所学党的理论、专业知识传播到社区、中小学以及各类组织,引领社会风尚;主动开展周恩来班创建工作,与大中专学校建立结对联盟,与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周恩来学术研讨活动,通过共同探讨,增强对周恩来精神了解,成立周恩来精神大学生宣讲团,周恩来研究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培养马哲等专业大学生,引领其向中小学讲述周恩来故事,影响一批人,让成为像周恩来那样做事做人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进一步成熟基础之上,走向社会,为当地社会服务。

(三)加强党员先锋教育、向优看齐。在高校发展为一名学生党员,一般情况是各方面相对优秀同学,而优秀是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不走出优越圈,部分党员上进心容易下滑。应当以周恩来事迹,了解周恩来终生为人民服务,带病坚持工作红军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救国慷慨隽写大江歌,解放战争时期,钻研军事技能,努力提高军事能力,建国后,统筹兼顾,协调各党派、各地区为国家外交、经济复苏等不懈努力。周恩来同志始终保持谦虚精神,努力提高个人服务人民本领。学院应开展“两学一做”先进个人、先进党支部评比,开设争先创优岗位、党员宿舍挂牌等活动形式,把一批真正优秀典型选树出来,通过先锋典型,引领学院院风、学风、教风。通过开展阅读周恩来书籍、开展“我心目中的周恩来”演讲比赛,让周恩来奋发向上、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物形象丰满,同时邀请高年级党员结对低年级班级,开展微党课,将考研、就业、学习、实习与党课融合,真正实现党员教育既接地气,又贴实际,又实现先锋教育。

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刻剖析和正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现状,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党员教育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学习优秀精神、把握思想内涵,才能优化党员发展、加强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