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某医院20 316例体检者脂肪肝检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9-03-20于子涵陈凌肖静王龄松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发病率

于子涵 陈凌 肖静 王龄松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慢性肝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脂肪肝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探讨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脂肪肝的发生,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辽宁省金秋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0 316例体检者,其中男11 980例、女8 336例;年龄13~103岁。所有体检者资料完整,排除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慢性胰腺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2 研究方法 对入选对象的体检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

1.2.1 研究内容 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等。②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③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采集晨起空腹血清标本测定肝功能、血糖、血脂、肾功能。④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禁食水>8 h后接受肝、胆、脾超声检查。

1.2.2 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按照是否有脂肪肝将所有体检者分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进一步分析影响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

1.2.3 诊断标准 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1]。BMI:≤18.5 kg/m2为体质量过低,18.6~22.9 kg/m2为正常体质量,23.0~27.9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血糖分级:空腹血糖(FPG)3.9~5.5 mmol/L为正常,5.6~6.9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 mmol/L为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或舒张压(DBP)≥90 mmHg。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5.18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以上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均为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男>420 μmol/L、女>360 μmol/L。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脂肪肝检出情况 20 316例体检者共检出脂肪肝5 993例,检出率29.50%。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肝的检出率逐渐升高,>70岁检出率又开始降低。男性脂肪肝的好发年龄为31~60岁年龄段,检出率均>40%;女性脂肪肝的好发年龄为61~70岁年龄段,检出率>30%。结果显示男性易患脂肪肝,其各年龄段检出率均高于女性。见表1。

2.2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 脂肪肝组平均年龄(48.71±15.84)岁,非脂肪肝组平均年龄(46.66±17.75)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P<0.05)。脂肪肝组平均BMI(28.37±2.54)kg/m2,非脂肪肝组平均BMI(25.0±2.83)kg/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P<0.05)。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存在肥胖、血糖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进一步分析显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压(SBP、DBP)、血脂(TG、TC、HDL-C、LDL-C)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上述结果说明,年龄、肥胖、血糖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是影响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

表1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脂肪肝检出情况

表2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存在肥胖、血糖异常等情况[例(%)]

3 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诱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个病理过程,以肝细胞内甘油三脂蓄积过多为主要病理改变。患者可以从单纯脂肪肝转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可以发展成肝癌。我国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4.7%~40.9%[2],其中80%~90%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硬化的患病率<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慢性肝病的49.3%[3]。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人员脂肪肝检出率为29.50%,高于相关研究[4-6],但低于李金萍等[7]的研究结果,可能与体检的人群有关(我院大部分体检人员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老年人较多),本研究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如年龄、肥胖、血糖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是影响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脂肪肝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肝脏疾病,因此,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各项检查指标会出现异常,如GGT、ALT、AST等[8]。胰岛素的主要效应器官是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效应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或)反应性降低,因此,当出现脂肪肝时则表现出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脂肪肝患者较非脂肪肝患者出现明显的血糖异常现象。本组数据同时显示,脂肪肝组中高脂血症所占比例最高(29.52%)。脂肪氧化代谢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由于线粒体DNA(mDNA)缺乏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的保护,缺乏修复功能,易受细胞内氧自由基侵袭,导致mDNA的碱基对缺失突变,从而影响肝细胞脂肪代谢和能量转换,诱发肝损伤。因此,可以认为高脂血症可影响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同时,脂肪肝组BMI与非脂肪肝组存在差异,可见,控制BMI是预防脂肪肝的有效措施[9]。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且20~70岁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接近,而<20岁及>70岁以发病率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年龄段的男性压力较大、社交活动比较多,饮食不节制及多样化,饮酒、运动量少等因素有关。女性50岁之后脂肪肝患病率开始上升,60~70岁患病率为34.97%,此阶段发病率最高,考虑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雌激素具有抑制内脏性脂肪堆积、增加皮下脂肪形成的功能,因此,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4 小结

本研究只针对体检报告单数据进行分析,无具体的询问患者病史、生活史等方面数据,因此未做相关方面分析,但研究显示,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有关,而经常锻炼等是其保护因素[10]。综上,影响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如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因此,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干预和预防,对于有条件者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以早发现早采取措施干预,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表3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表4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压、血脂相关指标比较

猜你喜欢

脂肪肝患病率发病率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