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例非离子型碘对比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2019-03-20孙燕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离子型造影剂休克

任 俏,商 靖,孙燕霞,崔 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CT扫描技术越来越成熟,CT检查作为医学影像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增强CT扫描可使病变显示更为清楚,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1]。目前增强CT扫描中最常用的对比剂为碘对比剂,碘对比剂分为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因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渗透压低,亲水性强、明显降低了离子型对比剂的肝肾损害及过敏反应等较多副反应,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但由于碘对比剂具有静脉注射速度快、浓度高、剂量大、个体差异等特点,仍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2],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分析2014年3月27日—2018年10月18日之间于我院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行增强CT过敏的患者17例,纳入标准:接受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血管内注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其中男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岁(年龄范围29~81岁)。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包括碘海醇(北陆),碘比醇(Guerbet),碘佛醇(恒瑞)。醇(Guerbet)7例,碘佛醇(恒瑞)4例,见附表1。

附表 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表[n(%)]

1.2 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7日—2018年10月18日之间于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行增强CT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及急救护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收集病例17例,男5例,女12例。年龄29~81岁,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详见表1。其中磺胺过敏患者1例,糖尿病史患者1例,其余均无过敏史。增强扫描部位:胸部8例、腹盆4例、腹部3例、颈部1例、盆腔1例。引起过敏反应的对比剂为碘海醇(北陆)6例,碘比

2.2 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

过敏性休克发生在注射碘对比剂之后的2~17分钟,中位数时间为9分钟,其中有7例(41.2%)患者发生在5分钟之内,5例(29.4%)患者在5-10分钟,4例(23.5%)患者发生在10~15分钟,1例(5.9%)患者发生在15分钟以后。

2.3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可引起多个系统的反应,其中以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分别是76.5%、76.5%、70.6%,见表 2。

表 2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

3 急救护理措施

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1)立即停药,保暖,氧气吸入,就地抢救。(2)伴喉头水肿应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供氧。(3)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补液扩容,改善微循环。(4)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异丙嗪等抗过敏药物,同时伴支气管痉挛时,给予氨茶碱、地塞米松。(5)伴小便失禁、少尿、无尿及昏迷时,遵医嘱留置导尿管。(6)呼吸、心跳骤停者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抢救同时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一般情况变化,并做好抢救记录。

4 一般护理措施

4.1 造影检查早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本研究所有病例过敏反应的出现时间均在20分钟以内,最短为注射后2分钟,最长为注射后17分钟。《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3]指出,几乎所有危及生命的对比剂不良反应均发生在对比剂注射后20分钟内,因此医务人员应在造影检查的早期,要密切注意患者情况,备好急救措施,警惕碘对比剂可能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

4.2 熟知碘造影剂过敏的危险因素,注射碘造影剂前详细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国外曾进行多项大规模碘对比剂过敏反应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4-8],高儒雅等[9]也对此研究发现,既往肝病史、体重过轻、过敏史、使用胰岛素和使用抗感染药物等均是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17例患者中磺胺过敏患者1例,糖尿病史患者1例。

4.3 注射碘造影剂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识别过敏反应,及时处理,控制症状,希望通过早期识别避免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4.4 若发生过敏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迅速做出相应处理。不良反应处理的基本原则为:对轻度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会自行缓解。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中度不良反应应该积极治疗;对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还要及时呼叫临床医生参与处理。对重度不良反应必须紧急抢救,进行心、肺、脑复苏,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并立即通知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和麻醉科医生参与抢救。

4.5 检查结束后保留静脉通路,嘱患者留观30分钟,因90% 的迟发副反应在此期间发生[10],高危患者应留置观察更长时间,无任何不适后,方可拔除静脉留置针。嘱患者检查后多饮水,补充体液,利于对比剂排出。

4.6 心理护理,检查前向患者介绍检查的原理及过程,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应对措施,便于医护人员及早发现过敏反应。若发生过敏反应,向患者详细讲解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病情变化过程,积极配合抢救工作。

5 讨论

在收集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致过敏性休克的17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以40~70岁居多,占82.35%(14例);30岁以下较少,占5.89%(1例),与李超[11]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碘造影剂时,要特别注意30岁以上患者的过敏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神经系统(6.5%)、循环系统(76.5%)、呼吸系统(70.6%)为主,且均发生在注射碘对比剂之后的2~17分钟,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应在注射后的20分钟内对患者的神经、循环、呼吸系统的症状多加关注,做到过敏反应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离子型造影剂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分散剂对碳纤维在油性材料中分散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