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C-CIK细胞生物疗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研究

2019-03-20张霞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紫杉醇疗法肺癌

张霞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升高趋势,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占癌症死亡总人数的22%[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肿瘤已进展至中晚期[2],而中晚期NSCLC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3]。因放化疗不良反应较多,部分伴发基础疾病的患者耐受性较差,预后不佳。随着转化医学与精准诊疗的发展,生物疗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在取得显著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减轻了不良反应。有研究显示,采用树突状细胞诱发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 DC-CIK) 的生物疗法治疗NSCLC效果显著[4]。为此,本研究试探讨化疗联合DC-CIK细胞生物疗法治疗中晚期NSCLC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86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不耐受或拒绝手术者;综合身体状况卡氏功能评分≥60分;临床资料完整,可配合随访。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器官移植,服用免疫抑制剂者;生物制剂过敏者;胸腔大量积液,出现广泛转移者。86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4岁,平均(56.58±8.21)岁;临床分期,ⅢA期13例、ⅢB期16例、Ⅳ期14例;病理类型,腺癌20例、鳞癌14例、大细胞癌5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57.74±7.86)岁;临床分期,ⅢA期15例、ⅢB期14例、Ⅳ期14例;病理类型,腺癌18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其他各5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584,χ2值分别为0.047、0.276、0.192,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治疗方法

1.2.1 DC-CIK细胞制备 每次化疗前取患者外周血50 mL,抗凝处理后收集单核细胞。分离后的单核细胞于RPMI-1640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37 ℃、5% CO2条件下孵育2 h,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CIK培养、贴壁细胞用于DC培养。非贴壁细胞提取后,调节细胞密度为106个/mL,依次加入干扰素-γ,IL-2和抗CD3抗体进行体外诱导成熟处理。DC主要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4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体外诱导处理。DC细胞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共同培养5~7 d,待细胞数目达到5×109后采集细胞使用。

1.2.2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未接受放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顺铂+紫杉醇静脉滴注,第1天,紫杉醇注射液150 mg/m2加入到500 mL葡萄糖溶液(0.05 g/mL)中静脉滴注;第1~3天,顺铂75 mg/m2溶于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回输DC-CIK细胞疗法:培养2周的DC-CIK细胞离心收集和洗涤处理,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重悬处理,2 h内静脉滴注回输。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全身状态,28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TNF-α、CD4+和CD4+/CD8+免疫指标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判定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4个级别。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和病灶均消失。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肿瘤体积缩小。稳定:临床症状和肿瘤大小无变化。进展:肿瘤进展恶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病例数+部分缓解病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及进展20例,总有效率53.5%;对照组部分缓解13例、稳定及进展30例,总有效率30.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1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白细胞减少症3例,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各2例,肝肾功能损伤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9.53%;对照组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白细胞减少症7例,胃肠道反应4例,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4.8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9,P>0.05)。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D4+、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4、0.173和1.297,P值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8、5.095和4.336,P值均<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跃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1位,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由于NSCLC的发病比较隐匿性,多数NSCLC患者确诊时已进展到Ⅲ期或Ⅳ期,预后多不佳[5],中晚期NSCLC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临床上用于治疗NSCLC的化疗方案和化疗药物较多,如紫杉类、顺铂、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等是一线常用药物,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6]。

中晚期NSCLC患者身体各项机能较差,多合并营养不良,加之化疗带来的胃肠反应等因素影响,患者免疫机能相对较差,无法耐受长时间、大剂量的放化疗[7]。生物治疗中的细胞治疗主要通过向患者体内回输免疫活性细胞,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实现抗肿瘤的目的。针对肺癌的免疫疗法多采用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DC-CIK细胞。目前,生物治疗已受到越来越多肿瘤界研究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生物治疗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中[8]。DC细胞可从非免疫组织转移到淋巴器官,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此外DC细胞可参与抗原呈递,促进辅助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CTL)增殖。CIK对临床上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可促进肿瘤患者免疫重建,清除放化疗后残余癌细胞或微小病灶。相关研究显示,DC与CIK联合培养,DC可激活CIK的活性、促进CIK成熟,有利于缓解肿瘤患者的T细胞免疫缺陷,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9]。本研究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顺铂是一类广谱抗癌药物,作用于核酸嘧啶以及嘌呤碱基,抑制DNA的复制,加快肿瘤细胞凋亡;紫杉醇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临床研究显示,顺铂联合紫杉醇不易产生交叉耐药现象,在不增加药物毒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抗肿瘤效果[10]。

本研究的对照组NSCLC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NSCLC患者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DC-CIK治疗,两组接受相同疗程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上述结果提示化疗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NSCLC,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未见不良反应增加。综上,对于中晚期NSCLC患者,如不能耐受或不接受手术治疗,可以考虑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DC-CIK细胞疗法。

猜你喜欢

紫杉醇疗法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细胞穿膜-靶向双肽修饰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胶质瘤评价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